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說:“我相信我們能夠跟雙方保持友好,那是因為我們跟某一方接觸時,從來不曾對他們說出跟另一方接觸時,內容完全相反的話,如果是那樣,就會引起猜疑?!?/p>
2015年11月7日下午,“習先生”與“馬先生”長達80秒的“一握”定格成了歷史。一時間,圍繞“習馬會”的新聞成了民眾關注的第一大話題。此次“習馬會”的成功,離不開新加坡這個國家。
新加坡為何成為“信使”
談論新加坡在海峽兩岸關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必須首先了解新加坡與臺灣地區(qū)以及與中國大陸的關系。
新加坡政府領導人與中國海峽兩岸的領導人都建立起了良好關系。一方面,新加坡“國父”、掌控新加坡政壇長達46年的前總理兼內閣資政李光耀是世界上少有的會見過包括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在內的中國五代領導人的政治家,并自鄧小平時代以來,與中國歷任領導人建立了友好關系。這一關系也在新加坡后來的領導人當中得到延續(xù)。另一方面,李光耀與中國臺灣的前領導人蔣經(jīng)國關系密切,中國臺灣現(xiàn)任領導人馬英九被稱為蔣經(jīng)國的關門弟子,自然也與李光耀關系密切。上述關系也在李光耀之后的新加坡領導人當中得到延續(xù)。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大陸與臺灣地區(qū)交往的日益增多以及交往信息透明度的增加,新加坡在海峽兩岸之間扮演的信使角色開始逐漸減弱?;谧陨砝娴目紤],新加坡依然十分關注臺海問題,并積極為自己在海峽兩岸關系中尋找新的角色。進入21世紀后,以李光耀為首的新加坡高層領導人開始通過在國際舞臺上時時發(fā)表對海峽兩岸關系的評論這樣一種新的方式繼續(xù)積極地參與海峽兩岸關系事務,在國際社會上受到廣泛的重視,對國際社會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峽兩岸關系問題依舊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針對李登輝、陳水扁推行的“臺獨”,李光耀曾多次在國際公開場合表示擔憂、反對和批評。2006年,他曾嚴厲地表示,“臺獨”是愚蠢之舉,必然引發(fā)戰(zhàn)爭。2008年,針對陳水扁一意孤行實施的“臺灣地區(qū)入聯(lián)公投”,李光耀指出,臺灣地區(qū)沒有認清國際形勢,臺灣地區(qū)應該加入大陸的發(fā)展,一起取得繁榮。他還指出,臺南民眾受臺灣地區(qū)當局領導人的誤導與欺騙,誤以為臺灣地區(qū)真的能夠“獨立”,是因為他們不了解自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后中國大陸的現(xiàn)實情況。他勸說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暫時擱置兩岸問題,讓歷史去做決定。2011年,對于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李光耀表示肯定,他指出,兩岸統(tǒng)一只是時間問題,中國應該耐心等待,如果使用武力,就等于在殺害自己的族人,那不僅對中華民族是個非常大的打擊,也將重重影響之后大陸與臺灣地區(qū)的關系;他不認為使用武力符合中國的利益,他認為經(jīng)濟因素將會解決獨立或統(tǒng)一的問題。
2004年,新加坡新當選總理李顯龍在其首份國情咨文中談及兩岸關系問題時重申:新加坡支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臺獨”,他同時表示如果臺灣地區(qū)宣布獨立,將引發(fā)戰(zhàn)爭,殃及新加坡及整個亞洲區(qū)域,新加坡將不會承認或支持臺灣地區(qū)。
正由于新加坡李光耀、李顯龍父子長期與兩岸交好,因此,“習馬會”得以在新加坡舉行。
就如同馬英九對李顯龍說,“若不是您與您的父親,這一切都不會發(fā)生?!?/p>
“習馬會”中的“中間人”角色
新加坡能在中國兩岸關系中多次擔任“中間人”角色,既有上面談到的原因,也得益于李光耀的“處世之道”。李光耀說:“我相信我們能夠跟雙方保持友好,那是因為我們跟某一方接觸時,從來不曾對他們說出跟另一方接觸時,內容完全相反的話,如果是那樣,就會引起猜疑?!?/p>
與李光耀比較,李顯龍在擔任“中間人”角色的時候,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李光耀受英文教育出身,其華文程度比不過從小受華文教育出身的李顯龍。李顯龍說自己從小崇拜的偶像是《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他在訪問中國時,會在武侯祠欣賞對聯(lián),會在參觀赤壁后回來又把《三國演義》中有關赤壁之戰(zhàn)的幾回重新欣賞一遍。他即將擔任總理的時候訪問中國,時任中國副總理的吳儀對他說,祝賀你“步步高”。李顯龍順口回答說:“高處不勝寒啊!”李顯龍較為深厚的中華文化素養(yǎng)和一口流利的華語,使得他與中國海峽兩岸的領導人交往時,更能讓對方感到親切、自然,也更有利于促進雙方友誼的發(fā)展。
