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qū)毘?/p>
導學案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編寫的,用于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討、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它融合了導、學、練、測、評五大功能于一體。導學案的出現(xiàn)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編寫導學案,將導學案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是本文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高中語文導學案運用存在的問題
導學案的出現(xiàn)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堂程序,充分體現(xiàn)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將課堂還給了學生,這是導學案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但是,在現(xiàn)階段,導學案的運用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1.增加了師生教和學的負擔
第一,增加教師的備課負擔。一個科學、完整、有效的導學案的編寫需要老師在學生的學習水平,預測在自學環(huán)節(jié)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課后需要鞏固的知識的綜合情況的指導下來編寫。通常情況下一個導學案的編寫需要耗費四個小時的時間,再加上和同事溝通探討彌補不足的時間,大概需要六到七個小時,所以導學案的編寫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
第二,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導學案的出現(xiàn)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放到了首位,原本應該由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現(xiàn)在要通過自主學習加以掌握。學生在自學、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能力的不同導致整體時間不容易把握,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浪費課堂時間,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則達不到要求的效果,在很多時候就需要老師再講解一次,這樣本來需要20分鐘就能掌握的知識,甚至會延長到40分鐘才能掌握。
2.限制了教師的教學靈活性
導學案的設置要充分體現(xiàn)導、學、練、測、評五大功能,很多教師沒有時間去親手設計每一個導學案,很多情況下都是從網(wǎng)上直接下載。或者很多教師對導學案的功能產(chǎn)生誤解,認為導學案的功能就是自學和測評,這就導致很多教師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學特點,失去了教學的靈活性。
3.導致課堂氛圍沉悶
很多教師認為導學的功能在于學生自學,然后對學生自學的結果進行測評,如果每節(jié)語文課都是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學生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導致課堂氣氛沉悶。
4.忽視知識的連貫性
導學案要求課堂內(nèi)容自成一體,從導、學到測、評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這樣的設計讓很多教師過分注重課堂內(nèi)容的完整性從而忽視了整個知識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性。
二、高中語文導學案的運用策略
導學案應該是“教”和“學”之間的一個紐帶,而不是一個枷鎖或者鐐銬。課堂教學應該充分發(fā)揮導學案靈活性的優(yōu)點,而不是“戴著鐐銬跳舞”。
1.導學案的設計要靈活
第一,形式靈活。導學案的功能重在引導,所以教師要根據(jù)不同課文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方式。比如,有的課文需要記憶的知識量很大,教師就采用紙質(zhì)的學案;而有的課文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少,那就利用多媒體來生成文章的結構或者播放影音文件來教學。
第二,內(nèi)容靈活。導學案的作用重在引導,在學生的自學過程中能夠起到引導作用的就是老師設置的問題。對于導學案問題的設計要從簡單到復雜,深入淺出,難易結合。從字詞的理解到文章段落的理解,最后深入到情感價值觀的層次。
第三,運用靈活。導學案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所以對于導學案的運用方式要靈活,需要教師自己去講授學生才能明白的文章,教師就不要用導學案去為難學生。
2.導學案的設計重在“誘導”
導學案的學習過程不是教師認為的自學和測評,而是誘導和啟發(fā)。通過教師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理解文章,將新學的知識融入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之中。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關于“之”的用法是重點,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對于“之”的用法設計如下:
(1)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下面“之”字的含義是否相同?
輟耕之壟上。
子犯請擊之。
是寡人之過也。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2)理解上面四個“之”的含義。
(3)根據(jù)“之”字所處的位置總結“之”字的用法。
前面兩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難度不是很大,是對于第三個問題的鋪墊。三個問題的設定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總結出“之”字的用法。
3.導學案的設置要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化
導學案的設置要求課堂有始有終,自成一體。在很多情況下,這樣的結果就會導致知識系統(tǒng)不能串聯(lián)起來,過于分散。語文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通過掌握的知識來解決現(xiàn)有的問題,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這一技能非常重要。文言字詞的理解、詞類活用、固定句式或者句式的用法等等,都需要我們將其串聯(lián)成一個知識體系。
比如在《燭之武退秦師》導學案的最后,我們就可以設置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
之動詞,到。例如“輟耕之壟上”。代詞,他們。例如“子犯請擊之”。助詞,的。例如“是寡人之過也”。結構助詞,無意義。例如“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以這樣的方式將所學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使其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三、高中語文導學案的運用意義
1.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導學案的運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提倡老師的引導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導學案的制作需要教師參考眾多資料,通過集體的探討和研究制作而成。在制作的過程中,老師要吸取新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將自己的知識體系加以完善,使得教學能力得以提高。
3.促進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導學案的使用方式靈活多變,遇到需要借助影音來學習的文章可以播放影音。例如在學習《詩經(jīng)·上邪》的過程中就可以穿插播放歌曲《當》,讓學生領會古老的詩歌和現(xiàn)代歌曲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和改變。這樣靈活的講課方式充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高中語文是一門靈活性很強的課程,導學案的運用大大提高了高中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對于導學案的使用不能一概而論,而應該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適當進行運用。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寶應縣畫川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