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曄
[摘 要]運用實驗技術來優(yōu)化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是一個比較新的考察視角,課題組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以課堂實驗作為研究的切入點,進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研究,總結出采用實驗法方法的一些積極效果:學生覆蓋面廣、操作成本低、師生互動強、實驗環(huán)境安全等。為了有效實現(xiàn)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目標,開展課堂實驗應遵循針對性、簡短性、主體性和互動性等基本原則。
[關鍵詞]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優(yōu)化;實驗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05 — 0131 — 03
一、問題緣起及文獻梳理
自中共十七大第一次明確提出要“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1〕以來,高等學校如何有效地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成為學術界的一個關注熱點,學者們從政治學、教育學、傳播學、心理學等多個視角對其進行了研究并產生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但這些成果普遍肯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主渠道作用。譬如,孫玉健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效途徑,他提出要在理論教學中“把抽象道理樸實化,從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出發(fā),把抽象的理論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不能回避現(xiàn)實的要害問題”。 〔2〕馮曉陽的研究則指出要通過課外實踐教學讓學生“看到馬克思主義并切身感受馬克思主義對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看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的指導作用”,〔3〕由此實現(xiàn)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效果和目標。
應該說,上述研究成果從課堂理論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兩個環(huán)節(jié)對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xiàn)路徑進行了積極而有成效地探索,但是對于如何在課堂內進行實踐教學,尤其是通過一定的“課堂實驗”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并沒有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因為一種普遍的看法便是“實驗方法往往適合那些在可控實驗室中進行驗證檢測的理工學科”。如湯儷瑾雖然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應當包括課堂實踐教學,但她所指的課堂實踐教學主要是“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主題辯論、案例分析等方式”,〔4〕顯然,這與“課堂實驗”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根據(jù)在中國知網(CNKI)上以“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實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課堂實驗”、“思想政治理論課實驗”等為主題進行索引的情況來看,未發(fā)現(xiàn)相關文獻。
有鑒于此,我們的課題研究小組依托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平臺,對運用課堂實驗方法來實現(xiàn)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優(yōu)化的可行性、原則、技術等進行了論證和探索。
二、一次典型的實驗嘗試
從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情況來看,制約大學生理解并掌握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因素主要有兩點:1.教學內容涉及的政治理論較為抽象;2.教學內容與學生的人生體驗存在著“歷史鴻溝”和“社會鴻溝”。正如有些學者指出的那樣:“因為政治學家要考慮的因素比自然科學家要考慮的因素多得多,所以確定政治現(xiàn)象的因果關系比確定自然現(xiàn)象的因果關系要難得多”。〔5〕基于此,課題組嘗試著在教學中開展一些課堂實驗來驗證特定的原理和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以此有效地實現(xiàn)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一)問題的提出:國家公有還是農民私有?
課題組成員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教學中,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多數(shù)學生對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的中心內容——“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存在著明顯的理解偏差。他們普遍把這一理論解讀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要沒收地主的私有土地,將其變?yōu)閲一蚣w的公有土地,然后再把土地分配給農民使用”。為此,我們對學生進行了相應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往往是從當今時代的農村土地政策(即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出發(fā)來理解新民主主義的土地政策,因為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質是土地的所有權屬于集體(或國家)公有,農民對于土地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所以學生很自然地把新民主主義的土地政策解讀為沒收地主的土地歸為公有,而后將這些土地分給農民耕種(使用)。
(二)問題的解決:設置實驗情境與做出理性選擇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農民階級廣泛而深刻地參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心理,課題組運用“社會環(huán)境是政治心理的客觀基礎”〔6〕這一原理,在課堂上設計了一個小實驗:
第1步:情境設置
用圖片或影像等資料向學生生動地介紹近代中國的三個基本情況:1.多數(shù)農民處于少地或無地的狀態(tài);2.農民的土地私有觀念千百年來都是根深蒂固的;3.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具有高度風險的行為。
第2步,提出問題
在學生充分了解了當年的歷史情境之后,向他們提出問題:如果你是那個時代的中國農民,實行什么樣的土地政策才能讓你參加這場激烈而危險的革命?
