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陽
摘 要:本文通過對文本的深入分析,探尋在《偷盜》文本中對“女性不信”的表達手法,并通過文本所表現(xiàn)出的作者個人對主題搖擺不定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看出作者內(nèi)心對女性問題的矛盾所在。
關(guān)鍵詞:芥川龍之介 ?偷盜 ?女性不信 ?救贖
《偷盜》最初發(fā)表于的《中央芥川龍之介 ?偷盜 ?女性不信 ?救贖公論》大正六年,四、七月刊,是芥川為數(shù)不多的長篇小說之一。雖然這一篇作品一直被芥川視為未完成的失敗之作,海老井英次就提到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其“主題的難以把握”。[1]芥川生前從未將其收入自己任一作品集之中,但芥川卻從未停止修改這篇作品,可見這部作品之中飽藏著芥川對于創(chuàng)作的執(zhí)念以及對人生的追問。
此篇主題雖無定論,但也可看出這是一篇以“不信”和“懷疑”為主題的小說。故事講述了女強盜沙金與太郎、次郎這一對兄弟之間的情感糾葛。兄弟兩人因沙金而走上強盜之迷途,又因爭奪沙金而兄弟反目。沙金設(shè)下圈套與次郎合謀欲致太郎于死地,然而卻也使次郎身處險境。最后太郎救出次郎,并在當夜兩人一起殺死了沙金。芥川在創(chuàng)作此文時就曾在與友人的信中提到自己“懷疑不自私的愛的存在”。[1]如此復(fù)雜的情愛關(guān)系卻以真砂的死來做結(jié)局,不難看出芥川借兩兄弟所表現(xiàn)出的對女人的不信。
一、貞操辯爭——不可信之源
故事圍繞著一個叫沙金的女人展開,她是母親豬熊老太婆在做傭人時,“被那個與自己身份懸殊的男人勾引”①所生下的私生子。沙金生得妖嬈嫵媚,對于男人來說,“那個女人一個秋波,為之粉身碎骨的男人比炎熱天空下飛翔的燕子還要多”。太郎便是其中之一,“只是見她一次,就這樣神魂顛倒……”沙金出賣身體,行為放蕩,“甚至委身于自己的養(yǎng)父”。而這樣一個女人,“全身籠罩著不可思議的光環(huán),毫無低賤卑微的感覺”。與此同時沙金也是一個二十多人的盜竊團伙的“老大”。
正是這樣一個女人,讓兄弟兩人又愛又恨,甚至反目成仇。然而對比太郎和次郎對沙金的感情,我們卻可以發(fā)現(xiàn)兩人有著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和立場。對于太郎來說,隨著自己的壞事越干越多,他“感覺到自己對沙金也是越來越愛”,甚至“不論是殺人還是偷盜,都是為了這個女人”。而且,他“更覺得自己無論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這個女人”。沙金仿佛是太郎的全部,太郎對沙金的感情也更偏向于一種近乎于“癡愛”的情感。
相對于哥哥對沙金“一心一意”的篤定的感情,弟弟次郎對沙金則是“一想到這個女人水性楊花的秉性,就滿腔憤恨”的又愛又恨的感情,有時恨不得親手宰了她,他不明白自己對沙金為何如此迷戀。次郎既會對沙金恨之入骨,也會“一看見她的眼睛,卻立刻陷入她的誘惑”。
兩人對沙金的迥異態(tài)度究其根源是兄弟兩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貞操觀”。在哥哥看來,“女人的貞操不在肉體”。雖然這個女人與許多男人發(fā)生肉體關(guān)系,但“她的心也許為我一個獨占”。弟弟則認為,“玷污沙金的肉體,也就是玷污她的心靈,甚至比玷污心靈更嚴重”,且“人盡可夫比喜新厭舊更令人痛苦”。兄弟兩人對沙金貞操的觀點分成了“精神純潔派”和“肉體純潔派”。