從這次“習馬會”就能看到李顯龍高明的“處世之道”。
首先,習近平是于6、7日赴新加坡國事訪問,雖然有“習馬會”,但新加坡沒有忘記中新邦交的“一個中國原則”。在馬英九專機7日上午抵達新加坡時,新加坡政府只派出“外交部東北亞司副司長”接機,嚴守非邦交的規(guī)格。馬英九除了核心高層之外的隨員并未享受禮遇通關,甚至發(fā)生事先未填入境單,一群官員出關時倉促填單的窘狀。
此外,馬英九7日回來新加坡,專機7日上午6點起飛,8日凌晨1點半才降落桃園機場,并未借著“習馬會”多留一、二天,相信也是新加坡政府對中國政府的交代。馬當局9日也證實了,馬英九赴新加坡沒有搭“空軍一號”是因雙方?jīng)]有“邦交”,“空軍一號”有主權意涵,間接證實了新加坡方面的把關不因“習馬會”而有絲毫放松。
但正當臺灣媒體在質疑新加坡為何只派一位副司長來接機時,7日晚上9點多李顯龍公布了重大訊息,他在個人社交網(wǎng)站上貼出與馬英九茶敘的合照,寫著“難得有機會和老朋友馬英九喝茶敘舊。得知這次會議順利,希望會議的成果能為區(qū)域帶來穩(wěn)定及和平”。
更進一步觀察,李顯龍是在習近平結束6、7兩日國事訪問所有行程才公布他會晤馬英九的訊息。
李顯龍將習近平訪新進行國事訪問,馬英九以朋友身分前來出席“習馬會”,區(qū)分得很清楚。既完美扮演了“習馬會”東道主的角色,也維護了中新邦交的嚴肅性,同時讓馬英九感受到作為老友的敦厚與溫暖,可說是面面俱到了。
新加坡外交政策的折射
新加坡之所以能夠在其它國家皆因與臺灣地區(qū)交往而受到中國大陸抗議時而自己卻能自由地穿梭于海峽兩岸之間并在中間扮演重要角色,同時還使新加坡從中獲益,這在本質上是新加坡現(xiàn)實主義外交政策的一個折射。
新加坡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和平、中立、不結盟,其根本目的是維護新加坡的生存、獨立與安全,以及促進新加坡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經(jīng)濟外交是新加坡外交政策的基石。新加坡外交的核心原則是:1.立足于東南亞,但不受區(qū)域限制;2.為自己制造政治、外交和經(jīng)濟空間,跨出區(qū)域、同整個世界保持聯(lián)系;3.奉行大國平衡政策,即:小國要在大國中找到平衡,尋求生存、謀求發(fā)展。
在此政策指導下,新加坡這樣一個小國,在海峽兩岸的夾縫中尋求平衡和生存并非易事。
對于與海峽兩岸的關系,新加坡一直秉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同時也避免因為與臺灣地區(qū)之間的往來而卷入海峽兩岸的矛盾漩渦。新加坡憑借與海峽兩岸雙方的密切關系,一方面巧妙而成功地在兩岸之間保持平衡,另一方面還積極為雙方扮演了“信使”及兩岸關系問題“評論人”的角色。
特別是李光耀,作為新加坡務實外交政策的制定者,他是促使新加坡與海峽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最大推手。他與海峽兩岸領導人的密切關系使得他對他們的政治理念及執(zhí)政方針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因而對兩岸關系的發(fā)展常常能給予相對客觀而準確的分析和評價;此外,由于他能坦誠地向兩岸雙方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因而獲得了兩岸領導人的共同信任。他長期穿梭于海峽兩岸之間,為兩岸的領導人傳話,并時常對兩岸關系發(fā)表重要評論,在推動完全不接觸的兩岸進入大規(guī)模交流的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可否認的作用,他也因此被譽為“兩岸媒人”和“三黨資政”。
新加坡在海峽兩岸關系中積極扮演角色也為新加坡贏得了巨大的國家利益。通過與海峽兩岸的多領域合作,新加坡經(jīng)濟取得了巨大的增長,軍事實力獲得了顯著的提升,在政治及國際影響力上,也因其在海峽兩岸關系中所發(fā)揮的獨特作用而獲得了極大的提高。新加坡,這個國土面積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小國,得以成功地在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和大國關系之間求得平衡與生存,是其現(xiàn)實主義外交政策的一個成功范例。
(人民論壇網(wǎng)2015.11.09、中國日報網(wǎng)2015.11.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