第3步:作出選擇
教師向到課的每位學生發(fā)放藍色紙條和紅色紙條各一張,藍色紙條代表“沒收地主土地歸國家所有可以讓我積極參加革命”,紅色紙條代表“沒收地主土地歸農民所有可以讓我積極參加革命”。在學生思考之后,教師拿出一個盒子讓學生投放紙條,每位學生只能投一張。
(三)效果驗證:作用明顯且有參考價值
為了驗證這種課堂實驗方法的教學效果,課題組選取了2012級財務管理專業(yè)8個班的學生作為測試對象??紤]到這8個班的學生在年齡、專業(yè)等方面的相近性,且每個班的人數(shù)均為40,我們認為對其進行測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對于1—4班,我們使用了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方法來講授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對于5—8班,則使用上述課堂實驗方法來講授這一內容。在教學完成以后,課題組用200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政治理論科目的第6道單選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內容是什么”對他們進行了測試,該題的選項為:A、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B、沒收官僚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C、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D、保護民族工商業(yè)。
測試結果顯示:5—8班選擇C選項的學生達到或超過90%,說明他們已經基本掌握了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的中心內容;而對于1—4班而言,選擇C選項的學生沒有達到50%,且和選擇A選項的學生數(shù)量基本持平,這意味著他們對于新民主主義的土地政策還存在著較為模糊的認識。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這個知識點的教學上,采用課堂實驗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相關內容,我們也相信這種實驗方法對于其它具有相似特點的教學內容同樣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客觀來說,我們探索的實驗方法,用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形式也可以完成,但是,后者的缺陷在于它不能使所有學生都積極地進行思考,也就是說學生的參與廣度和參與深度是要打折的,而課堂實驗則能引導課堂里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把自己投置到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中,并以此作出理性的思考和嚴肅的選擇。此外,由于這種課堂實驗方法還處于摸索階段,我們所設計的實驗環(huán)節(jié)和實驗標準還不太成熟,學生們常常會主動與老師探討實驗設計的細節(jié),并提出很有見地的見解,這對于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選擇而言實在是一種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
三、結論
在上述探索的基礎上,課題組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在規(guī)律、當代高校學生的現(xiàn)實特點,總結了通過課堂實驗方法來優(yōu)化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的優(yōu)點和須遵循的原則。
(一)實驗優(yōu)點
1.學生參與度高,有效覆蓋面廣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的公共必修課程,面向所有學生開設,多數(shù)高校普遍采取合班、合專業(yè)的方式進行授課,單個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達到150甚至更高的學校并不少見。在這樣的條件下,課堂理論教學經常出現(xiàn)的場景是: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地講授理論知識,而學生在講臺下則是旁若無人的睡覺、聊天、玩手機,這種“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現(xiàn)象是比較普遍的。同樣,因無暇顧及大多數(shù)學生,課外實踐教學也經常成為走馬觀花式的實地參觀活動。在這樣的“大課堂”機制下,教學對象的有效覆蓋率受到很大影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目標也就難以得到實現(xiàn)。
而在這次課堂實驗中,課題組設置的議題十分明確,且要求每一位學生都作出相應的選擇,學生們因此表現(xiàn)出很高的參與熱情,因為大家都想體會自己的祖輩當年進行政治抉擇的心理情境,即使有些學生最初屬于被動參加的情況,也會在面對選擇的那一刻進行積極的思考。很顯然,這種課堂實驗法能有效地提高他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積極性,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強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現(xiàn)場直觀操作,師生互動性強
從我們此次的探索來看,課堂實驗屬于直觀實驗,它的基本方法是通過圖像或視頻向學生展示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背景,并據(jù)此設置特定的實驗條件,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實驗對象,然后作出選擇或得出結論。這一方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切入正題,把抽象的政治理論變得具體,把枯燥的歷史背景變得生動,把要討論的問題清楚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因而能充分調動學生廣泛參與。
此外,由于當代大學生的平等意識和民主意識逐漸增強,他們越來越傾向于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實際體驗來得出結論。在課堂實驗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不斷地拉近,既能促使學生拓寬思路、開創(chuàng)發(fā)散思維和求異思維,又有助于營造民主活潑的課堂氛圍,樹立師生共同學習交流的課堂作風,為以后的教學打下良好的互動基礎。
3.實驗成本較低,操作過程簡單
從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開展的課外實踐教學來看,有的高校組織學生參觀紅色圣地,有的帶領學生到農村、社區(qū)進行實地考察,還有的則邀請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這些活動的共同特點是都需要大量的經費來支撐。我們在給某系學生講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這一專題時,曾通過抽簽的方式選出了70名“幸運學生”,并租用兩輛大客車帶他們到桂林市恭城縣參觀新農村建設,在花費七千多元錢并耗時一天完成這次實踐教學之后,學生的反饋僅僅是“好玩”、“太累了”,完全沒有實現(xiàn)此次實踐教學的目標。與此同時,沒有機會參加這次校外實踐的同學更是抱怨不已,他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熱情和積極性被嚴重挫傷。
在課題組此次進行的“課堂實驗”嘗試中,只用了少許圖片視頻和不同顏色的紙條就能滿足全班學生的實驗要求,應該說成本投入是比較少的。也正因為較少地使用昂貴、精密的實驗設備,其實驗操作過程和步驟相對簡單,既有利于教師掌控全局,又能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這對于實現(xiàn)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目標大有裨益。
