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梅
記得上中學(xué)時,我的恩師也是我的摯友曾說:“當(dāng)教師要經(jīng)得住寂寞,要甘于寂寞?!碑?dāng)時年少不懂世故,對恩師的話不理解,也不去琢磨。時光流逝,自己也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才對這句話有了越來越深刻的理解。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拋。在教育這方天地中,我已經(jīng)生活了十五年,耗掉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除了山村的孩子、教科書,我一無所有。青春的心生活在這平淡的世界中,是怎樣的寂寞……
人說甘愿寂寞,是自己對著自己的心耳語;不愿寂寞,是自己對著自己的心吶喊。而對蒼白無力的自己,幾經(jīng)艱苦的自我反省,終于在孩子天真無邪的目光中,沉淀了自己“高傲”的心,甘愿默默無聞地佇立于三尺講臺。
寂寞如水,將一顆遺落塵埃、浸染世俗之氣的心,清洗潔凈。彈指十年間,清貧如我,無高樓豪宅,無名車裝扮,更無閑暇社交。有的只是那一根描古繪今、畫天造地的粉筆,還有那永遠(yuǎn)也講述不完的古老文化以及那份長長的寂寞!然而,青春年少,血氣方剛,誰的心甘愿在寂寞中慢慢變老?
每當(dāng)夕陽染紅山野之際,登臨山之巔,望著川流不息的車流,思緒也飄散開去;血熱,心幾欲飛去。青春的豪情,年輕的心,在這清貧之中,在這毫無掌聲與光環(huán)的寂寞之中,是怎樣的落寞?怎樣的痛楚?
所幸的是,春花般的笑顏,清澈見底的明眸,求知若渴的目光,平淡了動蕩的激情,淡薄了名利,洗凈了俗世的鉛華。亦如甘泉吸納了郁結(jié)心頭的塵埃,致使那顆膨脹的心恢復(fù)常態(tài)。恩師的話終于賦予腦際,印于心底——當(dāng)教師要耐得住寂寞,要甘于寂寞。
豁然領(lǐng)悟后的心是如此輕松,亦如靈魂升入明鏡臺。細(xì)細(xì)想來,遠(yuǎn)到孔子,近到魏書生,無不在教師這一職位上兢兢業(yè)業(yè),謀思變革。難道他們不寂寞?但他們又何曾放棄過,何曾不甘于寂寞呢?于是,寂寞中孔子有了“因材施教”,有了論語留予后世,成為縱橫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于是,寂寞中魏書生有了民主教學(xué)、自主管理的新型教學(xué)模式,不留作業(yè),常常不上課,所教班級卻能秩序井然,成績佳傳。何哉?寂寞中的思想升華造就了一代名家。
為師者,亦貧亦苦。然而在這物欲橫流、崇尚金錢享樂的社會中,耐得住寂寞,甘于寂寞的教師,是快樂的,是幸福的,也是富有的、成功的。
寂寞是一種力量,冥冥中讓人磨煉出鋼鐵般的意志。寂寞是一種自信,于超凡脫俗中讓理想插翅飛翔。
漫漫從教路,坦然走過。誰能說寂寞不是一種幸福的情懷呢?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