兩人這種截然不同的對待貞操的態(tài)度也與兄弟兩人自身的情況有關(guān)。持“精神純潔派”觀點的太郎天生丑陋,因為生天花而變成了獨眼龍,臉上還有淺麻子。這樣一幅長相,讓太郎本身也沒有自信,他對大多事情都不做過分的要求。而對于這個給自己帶來這么多快樂的沙金,太郎想必是無比珍惜的。這種珍惜的表現(xiàn)就是,不斷地安慰自己沙金雖然水性楊花其內(nèi)心卻是忠實于自己的。而弟弟對貞操所持有的觀點則更多地表現(xiàn)出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一個男人由欲望而產(chǎn)生的嫉妒以及占有欲。
沙金對兄弟兩人這些內(nèi)心的斗爭可謂毫不知情,然而沙金卻要承受這種貞操觀念所帶來的歧視甚至仇恨。雖然在文中并沒有對沙金自身的貞操意識做出描述,但透過沙金的放蕩不羈的行為舉止我們也可以看出沙金對貞操是完全不在意的。無法同時滿足兄弟兩人對其產(chǎn)生的欲望,無法忠誠于其中一人的沙金受到兩人貞操枷鎖的捆綁,也使兄弟兩人產(chǎn)生挫敗感。沙金則成為了辜負了兄弟兩人感情與期望致使兄弟兩人反目的十足的“惡女”,給兄弟兩人都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二、沙金的陰謀——不信之實
兄弟兩人的分歧是由哥哥發(fā)現(xiàn)沙金似乎更喜歡帥氣的弟弟開始,而弟弟雖然覺得與哥哥爭奪沙金是充滿愧疚和悔恨的事情,卻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甚至對哥哥也感到嫉妒、仇恨。沙金“水性楊花”的個性不僅無法滿足兄弟兩人在其身上所投射的情感,兄弟兩人更無法得到自己所期望的感情回饋,故而兩人均對沙金表現(xiàn)出了直接的不信任甚至是懷疑。
太郎在小說開頭與豬熊大娘的交談之中就對沙金去打探消息這件事說出了這樣的評判,“不管裝扮成什么去的,她這個人靠不住”。這句話不僅表現(xiàn)出了太郎對沙金這個行當?shù)谋梢?,更說出了他對沙金人格的不信任。沙金去打探消息,豬熊大娘特地解釋說是喬裝打扮后才去辦的,而在太郎的印象之中,沙金一定是行為不檢點,靠出賣身體而獲得的消息。
次郎對沙金的不信任則更多緣于自己對太郎和沙金之間的取舍問題的搖擺不定。當沙金告知次郎自己已經(jīng)將晚上偷襲藤判官宅院的事告訴了判官的武士時,次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沙金的這一行為就意味著今晚大家的行動必將失敗,也必將給整個團隊帶來重大的傷亡。而次郎不可能沒有猜到沙金這一做法的理由,他只是“半信半疑地(疑いげに)、目光茫然地看著她的臉”。次郎的茫然與疑惑想必包含著自己對沙金的目的揣摸不透,對沙金的兇殘難以置信,對是否可以接受殺死哥哥得到沙金這個結(jié)果而感到困惑且難以選擇。而在次郎被狗圍困之時,對沙金的懷疑也在一瞬間出現(xiàn),讓其懷疑這又是否是沙金給自己設(shè)下的局。
太郎一心一意地愛著沙金,甚至多次想為沙金殺死豬熊老爹,更不在乎沙金在肉體上是否忠于自己。然而即便有著如此信念的太郎仍舊因沙金的不忠而對沙金產(chǎn)生不信任感。對沙金又愛又恨的次郎雖然對沙金的兇殘感到畏懼,對要殺死太郎一事感到愧疚與恐怖,但他最終還是執(zhí)行沙金的計劃??伤衷谖ky之時毫不猶豫地選擇懷疑沙金??梢娦值軆扇藢ι辰鸲际切拇嬉蓱],不敢完全相信的。
但面對如此言聽計從的兄弟兩人,沙金的態(tài)度才是作者想要表現(xiàn)的重點。她要次郎配合自己,設(shè)計害死太郎,表面上看是為了可以和次郎長相廝守,然而其計劃也將次郎陷入險境。沙金心里的如意算盤究竟是要得到一個怎樣的結(jié)果?
