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成
高中學習時間緊、任務重,普遍反映化學難學,知識點記不住,成績不夠理想,學生有厭學情緒,甚至不喜歡化學學科,害怕學習化學。針對這一現(xiàn)象,結合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我認為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原動力”。有了動力,課堂的教學顯得格外輕松,隨之學生的聽課效果、學習成績也就得到了應有的“高效”。
一、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在教學展示課時,很多老師都很注重課堂教學內容的引入,設置情境。有效的教學情境設置,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對學習新知識的渴求。例如:在講“原電池”時,我通過電池的實物、圖片(筆記本電腦、相機、手機等便攜的電器)這些學生身邊熟悉、常見的實物為代表來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通過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如:這些科技產品它們工作的動力是什么?學生會答道:電池。我趁勢繼續(xù)發(fā)問:電池是將什么能轉化為什么能?如何轉換的?學生會在這一步步的疑問中產生好奇心,亟須得到答案。這時引出本節(jié)課的內容,通過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疑問,將學生帶入課堂。而且學生在遇到這些問題情境時,往往由于是熟悉的事物,更能激發(fā)他們對這些問題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用心和真情互動
用心和真情去互動,這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教師來說并不難,但如何通過真情實感來達到高效的教學目的卻是我們常常忽略的。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比绻麑⒄嫘暮蛯嵏型度胛覀兊幕瘜W課堂教學中,愉快主動、高效的學習景象便在眼前了。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只起主導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一切的教育教學活動,能否高效地進行都應以學生最終能否有所收獲,能否和教師形成良性的互動為準。因此教師開篇情境的引入再好,花樣再多,如果學生成了看客、一名旁觀者,學生最終將會一無所獲。所以要把高效教學真正地落實到化學課堂的教學中,必須使學生成為主體,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這樣才能使課堂真正動起來,達到真正的高效。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相信學生、鼓勵學生。高效的課堂教學過程必須盡可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自由地獨立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同時在教學中還應兼顧學生的情感,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互相激發(fā)、互相補充、互相結合,才能最終達到高效。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論正確與否,作為教師都要肯定他們的參與、思考,都要給予鼓勵和認同,投以贊許的目光,讓學生回答問題成為快樂而不是負擔。用真心和學生做朋友,用真情去感動學生,鼓勵、激發(fā)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快樂、主動、高效地學習。
高效課堂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不是直接去給學生灌輸知識、結論,更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放手學生去做實驗、探討,大膽地去嘗試,通過實踐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學生新知識的同時,還要教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總之,高效的化學課堂的宗旨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作為高中化學教師,我們要不斷積累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