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棵
賈科梅蒂
隱秘傷痛的揭示者
TIPS 雕塑放在哪里?
雕塑與繪畫作品不同,它們是三維的,十分強調空間性,雕塑的擺放要能與整個居住環(huán)境形成空間上的呼應。對于家庭來說,室內環(huán)境一般高度有限,內部充滿了房主的家具和裝飾物,因此在室內擺放雕塑,通常都要讓空間變得“空”一點,雕塑的尺寸也不能過大,這樣才能讓雕塑與空間之間的關系比較和諧,并讓雕塑強大的“場”明顯地散發(fā)出來。另一方面,室內的一些特殊空間,比如樓梯,由于結構特殊,能與具有強烈造型感的雕塑作品形成很好的呼應。
著名攝影家布列松曾經拍攝過一張阿爾貝托-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照片,記錄下他的“決定性瞬間”,成為攝影史上的名作。照片中,高而瘦削的賈科梅蒂,在雨中佝僂著身體,蜷縮在大大的外套里,從對面的街道走來。這副模樣,令人不由想起他一生的代表作《行走中的人》。
賈科梅蒂1901年生于瑞士斯坦帕,1922年移居巴黎,1930年成為超現(xiàn)實主義運動的一員。起初,他的雕塑從形式到內容多數(shù)與超現(xiàn)實理論中的自我、本我、超我等理論相關,漸漸,他想創(chuàng)作一些能與觀者產生互動的人像,這與超現(xiàn)實主義的主張產生沖突。
賈科梅蒂回到畫室從頭開始面對眼前實物寫生,他驚嘆于“每一天,從同一張面孔或一個杯子、一個蘋果上看到某種不曾認識的東西出現(xiàn),這比所有的環(huán)球旅行都要偉大”。超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領袖普魯東譏笑:“一個頭像、一個蘋果,誰不知道是什么?”1934年,超現(xiàn)實藝術家們將賈科梅蒂創(chuàng)作理念的改變視為一種背棄,并召開了一個會議,指責他對超現(xiàn)實主張的不忠,賈科梅蒂隨后走出會議室,從此離開了布魯東所屬的超現(xiàn)實主義團體。
對于賈科梅蒂來說,個人的真實只能在其存在的空間中才能顯現(xiàn)。賈科梅蒂舉例說:“我對那個對面街上行走的女人的微小形體感到驚訝,看著她越變越小,而我的視覺范圍則大幅度擴大,我看到的是一個四面八方浩瀚的空間……相反,如果她靠得太近,譬如兩米,那我自然再也看不見她,連實物原型尺寸都不是,她已經侵占了全部視野,只是一團模糊?!边@種思考奠定了賈科梅蒂雕塑的全部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賈科梅蒂留在日內瓦,開始根據(jù)記憶創(chuàng)作,發(fā)展出一種獨具特征的風格。他的雕塑人物有著火柴桿式細如豆芽的身形,其形象更接近于從遠處觀察人類時所見,賈科梅蒂稱之為“修剪去空間的脂肪”。戰(zhàn)后,他在巴黎繼續(xù)用這種風格創(chuàng)作,這些形同鬼魅的、拉伸延長的形體仿佛是飽受折磨的、被戰(zhàn)火燒焦了的人們,成為“人道主義”的象征。
他的作品受到存在主義作家薩特的熱烈贊譽:“為其形象披上空間的塵沙;以寓言的方式表達了深切的孤獨感、現(xiàn)代人的焦慮和被剝奪了的傳統(tǒng)的慰藉?!痹u論家讓·熱內則說:“賈科梅蒂的藝術是想揭示所有存在者甚至所有物體的隱秘的傷痛,最終讓這傷痛照亮他們。……面對其作品,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戰(zhàn)后人性的困境,而且是大眾社會內都市中的個體的困境?!?/p>
除了雕塑,賈科梅蒂也是一位卓越的畫家。他的繪畫及素描多以親友為描繪對象,他將畫中的人物置于一間巨大的空蕩蕩的、有著高高的天花板的洞穴般的房間里,顯得恐懼、孤獨、脆弱和無依。其繪畫手法與雕塑始終相互印證。
很多時候,縱然干言萬語也不能與一件藝術作品相抗衡,賈科梅蒂的藝術尤為如此。一個藝術家的成功在于他能在很大程度上將自己的感受轉化為一種可見的語言,然后傳達給他人,在這個意義上,賈科梅蒂對于20世紀人類心理狀況的表達,不但令人難以忘懷,而且有著超越文學甚至哲學的力量。
布朗庫西
永恒形式的追求者
TIPS 雕塑與裝置