三、作者之搖擺——主題的回歸
綜合前半部分兄弟兩人對沙金的愛以及沙金的貞操的看法,兩人在如上的情景之中對沙金產(chǎn)生這樣的不信任似乎是情有可原的。而芥川又為何要著重墨構(gòu)思一篇長篇小說去專門講述兩兄弟對一個水性楊花、心狠手辣的女人的不信任呢?在找出這一問題的答案之前,且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小說中有關(guān)于救贖的情節(jié)。
首先,在文章的開端,豬熊大娘看到站在路邊的次郎,而此時次郎正在為一間破屋之中的一個垂死的女人趕走想要吃掉她的野狗。豬熊大娘倒只是覺得惡心,并且對此毫不在意。而次郎卻覺得,“就是死了被狗吃了也太慘了”,“眼看著人被狗吃掉,也不能袖手旁觀啊”。雖然自身也是一個殺人不眨眼、十惡不赦的強盜,但當面對一個垂死的女人的時候,次郎還是無意識地表現(xiàn)出了其人性的善良。[2]
其次,在文章的中部,當太郎聽見沙金家中有女人慘叫,沖入其中發(fā)現(xiàn)豬熊老爹在給阿濃喝墮胎藥時,他救出了阿濃。太郎救阿濃不僅是出于對豬熊老爹的憎恨,當然對阿濃這個傻婢女也有憐憫之情??删瘸霭庵蟮奶扇耘f沒有抓住機會狠下心來對豬熊老爹下手。不殺豬熊老爹,在太郎心中這不僅是出于對沙金的畏懼,也是出于對殺人這件事情的反感。
最后一個救贖則是阿濃的生產(chǎn)。雖然阿濃有精神疾患,誕下了豬熊老爹的孩子。但新生兒總是代表著新的希望,是美好的象征。雖然在豬熊老爹死之前也說出了這孩子是自己的這樣一個殘酷的真相,但阿濃卻一直活在自己生了次郎的孩子的“夢”中。豬熊老爹之“死”和嬰兒之“生”,這一對比正是對這一夜腥風血雨的慘敗的一個救贖。[3]
以上三個救贖的情節(jié)夾在這通篇充滿著“不信”情節(jié)的小說之中,想必是芥川對小說主旨上的一個挽回的創(chuàng)作手法。也正是這些救贖情節(jié)的加入使文章主題變得不明晰起來,才使得小說被稱之為一篇“失敗之作”。
四、結(jié)語
芥川用文章的結(jié)局表達了他的意愿,那便是殺死沙金,而且是兄弟兩人合力殺死沙金。此處表面看似在宣揚兄弟愛對于異性愛的勝利,而在實質(zhì)上這兄弟兩人又何嘗不是一個整體,兩人無法單獨生活,更無法單獨得到沙金。[3]從讀者的角度利用文章中給出的信息無法知道當晚的血戰(zhàn)是不是沙金給他們兩人共同設(shè)下的圈套。而死,殘忍地被殺死,正是芥川在文中所要重點表述的,即對于一個不信的女人,這是一個必然的結(jié)局,更沒有手下留情這樣一條選項。
芥川通過沙金和兄弟兩人對“愛”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女人的可怖和自己對愛情的懷疑態(tài)度。而文中救贖情節(jié)的加入則顯現(xiàn)出了芥川在創(chuàng)作小說時對主題選擇的搖擺不定。而針對“女性不信”的這一主題,從開頭到結(jié)尾都在講述一個“女性不信”的故事,并且也給出了芥川對這一問題的態(tài)度。可不知芥川的搖擺是否是因為文中的答案過于殘忍和直白。
注釋
① 芥川龍之介全集(第一卷)[M].鄭民欽,魏大海,侯為,譯.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小說原文引用自此書,不一一注明.
參考文獻
[1] 海老井英次.「偸盜」への一視角[J].語文研究,1971(10):197-206.
[2] 清水康次.日本文學研究大成 芥川龍之介Ⅱ[M].東京:國書刊行會,1995:146-164.
[3] 河內(nèi)重雄.芥川龍之介「偸盜」論―「白癡」の女が母になることの意味―[J].九大日文,2007(1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