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迎艷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不單強調了語文課堂上生生合作的重要性,更強調了師生之間有效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得思想一致、感情通暢。因此,在語文學習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還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器。
一、有效溝通,語文學習之需
許多研究發(fā)現,教師課堂上一些隨口而至、脫口而出的不規(guī)范語言,成了“殺手”式的語言信息,導致了信息傳遞的偏差,形成了語言習得的反例,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度。這樣的一種溝通就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這樣一種無效溝通顯然給學生的課堂學習帶來了理解的困難和學習的障礙。
課堂用以師生溝通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卻是師生溝通的主陣地?!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不難看出,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是師生溝通與合作的過程,是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
二、有效溝通,語文學習之基
“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不可想象的。師生在溝通中進行心靈的碰撞,從而提供了“發(fā)現世界”“發(fā)現自我”乃至“相互發(fā)展”的契機。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是實現師生有效溝通的前提。
(一)尋找學生熟知的生活,引導學習
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尋找他們熟知的生活情景是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溝通的關鍵。學生有自己的成長發(fā)展速度,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雖然不一定符合成人的邏輯,但他們真是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來認識世界、創(chuàng)造世界。我們應該帶著童心走進他們中間,尊重、支持、理解學生。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情境的實質是人為優(yōu)化了的環(huán)境,是促使兒童能動地活動其中的環(huán)境。這種充滿美感和智慧的氛圍,與兒童的情感、心理會發(fā)生共鳴而契合。它所觀照的是兒童內心的自由、愉悅、釋放、本真,追求的是讓兒童像兒童那樣在課堂生活。只有走進兒童的世界,和他們一樣擁有一顆充滿蓬勃生命力的活潑潑的童心,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與他們無縫溝通。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利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學中,教師如何結合文本的特點和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一種有意義的、開放的、富有挑戰(zhàn)與激情的學習情境,和學生一起進入,一同研究、解決,已成為當今課堂教學研究的一大熱點,同時也是師生有效溝通的又一重要體現。
(二)交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按需學習
我們在學習上都有一個體會:被動學習的東西一會兒就忘記了,只有經過自己消化了的知識,才記得牢固,才會應用。因此,我們應該留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使學生取得學習的主動權。
在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師生的有效溝通,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學到知識,又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體現教學的層次感。如在第一課時初讀課文階段,教師通常會讓學生自讀課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速度初讀,不受同伴朗讀速度的影響,以達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要求。此外,針對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的高低不一,課堂上,老師可以設計體現梯度的語言訓練。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均能自主選擇訓練內容,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以發(fā)展。
(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激勵學習
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激勵進步是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溝通的保障。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文環(huán)境,這就決定著人的思維方式不同,人的知識背景不同,人的生活經驗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角度也不一樣,所以學生學習產生差異是很自然的事情,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為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
1.激活體驗
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也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著只屬于自己的內心天地。他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解讀語文,用各種不同的語言詮釋發(fā)現。因此,在師生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與體驗,同時也要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與感受。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非常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與感受。讓我們來看孫老師教學《贈汪淪》一詩時的片斷:學生:為什么汪倫早不送,晚不送,偏偏在李白踏上小船即將要走的時候送呢?老師:為什么“李白乘舟將欲行”時汪倫才來送,這個問題提得太好了!蘇州的小朋友真厲害,孫老師也不知道答案。你們討論一下,汪倫這時才來送有哪些可能,請你們展開想象。(學生熱烈討論。)對送別,學生一般都有體驗。孫雙金老師獨具慧眼,巧妙利用一名學生提出的問題(為什么汪倫早不送,晚不送,偏偏在李白踏上小船即將要走的時候送呢?),讓大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一猜。千差萬別的學生注定了答案的豐富多彩,透視這個精彩紛呈的教學畫面,我們不難發(fā)現,學生們的猜想,源于書本,又跳出了書本。他們借助生活體驗,補充了詩歌的空白,也由此感悟到了詩情,成長了語言表達。
2.引導理解
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引導學生大膽地、自信地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與體驗,并不等于一味地放任自流。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應起著啟發(fā)引導、點撥指導、解疑輔導、因勢利導的作用,這也是師生溝通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師生間達到了真正的溝通,語文學習的過程才能成為學生展現個性、培養(yǎng)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也只有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是活力四射,精彩無限的。
回顧近幾十年來的語文教學,我們的語文課改在呼吁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師生在溝通中進行心靈的碰撞,通過人人參與、平等對話、真誠溝通、彼此信賴來發(fā)展合作精神,共享知識經驗,達到實現自我的超越。“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 有效溝通,讓語文課堂學習輕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