在當代藝術中,雕塑(sculpture)與裝置(installation)的區(qū)別越來越難以厘清。從純粹空間的物理性上考慮,兩者都是以三維的形式在空間占據(jù)一定的位置,所以對于藝術品融入空間來說,雕塑與裝置基本沒有太大的區(qū)別。當代藝術給予藝術家充分的自由,可以運用任何一種形式和手法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從內容題材到材料應用也非常廣泛,因此,家居生活里的藝術品陳列,完全可以大膽創(chuàng)新,不拘一格。
1930年,康斯坦丁·布朗庫西(Gonstantin Brancusi)的銅雕《公主×》在“獨立沙龍展”上被畢加索和馬蒂斯打趣說成“簡直像陰莖一般”,主辦方感到難堪,要求布朗庫西撤展,布朗庫西十分生氣地回應道,他只是想表現(xiàn)一件具有柏拉圖理想的雕塑,一種將短暫造型賦予永恒形式的感覺。
布朗庫西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重要雕塑家。各種現(xiàn)代主義團體和前衛(wèi)藝術家們均異口同聲地推崇布朗庫西是一位大師級人物,甚至像遠離理性主義的達達主義分子與風格派的成員都同樣推崇他的作品,但他始終沒有卷入任何流派,而保持著個人的獨特風格。
布朗庫西生于羅馬尼亞奧爾特尼察地區(qū)的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候是個牧童,學過傳統(tǒng)木雕。由于不喜歡父親、兄長們強迫他做不愛做的工作,他經常離家出走,剛滿13歲時,終于前往克萊歐瓦打工,他的天賦引起一家雜貨店老板的注意,好心的老板與一位顧客一起籌錢將他送入學校念書,他的雕塑技藝進步神速,很快即能以雕塑家的身份承接工作。
28歲那年,邊打工邊游學的布朗庫西,盤纏用盡,于是徒步從慕尼黑走到法國的朗格里斯,自此之后的53年一直定居在法國,把巴黎當做自己的家。他曾描述這段在歐洲大陸徒步旅行的經歷:“我沿著鄉(xiāng)下的馬路走,在漫步經過森林時,一邊走一邊用唱歌的方式來抒發(fā)我的快樂,沿途村落的農民伸出雙臂歡迎我,并提供我酒食和用品,他們祝我旅途愉快,把我視為他們的一分子,讓我在整個徒步旅行中深覺幸福,一般人是不知道的,人活著有多好,他們也不知道如何觀賞大自然的神奇?!?/p>
也許因為年輕時的不平凡經歷,布朗庫西終身保持著一種“農夫”身份。美國女收藏家佩吉·古根海姆曾回憶說:“布朗庫西雖然身材不高,卻是一位具有神奇般外表而令人難忘的人,他蓄著胡須,有一雙銳利的眼睛。他是一位機敏的農夫,也是一位近乎真神的半仙,他會與你分享和他相處在一起的每一刻快樂時光?!?/p>
布朗庫西關注自然,總是只選擇少許主題,比如烏、魚、烏龜和人體,他偏好采用大理石、木材和銅,作品中不僅融合了羅馬尼亞民俗風格,同時受到非洲藝術、東方藝術包括中國以及西藏地區(qū)、印度、土耳其、日本與柬埔寨等地的影響。布朗庫西探索事物的單純性和純粹性,他的作品可以說是對現(xiàn)代主義美學的核心課題一一造形與材質,作出嶄新回應的典型代表。
在1906年的巴黎秋季沙龍上,布朗庫西得到了羅丹的贊賞。羅丹請他當助手,但協(xié)助羅丹工作不到一年,他就離開了,因為“在大樹底下生長不出任何植物來”。那段時間是他個人最艱辛的時期,他必須找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道路。他不斷追求藝術的極致簡練境界,往往一個主題進行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探索和修正,他說:“東西外表的形象并不真實,真實的是東西內在的本質。”
在追求表現(xiàn)形式的內在精神與形式和材料結合的完美統(tǒng)一上,布朗庫西創(chuàng)作理念對現(xiàn)代雕塑藝術有著極為重要的啟發(fā)價值。他曾影響過不少現(xiàn)代主義的雕塑家與畫家,其中包括莫迪里安尼、維廉·倫布魯克、芭芭拉·希普沃斯、亨利·摩爾、費南德·雷捷以及大衛(wèi)·史密斯等人。在他1957年過世之后,包括卡爾·安德烈、唐納·賈德、羅伯·莫理斯等在內的新一代極限主義藝術家,同樣與布朗庫西有著深層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