4.實驗環(huán)境安全,利于建立長效機制
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使得大學生的數(shù)量得到了急速擴張,與此同時,社會環(huán)境和校園環(huán)境也日益復雜化,這些因素使得大學生的安全問題越來越成為牽動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敏感神經。在這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尤其是校外實踐首先必須關注的就是學生的安全問題。有的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甚至發(fā)文規(guī)定:“組織學生外出活動不要遠足,最好步行。教師如果不聽召喚,出了問題就要兜著走”?!?〕從我們曾經組織的校外實踐教學來看,教師在帶隊的過程中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都做到有力地監(jiān)管,加上多數(shù)學生的安全意識較為淡薄,在實踐中又不愿意遵守安全規(guī)定,這就使得教師要用更多的精力來關注學生的安全。顯然,在這樣的壓力下開展教學,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效性是很難得到保證的。
與校外實踐教學比較,課堂實驗的教學環(huán)境較為封閉,很少受到治安因素和天氣因素所影響,因而在學生安全保障方面不需要花更多精力去關注。更為現(xiàn)實的是,在學生安全直接關系到高校穩(wěn)定局面的今天,教育部門、學校領導對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將促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加重視課堂實驗的開展,并將有利于課堂實驗長效機制的確立。
(二)實驗須遵循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
采用課堂實驗的方法講授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主要針對的是那些用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方法難以講好的政治原理和歷史知識,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關內容。因此,課堂實驗并不是對其他教學方法的否定,更不能純粹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博取學生關注而盲目為之,那種注重形式而忽視內涵的“實驗”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嚴格做到以實驗大綱為依據(jù)、以教學目標為準繩來選擇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體現(xiàn)出特定的針對性,才能有效地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2.簡短性原則
課堂實驗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種特殊手段,在一堂課中的實施時間不宜過長。我們得出這個結論主要基于三點考慮:一是實驗之前必須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理論講授和實驗介紹;二是實驗時間過長會使學生感覺疲勞進而忽視實驗目的;三是實驗之后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討論并得出結論。從我們這一次課堂實驗的三個步驟來看,15分鐘的操作時間是比較適宜的,既能順利完成實驗內容,又能充分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并用辯證的觀點和歷史的方法分析問題,然后作出理性的選擇。
3.主體性原則
將課堂實驗引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那么學生的參與程度就直接關系到實驗教學的效果。因此,首先要選擇學生比較關注的實驗主題。我們這一次實驗選擇的是“個人面對新民主主義土地政策的政治選擇心理”,從反饋信息來看,這個具有吸引力和新鮮感的選題足以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為他們的每一個家庭都曾經面對過這樣的歷史境況。其次,在實驗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我們的經驗是不要對學生的實驗結果作出對錯評判,只考察他們的實驗方法和思考技巧,以此提高其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互動性原則
課堂實驗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的一個顯著區(qū)別是更加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F(xiàn)代教學論認為課堂師生互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發(fā)生的具有促進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響”?!?〕我們此次研究得出的基本經驗是在課堂實驗中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互動教學環(huán)境,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使其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yōu)橹鲃犹剿髡?。與此同時,在實驗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訓練,促進其全面而科學的發(fā)展。通過這種互動式的課堂實驗教學,既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最終達到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目的。
〔參 考 文 獻〕
〔1〕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2〕 孫玉健.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xiàn)實性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緊迫性〔J〕.湖北社會科學,2009,(09):5-7.
〔3〕 馮曉陽.對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的思考〔J〕.社會科學家,2010,(06):138-141.
〔4〕 湯儷瑾.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具體環(huán)節(ji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1):66-68.
〔5〕 唐鳴.政治學研究的困難〔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2):36-38.
〔6〕 王浦劬.政治學基礎(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48.
〔7〕 廖曰文.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實踐——大學生全員參與社會實踐工作的調查與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01):111-115.
〔8〕 佐斌.師生互動論——課堂師生互動的心理學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0.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