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靈龍
徜徉在古詩詞長廊中,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可愛的鳥的形象,這些小生靈與人們的某種思想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意蘊豐富的美好意象(意象的產(chǎn)生依托于事物的自然形象,卻又因其寄寓著作者思想感情,從而升華為意蘊雋永的藝術(shù)形象,是為意象)。在初中語文教材古詩詞篇目中,鳥類出現(xiàn)的頻率比較高,如在語文版初中課本中,就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甫《江南春》),“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枯藤老樹昏鴉”(馬致遠《天凈沙》、“明月別枝驚鵲”(辛棄疾《西江月》)、“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蘇軾《浣溪沙》)、“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等等眾多鳥類在詩詞意境中形成的意象......因此,教師能否正確把握和深入辨析鳥的意象,就成為影響古詩詞教學(xué)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鑒于此,筆者對古詩詞中的鳥的意象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求,現(xiàn)就古詩詞作品中幾類最常見的鳥的意象簡要賞析如下,以就教于同行。
一、雁
雁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最多。大雁南飛引發(fā)了人們秋天悲涼的情緒?!把阕帧薄板\書”在古典詩歌中用得很多,因此秋雁一般與哀傷憂愁,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
唐代詩人王維《使至塞上》頷聯(lián)云:“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即景設(shè)喻,以此自比,是敘事,又是寫景。落日黃云,大漠蒼茫,詩人舉目蒼天,唯見長空孤雁,悵然之情,油然而出。
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首聯(lián)“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兄弟古有“雁行”之稱,兄弟分散,無異孤雁離群。如今杜甫的一家大小雖然已經(jīng)團圓,而兄弟卻分割兩地,此刻聽到孤雁的哀鳴,如何不感物傷心,遠念親人?
李清照《聲聲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鼻镲L(fēng)起了,北雁南飛,李清照自己亦是從北方來的,這大雁原來是“舊時相識”。詞人早年曾托鴻雁傳書,“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如今,李清照的丈夫已不在人間,希望再寄錦書也無處投達,想到這里,女詞人再也抑制不住傷心而淚下了。
可是,也有例外。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詩人懷才不遇,抱負不得施展,正在苦悶和煩惱時,看見“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這寂寥、明凈、壯美的秋景,心情又陡然一變,“煩憂”為之一掃,于是產(chǎn)生了“對此可以酣高樓”的豪情逸興。
二、子規(guī)
別名杜鵑鳥,相傳為蜀帝杜宇冤魂所化,聲音哀婉凄絕。暮春時節(jié),爛漫的杜鵑花開遍山嶺坑谷,色殷紅,據(jù)說是杜鵑鳥啼血所染。子規(guī)鳥在詩詞中出現(xiàn)多是跟暮春聯(lián)系在一起,多是抒發(fā)離別之恨、感傷之情,讀來動人愁腸。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有“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句,楊花本是隨風(fēng)飄散之物,子規(guī)是泣血悲啼之鳥,叫聲似“不如歸去”,寓離別之恨。詩人選擇這兩個典型的動人愁腸的景物來描摹暮春景色,正是為了烘托詩人聞悉老友左遷時的悲哀心情。
三、鶯和燕
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這些鳥傳遞給讀者的是初春的喜悅。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從鶯鶯燕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鶯是歌手,它歌唱著江南的旖旎風(fēng)光;燕是候鳥,春天回歸,富于季節(jié)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征。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jié)。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互相生發(fā),把兩者聯(lián)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寫鶯的詩句還有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中“自在嬌鶯恰恰啼”,自由自在的鶯,被這里的花迷住了,哪兒也不去,一個賽過一個地用心啼鳴,像是要把最好的歌貢獻給這些花,鶯愛此處的花如此,何況人呢?此時的詩人也被此地的花吸引住了,看得出神,賞了這一叢又賞那一叢,賞了這一樹又賞那一樹,不只是流連不忍去,簡直也要放開喉嚨高歌,與嬌鶯一比高低了。
四、鵲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從視、聽角度寫夜行中特有的見聞,明月當空,清風(fēng)徐來,詞人選取了富有夏夜特征的景物,勾勒出夏夜的寂靜,同時還隱隱透露出夜行者恬靜愜意的心境。
五、黃鸝
韋應(yīng)物的《滁州西澗》中“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上方茂密的樹叢中黃鸝在悠然自得地啼鳴,深綠的樹,黃的鳥,色澤鮮明,黃鸝嚶嚶啼鳴,聲音悅耳,能不心醉么?
六、鷓鴣
辛棄疾的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有“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暮色蒼茫,鷓鴣哀鳴,聲聲“行不得也哥哥”,以聲寫情,把一個“愁”字渲染得彌滿江天。為什么聞鷓鴣而增愁?鷓鴣“飛必南向”,而辛棄疾本是北人,他的志向是北上抗金,恢復(fù)中原,可是這次改任江西,如同南遷,愈行愈南,離北愈遠,心北向而身南行,這怎能不使他更添愁思。聽到了南飛不北的鷓鴣啼聲,怎能不使他受到觸動?
品讀這些滿載著作者們或喜悅或憂傷的情感的各類鳥的意象,對提高語文教師的藝術(shù)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對于教師在古詩詞閱讀教學(xué)中帶領(lǐng)學(xué)生進入意境、咀嚼意象,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單位:貴州綏陽縣小關(guān)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