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下的小人》是英國兒童文學作家瑪麗·諾頓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英國深受兒童的歡迎。據(jù)說地板下的小人已經(jīng)成為他們民間故事中的童話人物。有一天,楊千尋小朋友也遇見了這樣一個小人,他又會有怎樣的奇遇呢?
“啪啪!當當!叮叮!”我家的地板磚壞了,爸爸正在修理。
“爸爸,我來幫您!”我接過爸爸手中的錘子,開始補一塊地板磚的角。忽然,我聽到地底下傳來細小的“哎喲喂”的聲音,“難道我家有小人兒?”我很好奇,便小心翼翼地掀開了地板磚。可是地板磚下空蕩蕩的,什么也沒有。我失望地把地板磚蓋好,繼續(xù)修理起來。
這時,一個穿著紫色裙子的小人兒從我身后冒出來:“哈哈,你覺得,捉迷藏的游戲好玩嗎?”說完,小人兒嘻嘻哈哈地鉆進了地板縫里。
不一會兒,小人兒就捧著一杯散發(fā)著香草味兒的茶走了過來。她把手中的熱茶送給了我。我一飲而盡,沒想到連茶杯也喝了下去。小人兒笑嘻嘻地說:“昨天,這個杯子掉進了馬桶里,你覺得味道怎么樣?”“啊,小小人,你居然耍我!對了,你可以帶我去看看你的家嗎?”我一邊嘔吐,一邊請求小人兒。
小人兒讓我吃下一粒藥丸,我頓時變小了。我跟著小人兒鉆進了地板縫里。 “喏,這就是我的家!”小人帶我走進一個亂糟糟的世界。天哪!小人兒的“歐式沙發(fā)”居然是用我剛?cè)拥舻某粢m子做成的!而小人兒的桌子是我丟失已久的校牌!小人兒熱情地端給我很多食物:餅干屑、面包屑,還有一杯蜜桃果汁。蜜桃果汁很好喝,我喝完后還想要一杯。我接連喝了十二杯果汁。小人兒居然有這么多的果汁!“這些果汁從哪來的呀?”“我把一根吸管插進你的果汁杯里,你倒完果汁離開后,我就不停地抽啊抽。你現(xiàn)在把果汁喝完了,回去就喝不到果汁啦。”
這時候,一只大手在小人兒的窗前晃來晃去。原來,是爸爸在修理地板磚!小人兒的房子一陣劇烈的震動。小人兒趕緊拉著我走出房子,小心翼翼地穿過一座獨木橋。我們坐在玩具汽車的小輪胎里滾呀滾,滾過陰暗的隧道,來到一片汪洋邊。小人兒和我系好一個塑料袋,坐在塑料袋中順水漂呀漂,終于靠岸了。原來又回到了我家樓下。小人兒遞給我兩顆藥丸,我一口吞下。很快,我就變回了原來的樣子。
“再見哦,下次我還會和你一起玩兒的!”我大聲喊。
“再見!對了,我給你的兩顆藥丸中,有一顆是老鼠屎!”“???”我傻眼了。
指導老師 ?張玉葉
簡簡單單交代了故事的起因,讓人一下子就進入故事當中。
地底下傳來的聲音是什么呢?難道是“我”聽錯了?這里小作者留下了一個懸念,吸引讀者們繼續(xù)往下看。
小人兒出現(xiàn)了,原來他是想和“我”玩捉迷藏呀,可是他到底是誰呢?
如果把12杯果汁的來源改成“我”昨天倒在地上浪費了的果汁,結(jié)合前面“剛?cè)拥舻某粢m子”和“餅干屑、面包屑”,不是更能體現(xiàn)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主題嗎?
[簡評]
本篇文章的小作者想象能力非常強,文字也十分有趣,他在文中設(shè)置了不少懸念,構(gòu)思十分巧妙。只是讀完整篇文章,給人一種沒有重點的感覺,地底下的小人兒的出現(xiàn)到底有什么意義呢?作者從頭到尾都沒有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所以整篇文章雖讀著有趣,卻缺少了一種“靈魂”。若是能稍作修改,便是一篇有趣的寓言童話。(孫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