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近十年,感覺到現(xiàn)在的學生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心理層面:一方面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快,追求個性和獨立;另一方面則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稍遇挫折就會意志消沉。因此,強化學生的意志品質,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挫折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除了品味優(yōu)美的文字,還可以獲得文字背后的歷史探究,感受到巨大的心靈震撼。因此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用語言的魅力來健全學生的人格。
一、通過教材中的課文進行挫折教育
學生不太重視教材的內容,認為除了背誦內容外,其他篇目可有可無。針對這種情況,在講授教材知識時,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抗挫折教育資源,通過鮮活的人物故事教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戰(zhàn)勝挫折。
1.運用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坎坷經(jīng)歷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教授這類課文可以以人物的坎坷遭遇,以及學習感受為設計重點。如學習《報任安書》,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走近司馬遷,知道其人其事。司馬遷出生史官世家,受到良好教育,年少壯游,繼承父志。然因替李陵辯解,史書未成,橫遭宮刑,囚禁獄中。司馬遷受盡痛苦屈辱的折磨,但他為了文采表于后世,忍辱負重,幽而發(fā)憤,最終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著成《史記》。教材中有這樣一段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古今中外很多大文豪多歷盡挫折才著書立說而名垂千古,司馬遷堪稱典范。
史鐵生在最狂妄的年齡雙腳癱瘓,從一個正常人變成殘疾人,心情苦悶,精神絕望,甚至想到死亡,但他終于站了起來,參悟透了生命的價值,成了著名作家。在《我與地壇》的教學中,教師可圍繞作者的挫折、苦難,以及如何面對苦難來展開。史鐵生用自己的苦難,以及對生命的真切的感悟提高了我們對生命的認識。“痛苦是所沒人愿意報考的大學,然而畢業(yè)出來的都是強者”。
成功人物的成功史,幾乎無一例外是他們與苦難和厄運斗爭的歷史,他們的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氣概永遠激勵著我們。
2.運用作品蘊含的哲理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運用作品中具有哲理性的語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能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必修二中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悟出:“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蓖醢彩僦羺⒅?,宦海沉浮,離任回老家途中經(jīng)過褒禪山,處在人生低谷,仍強調一個“志”,從而達到了非常之觀的境界。王安石就這樣堅韌不拔地挺進在人生路上,遇到坎坷不輕易趴下,成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北宋卓越的政治家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修》中,蘇軾在《定風波》中寫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泵鎸θ松L雨,一個“輕勝”,一個“任”,坦然、曠達胸襟頓出。
各類教材中均有許多這樣富有思辨色彩的點睛之筆,是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難得的素材。
二、通過寫作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寫隨筆、作文,以及感受等方法使之排泄釋放不良情緒,并借此了解學生思想,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通過命題或材料作文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語文教材必修二寫作練習:直面挫折?!睹献印罚骸疤鞂⒔荡笕斡谑侨艘?,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闭n后的練習中對徐悲鴻、霍金的挫折中奮起的事跡的描寫,都可以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和挫而彌堅的進取精神,寫作練習同時也是心理的歷練,能使學生對人生、挫折有更深的認識。
2.通過寫隨筆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學生在隨筆中可抒寫暢所欲言,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不受題材和體裁的限制。學業(yè)上的沉重壓力,師生、同學及與父母間的沖突與摩擦,社會適應的不良,使得他們內心充滿了許多困惑和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學生在隨筆中宣泄內心的喜怒哀樂,遷移情緒,可以有助于他們克服消極心理狀態(tài),完善自我人格,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而教師也可通過隨筆這扇窗口,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為挫折教育提供有益的線索。
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挫折教育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更新教育觀念,端正教育思想,精心組織、安排好各種教育活動,多層次、多形式、多途徑地進行,完善學生人格。
畢志永,教師,現(xiàn)居遼寧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