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時代日新月異,不僅科技在飛速發(fā)展,文化教育也面臨著重大改革。就目前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而言,大家對其褒貶不一,眾說紛紜。根據(jù)自身十幾年的學習經(jīng)歷和實習經(jīng)驗,本人認為現(xiàn)今教育基本上還是遵循了語文現(xiàn)代化方向的,但教育方式還有待改進,而這根本就在于教育目的是什么。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边@句話的意思就是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自己去獲取知識,使學生能離開老師,通過自己的方式學到知識。這一點在大學課堂上提到較多,可在高中提到還是很少。高中老師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學生新知識上,目的只在于學生高考取得高分,而學生在這種思想影響下,也只是一味地跟著老師學習,不去想如何去用自己的方式學習。
歷史上出現(xiàn)了很多名師,他們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雖然方式各不一樣,但共同點在于都能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學。綜合他們的教育方式,結合如今高中教育實際情況,本人認為以下幾點最為重要。
一、興趣是前提
我注意到有一個現(xiàn)象,有人能沉迷于小說不能自拔,而一見到語文課本就昏昏欲睡,小說與課本區(qū)別何在?課本里同樣也有大量小說,比如高一下學期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高二下學期施耐庵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再想想老師在是怎樣教授學生這些課程的,有些是讓學生分析文中的漢語知識,只在學習語句上打轉,只重視分析語義,將一篇課文分割成幾個大段落,再分別講解每個大段落的含義。完全忽視了引導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整體感知。而學生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每篇課文對其而言就是一篇閱讀理解題,要學會其中每一個生詞,每一句話的含義、語法等,而這些顯然是枯燥無味的。
要提高學生興趣,就要讓學生自己參與到課文中來,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為例,雖然只是《水滸傳》的節(jié)選,但要完全理解這篇文章,必須要對《水滸傳》全文有大致的理解,而這就需要全文閱讀《水滸傳》??紤]到學生時間不夠充分,可以讓每名學生選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提前進行深入了解(準備時間在一周以上),最后由其在上此篇課文前花十分鐘講述其心得體會,并由全班對其進行評分,期末進行評比。
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方式,但可以給每名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而在其準備過程中,更漸漸地加強了其自學能力。
二、積累是根本
語文多學一點,少學一點一時間是無法判斷的,但水滴石穿,每天進步一點點,到需要的時候就能顯現(xiàn)出來。受應試教育的束縛,部分語文教師用傳統(tǒng)的方法,依照教學大綱一課一課地授課,只求每天進步一點點,硬塞給學生,并進行大量的習題訓練,結合大量的考試,以考促學。而結果是考生分數(shù)的確提高了,但實際能力卻無任何長進。
在面對學生基礎的薄弱時,教師都能重視起來,都知道打好基礎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所在。但教師不應該是只重視知識的傳授,一邊硬塞給學生知識,一邊埋怨學生不好好學習。而是首先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基礎的重要性。這個目的能達到,學生成績一段時間后一定會有突破性進展,但要達到這個目的,同樣著實不易。
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基礎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耐心教導,以情動人。在學生了解基礎的重要性后,更要激勵學生保持“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心態(tài)。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在課堂上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競賽,積極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拓展,引導學生從課文延伸到其他方面上的知識。以高二上學期柳永的《雨霖鈴》為例,可以從柳永的寫詞風格聯(lián)想到清代的納蘭容若,由學生回答有關納蘭容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不局限于形式,只為學生能認識到廣博的知識是學習語文的基礎。
三、創(chuàng)造力是保證
從2001年的高考作文題“誠信”到2009年的“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再到2013年的“根據(jù)大豆寫作文”,我們能看到高考也在逐漸改革,對學生實際能力的測試越來越高,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還在單純地使用傳統(tǒng)教育方式,學生最終會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最直接的影響是高考無法取得高分。我們教出來的學生,不該是只會做題,只會考試的學生,而應該是有著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學生。
創(chuàng)造性思維,詞典定義為某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特有的思維過程,是人類思維的高級階段。我們必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他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從短期考慮,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幫助學生將知識學扎實,使學習方式更加靈活,考試成績也肯定會得到提升。從長遠考慮,學生養(yǎng)成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后,能將所學的課本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
要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起著很大的作用。一個只注重考試成績的教師,絕對培養(yǎng)不出一個有著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學生。身為教師,我們應該將眼光放長遠,不要太看重一時的考試成績,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對課本提出問題,甚至指出課文中的錯誤或教師講課中的錯誤,不拘泥于形式。曾經(jīng)有位教師故意在課堂上講一節(jié)課的錯誤內容,最后卻無一人發(fā)現(xiàn),以此開始教育學生去改變學習態(tài)度。
“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決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這需要教師具備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并敢于突破傳統(tǒng),多思考,多實踐。而每名教師成功的方法也是只可借鑒不可復制的,在我們教育學生的時候,自身也要刻苦學習,與時俱進,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一旦達到這個目的,語文教學水平一定能事半功倍,語文教學也不再枯燥乏味。而一個學會了如何去學習的學生,在今后的社會中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身價值。
★作者單位:江西上饒市玉山縣樟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