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婧
【摘 要】詞匯講解是語言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如何更好地詮釋詞匯,讓學生了解單詞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內涵,是外語教師們研究的一個熱點。本文借鑒Bernd-Dietrich Mueller所著《詞匯教學和內涵的解析》一書中介紹的詮釋單詞文化特殊性的方法,結合德語作為第二外語的教學實踐,談如何講解詞匯的文化特殊性。
【關鍵詞】詞匯講解;文化特殊性;德語
本文通過借鑒德國著名德語教學法專家Bernd-Dietrich Mueller編寫的《詞匯教學和內涵的解析》(Wortschatzarbeit und Bedeutungsvermittlung)一書中關于“如何講解有文化特殊性的詞匯”的研究,結合德語在中國高校作為外語專業(yè)第二外語的教學實踐,談如何深入講解一些詞匯,以令學生真正領會詞匯的內涵。
該書中介紹了十種側重于詞匯文化特殊性的講解方法,各有利弊,各有特色,我們可以在教學實踐中自由選擇。
一、單一概念
是指將一個陌生的詞匯放在學生熟悉、易理解的具體場景中來呈現(xiàn)。比如將nett(友好的、和藹可親的、討人喜歡的)解釋為“Nett ist, wenn man seiner Frau jeden Freitag Blumen schenkt”(nett就是指一個人在每周五都送他妻子花)。非常生動,學生一下子就能領會nett表達的感覺。其優(yōu)勢還在于,能讓學生知道在德國人的文化中怎樣做是nett的表現(xiàn)。但缺陷是,如果例句的數(shù)量小,會造成學生理解的片面。
二、上下層概念
即將單詞通過其上層或下層概念導出。比如“in die Natur gehen”(到田野中去散步或漫游)是“wandern”(漫游)和“spazierengehen”(散步)的上層概念,散步比漫游的時間要短;而漫步一般都要事先計劃好,然后帶上食物和飲料,一般途中都會有野餐環(huán)節(jié)。這樣通過對比解釋一組上下層概念,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三、典型范例
不同文化環(huán)境中的人對同一個詞的典型印象是不一樣的,這里的典型印象并不是刻板印象,而是指在特定的社會中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人對某事的定義或理解,所以在講解時要注意給出目的語國家的人對詞的普遍認識。比如提到Ferien(假期)一詞,德國人常常會想到的是兩到三周在海邊享受溫暖陽光的日子。
四、附加含義及轉義
人們對詞義產生的聯(lián)想是具有文化特殊性的,表現(xiàn)為同一文化群體中的人對同一個詞產生相同的聯(lián)想基本是一致的,這種聯(lián)想會因文化群體不同而有差異,且這類聯(lián)想一般是刻板印象,講解詞匯時要注意介紹目的語國家文化中對其的附加含義。
五、詞義的歷時轉變
應向學生講解某一單詞的含義隨著社會發(fā)展是如何轉變的,這背后蘊含著目的語國家特有的風俗習慣和人際關系,亦或是留在一個詞上的政治經濟印記。如Familie(家庭)現(xiàn)在指一對已婚父母和他們的孩子,早些時候指有血緣關系的全部親屬,包括爺爺、奶奶、叔叔、姑姑、堂兄弟姐妹等等,再早些時候指同住在一個房子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
六、與文化特征相聯(lián)系
在解釋單詞時提別提及異文化中對某些概念的界定。如Freiheit(自由)是指個人不受任何制約地按照自己的希望和想象行事。然而何為“制約”呢?有些德國人會認為國家推行“限制高速公路上的鳴笛音量”就是所謂的“制約”。
七、有文化特殊性的含義體系
講解詞匯時要盡量引導學習者在目的語文化的背景下建立一個全新的含義體系,而不是將詞匯嵌入到母語文化語境中去理解。如Kaffeetrinken(喝咖啡),雖然也表示“喝咖啡”這樣的意思,但同時更重要的含義包括談話、吃點心、享受一段愜意的時光,想要和某人拉近關系的一個手段。
八、與母語含義分離
解釋一些概念時有意識地將其與母語文化中同樣的概念做對比。如“老年人”,在日本比在德國更受人尊敬,通常日本的老人至死都和兒孫住在一起,而德國的老年人都是獨居,他們基本和寵物生活在一起,老年人們組成各種俱樂部一起度過休閑時光。
九、具有文化特殊性的“反命題/概念”
在講解詞匯時介紹一些和本文化中截然相反的概念,引發(fā)學生注意到文化差異。比如大家都知道電視是獲取新聞資訊的媒體,那么在德國“keinen Fernseher zu haben”(沒有電視)包含怎樣的含義呢?當然這不一定表示沒有錢買電視,它可能是表達“這個人更愿意積極參與社會文化活動,更愿意讀書看報,去聽歌劇或參加文化沙龍”。
十、具有文化特殊性的引申義
一些詞的引申義是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在講單詞時應提別介紹。德語中經常用某種動物來代指某一類人,比如“Esel”(驢子)在德語中常指笨人或者愚昧的年輕人。
講解詞匯時需將其放在原語文化的語境中加以解釋,注意介紹文化背景,一方面使學生注意到文化差異,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學習單詞的同時了解關于文化、歷時、國情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在認識到跨文化差異之后,有意識地建立起目的語文化中的含義體系,逐漸做到能夠準確地道地使用目的語。
參考文獻:
[1]楊潮光,語言學導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