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充分揭示了興趣在一個人的求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從哪里來的呢?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就要求教師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合理組織課堂教學。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直觀教學
生動形象的教學,不論年級高低都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了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到學習方面來,可應用直觀、生動、有趣的教具。如一年級數學課本上有許多插圖,畫得非常形象、逼真。在加減混合部分有副鴿子圖,它是用鴿子飛的方向不同來表示加減法,要根據題中的圖意來列算式,確實存在著困難。我們如果把這幅圖制成動畫,教學效果會更好。又如在教“長方體的表面積”時,教師可以通過動畫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表面積指的是什么?同時在長方體表面積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上分別涂上黃紅綠三種不同顏色,啟發(fā)學生說出求長方體表面積的規(guī)律:
兩個黃面(上下面):長×寬×2
兩個紅面(前后面):長×高×2
兩個綠面(左右面):寬×高×2
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就是用這六個面的面積相加。再運用乘法分配律可推出求長方體表面積的另一種方法: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這樣在形象直觀的啟迪下,能逐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又使計算過程逐步簡化。
二、操作實驗
動手操作實驗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它又是啟發(fā)學生思維,引起學習興趣的主要手段。學生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需要用眼、耳、手等多種器官,可以變抽象為具體,降低思維難度。如一年級在教學“9加幾進位加法”時,學生要理解和掌握“湊十法”,這要在數的分解和組成上進行,例如,教學9+3=?可以先讓學生在左邊擺出9根紅色的小棒,在右邊擺出3根綠色的小棒,然后教師啟發(fā):“9+幾得10?”學生答后教師指出:把3分成1和2。于是把右邊的一根綠小棒放到左邊,這樣就和9根小棒湊成10。再想10和剩下的2加起來得多少。又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時,讓學生自己動手,用剪刀把準備的三角形剪、補、拼,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找出三角形與其他圖形的關系,從不同角度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參與整個過程,不但加深印象,明其道理,還增強了學習的自主精神。
三、課堂游戲
鑒于兒童在課堂上容易疲勞,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在鞏固運用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設計一些形式新穎,靈活多樣,喜聞樂見的游戲。如一年級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可采取“拍手湊數”“對口令”“開火車”“找朋友”“開設數學醫(yī)院”等游戲。像在教學“同樣多”時,可讓學生扮作小白兔,做小白兔找蘿卜的游戲,在戲耍過程中感知,掌握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具體內涵。又如運用乘法分配律做簡算,教師先出示一個例子23×87+23×13問:“從乘法意義上看,式子中的兩個積表示什么?”合起來是幾個23連加?然后教師指出:這樣我們便找到了簡便運算的好朋友。最后,教師可讓學生利用上面知識做找簡便計算的好朋友的游戲。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兩人一組互相出題,合起來能簡算。這種寓知識于游戲中,寓教于樂的方法生動、形象,可讓學生在歡笑中學習掌握知識。
四、精心設疑
疑問是思維的源泉,思維是學習的前奏。如何巧妙地導入新知識的學習是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的大好時機。如在比例尺教學中,教師先出示有比例尺的地圖,請學生任意說出兩個城市,教師當場算出兩地的實際距離。學生就會感到好奇,由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欲。比例尺是什么意思?教師是怎樣算出來的?又如在教學生圓柱體表面積時,教師可出示一個水桶,問:現在要做這樣一個水桶,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呢?這時學生就會思考,水桶有哪些部分構成?各應怎樣計算?教師要抓住時機進行教學,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變異練習
學生都有求異的心理,希望與眾不同,別具一格。在教學中,不論是概念教學,計算教學,還是應用題教學,幾何形體教學,經常給學生一些變異練習,教學中或把條件問題互換,或在條件問題上稍加變化,讓學生在變化中辨出差異,變換思路,這些都會給學生帶來快樂,領略數學知識的魅力,產生學習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各種新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愉快情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