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國申
【2015年中考作文備考熱題】
老師組織同學討論“遠與近”的話題。有的同學說,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遙遠的距離不再遙遠,遠與近的觀念發(fā)生了變化。有的同學則說,人與人交往的空間距離是短了,但不一定心的距離同樣能夠縮短。還有的同學感嘆,有些東西遠了,而有些東西卻近了。老師說,遠和近是個相對概念,過去以為遠的,現(xiàn)在近了;過去近的,現(xiàn)在變遠了……
請以“距離”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記敘文。
【名師題解】
首先,我們要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做以下的思考:“距離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與距離相關的事情?”“通過距離,可表現(xiàn)哪些思想或主題?”要注意同自己熟悉的生活的聯(lián)系,從身邊(如學校、家庭等)選材。
然后,從眾多的與“距離”相關的事情中,選取最具亮點、最能觸動自己心靈的事情重點構思立意,努力表現(xiàn)深刻的主旨。就“距離”這一話題,可抓住時空的變化,表現(xiàn)時代的滄桑巨變、社會的進步。如獨龍江隧道的貫通,結束了獨龍族與外界隔絕的歷史;如“聯(lián)通”使世界零距離。還可抓住時空距離的縮小,卻帶來了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加大、心的隔膜引發(fā)道德、信任、情感等危機,諸如跌倒扶不扶、群發(fā)我不回等影射的社會問題。而這一視角的切入,主旨開掘相對更易深刻。
最后,占有足夠的素材。有了準確的立意,還需巧妙選取自己相對有優(yōu)勢的文體恰當?shù)乇砬檫_意。如寫記敘文,調(diào)動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多種手段寫人記事,或塑造人物形象,使之躍然紙上,或凸顯事件意義,再現(xiàn)深刻主旨;如寫議論文,旗幟鮮明地提出論點,選取具有鮮活的時代特點的典型事例強化論證,使之理直氣壯;還可寫抒情散文,以某一情感為基點,傳達一個中學生對距離的真實感悟。
【推薦素材】
素材一:
臺靜農(nóng)有個名號,叫“魯迅嫡傳弟子”。魯迅逝后,臺靜農(nóng)將曾與魯迅的交往都“忘得一干二凈”了。臺靜農(nóng)執(zhí)掌臺灣大學中文系,從不提起他與魯迅的特殊關系。臺灣名家蔣勛,直到20多年后,才知道自己的老師“曾師從魯迅,魯迅亦視之為摯友”。后來,不少學者曾由衷地希望臺靜農(nóng)能夠撰寫魯迅的傳記或回憶錄,都被婉言拒絕。
素材點撥:與名利保有一定的距離,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人格的獨立。臺靜農(nóng)只需躺在“魯迅“兩字上,就可以衣食無憂。然而,他并不愿意靠“啃”魯迅的名字揚名天下。人要站立起來,首先要人格獨立;人格要獨立,最起碼的一條是不傍名。要讓自己的名字叫響,首先要名字獨立。
素材二: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一年平均每人讀書64本。上海在中國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國13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不到一本?!耙粋€普通的美國高中生,一學年要閱讀15個劇本、36部長篇小說,還要在課堂上學習和討論各種文學流派。中國孩子一學年讀兩部長篇小說的人不多,而且讀的書普遍品質(zhì)不高,青少年遠離經(jīng)典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p>
素材點撥:讀書,就如同與道德高尚的人對話。每一個人都需要親近閱讀,提升自我修養(yǎng)。國人遠離書籍、遠離閱讀、遠離經(jīng)典,這是一種不容忽視的距離,其背后是對知識、對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漠視,不管有何種理由,都是一種悲哀。
素材三:最近,一個“控訴”社交網(wǎng)絡危害、呼吁“低頭族”抬頭看看現(xiàn)實生活的視頻短片在網(wǎng)上熱播。該視頻上傳到YouTube后,短短10天之內(nèi)就獲得了超過1400萬的點擊。短片呼吁人們放下手機,關上屏幕,從社交網(wǎng)絡中走出來?!耙驗槟阌肋h都在忙著低頭看手機,所以你看不到身邊錯過的機會。”
素材點撥:科技的發(fā)展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帶來了社會的進步,但相伴而來的是其不容忽略的弊端。“低頭族”對網(wǎng)絡、虛擬世界沉迷,忽略了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存在,其危害顯而易見。無怪乎有人感慨,“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死,而是我在你的對面,你卻在玩手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