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冰潔
摘要:美的事物可以陶冶情操,催人奮進。我們自幼就可從音樂課中感受聲音美,美術課中欣賞色彩美,體育課中體會力量美,那么在心理課上可否聆聽心靈美呢?關鍵取決于健康的心理。如何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又取決于老師用怎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以致用這門受益終生的課程。本文主要從師者本身,翻轉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影視、心理測試法四個方面闡述如何改善與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目標,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心理健康指導;教學效果;教學方法
何謂心理健康,國內外專家眾說紛呈,較為普遍的認為: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個體,在高級神經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智力正常、情緒穩(wěn)定、行為適度,具有協(xié)調關系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及特征。而結合目前我國大學生的現狀,其心理健康有八個方面的標準:即智力正常、情緒可控、意志堅強、人際關系和諧、適應社會生活、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特征、熱愛生活和樂于學習工作、有完整和諧的人格。
然而在多元化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如今的大學生有著多重的性格、矛盾的心理。因此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最重要的是激發(fā)大學生自我成長的愿望,引導學生正確認知自我,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有意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養(yǎng)。那么,如何激發(fā)?如何引導?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高校的一線輔導員,同時擔任《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課的教師,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結合當下大學生心理特征,摸索一套適合當今95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的教學方法。
1、師者本身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要求老師言傳身教,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品質。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本身影響到學生們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作為學生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注意自身的人格形象,不僅是外在的儀表舉止和相貌穿著,更是內在的氣質言談和禮儀修為。要想有效的實施教學方法,作為心理課的老師更應具備熱情親和、動情曉理、共情樂觀等良好的人格品行,才能增強親和力和感染力,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構建心靈家園。
作為心理課的老師,不可忽視語言和表情這兩大自身教學法寶,語言要有感召力,表情要有親和力。心理課上盡量多用幽默的言辭,讓學生感受課堂的活躍氣氛,如此以往,心理課必不會枯燥乏味。曾有調查顯示,在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教師十大品質中“生動幽默”位居第一,可見語言的魅力之大,影響至深。
2、翻轉教學法
任何一個教學過程都是師生其參與、互作用的教學相長過程。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本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作為心理指導課的老師應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大膽的想、說、做,勇敢的表達自己。例如:在第一節(jié)課的開始,在同學們相互不認識的情況下,我會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去掌控,鼓勵學生以自我介紹的方式——“說出我自己”彼此認識。這種簡單自我介紹的教學方法,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勇氣自信,也鍛煉了語言表達力,更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我提倡翻轉課堂教學法在心理指導課中的實效性,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是老師掌控整個課堂,學生被動參與,無法主動釋放潛意識,因此教學效果不佳,而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從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自信、深化學生的自我認知、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使整個教學過程相輔相成、生動有趣,同時進一步增進了師生間亦師亦友的關系,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融洽。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教學法,俗稱“講故事”在眾多的課程中都是倍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心理健康指導課也不例外。案例用得好,故事講得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可以使書本枯燥乏味的理論形象化,更易于學生理解轉化。關于案例教學法,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案例的選擇。選取的案例要符合教學內容,正反案例均可,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符合大學生心理特征,貼近大學生生活。盡量從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素材選擇,也可選擇自身的案例,進行現身說法,這樣才能使大學生在案例中學習,在案例中思考并反觀自身,達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二是案例的解析。從教的人不同,講述的角度和方法各不相同。自認為,關于解析一定要接地氣,通俗易懂,風趣幽默,要學會換位思考,用學生的思維來分析案例,且不可用高大上的傳統(tǒng)理論,強加被迫式的讓學生接受其思想,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
4、影視、心理測試法
談到電影和心理游戲,乍一看這兩個詞,怎能用到教學課堂中呢?殊不知,這種特殊的輕松玩樂教學法,是每位學生都神往的。因為玩耍是人的本性,大學生更不例外。這種電影、心理游戲教學法,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聲形色并茂,情景意交融,能通過測試和電影,引導學生有所體驗和感悟,進而促使人格的自我逐步完善。
心理測試是現下比較流行的一種測試方法,它是指通過一系列方法手段,將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數量化,來衡量個體心理因素水平和個體心理差異的一種科學測試方法。而心理游戲教學法,可以通過心理測試游戲,讓全班學生其參與,共同探尋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數學能力、空間關系判斷能力、語言能力等方面。也可以說,這是一種幫助自己認知潛意識里隱藏的自我,從而更加全面的懂得自己。
隨著教學形式和內容的多元化,把電影引入心理課,這一教學資源,比其他任何一種都具有感召力,可從不同層面和角度挖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作用。因為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意識尚且處在發(fā)展中,屬正在發(fā)展中的青年,尤其是他們的潛意識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尚未定性。課堂中,應選擇與大學生心理特征相匹配的影視題材,可以引起其共鳴、激發(fā)其潛能,更大程度上注重心理感知,積極傳播正能量,使得他們在影片中找尋自己,主動思考,自我調適,長久以往使得學生在解決心理問題時,可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通過不同的途徑,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影視教學法運用合理,則可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無論是影視還是測試教學法,都并非依課本而言,畢竟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課不同于其他學科,并不是一種單純的傳播理論知識的課程,更傾向于學生自身的自我感知和認知。
總之,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其目的都是為了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課中,運用這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老師們不僅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進行歸類教學,更應該用動情曉理法,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融入情境教學中,用情感感化學生,用情境感染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心理健康指導課中,敞開心扉,悅納自我,真誠友善,自信樂觀,學有所獲,體驗成長。唯有這樣,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課才能真正實現引領學生、服務學生,促學生發(fā)展、助學生成長。(作者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顏弄秋,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科學普及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2] 王光芝,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方法,中國科技信息,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