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林
摘 要:本文論述如何切實提高初中學生物理解題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找準癥結,強化學生有關于物理概念、規(guī)律和公式的理解與掌握;找對平臺,利用“微課” 有的放矢;把住關鍵,學思結合,強化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題目的總結能力;把準脈胳,建立流程,加強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以審題促解題 。
關鍵詞:物理教學;解題能力;提高
學生是通過解題來了解、檢驗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的程度;是通過習題來整合所學的知識,擴大知識面的。因此,解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多少與好壞?,F(xiàn)在相當一部分初中學生物理解題能力非常差,甚至是一些最基本的題目也會做錯,究其原因,既有學生自已的學習方法、態(tài)度的因素,也有一些老師在教學設計上偏差的緣故。如何才能切實提高初中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呢?
1 找準癥結,強化學生有關于物理概念、規(guī)律和公式的理解與掌握
物理的概念、規(guī)律和公式是學生進行物理解題的根本。在每次考試質量分析中都會發(fā)現(xiàn):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學生們解錯題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為對物理概念、規(guī)律和公式的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徹造成的。
如學生在解答這道有關電阻的題目:
某導體兩端的電壓為2V,通過導體的電流為0.1A,則導體的電阻為 Ω,若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導體的電阻是 Ω。
這道題很多學生會在第二空格得出0Ω的錯誤答案。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樣的錯誤,主要是學生對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和歐姆定律不理解造成的。學生只是簡單地運用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R=U/I進行計算,因為電壓為0,代入公式得出錯誤答案,而沒有考慮影響導體的電阻大小是由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決定的,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無關。
再比如:
一物體以1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到的摩擦力為10N,若速度增大到2m/s,仍在水平桌面勻速運動,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不計空氣的阻力)( )
A.大于10N B.等于10N
C.小于 10N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本題正確答案是B,但很多學生錯誤的選A。本題是一道概念題,考查的是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學生錯誤的原因主要是思維定勢造成的,認為物體的速度增加是由于力的增加造成的,沒有對影響摩擦力的因素理解清楚。
正是由于對物理概念、公式和規(guī)律的不理解不掌握,造成了學生這種本不該錯的錯誤,可見,加強學生對物理概念、規(guī)律和公式的理解與掌握的要求,對提高學生物理的解題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么怎么提高呢?
1.1 要引導學生在課后要及時地做好復習工作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新的知識后,只能是初步掌握所學的概念和規(guī)律,在理解上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并不能很清楚、全面地理解它們的意義和實質。因此,我們可以硬性地要求學生課后要對物理的定義、規(guī)律和公式首先進行背誦記憶,記都記不住,又何談理解與掌握?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提醒學生復習要及時,不及時復習,會造成知識的遺漏。遺漏長期堆積,最后物理就成為為不可逾越的高峰了。
1.2 通過習題檢驗
物理的概念、規(guī)律、公式大都比較抽象,往往不好判斷是否真的理解掌握了,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會不會運用。學生可以通過解答一些具體的題目驗證一下。一旦發(fā)現(xiàn)有不會做的,或做錯的,也就明白了自己的缺漏點在哪,也就能及時地補缺補漏了。
2 找對平臺,利用“微課” 有的放矢
微課是近一年來新興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活動。在國內,微課的概念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率先提出來的。所謂的微課說白了就是小課堂。它容量小,時間短,指向性又很明確,容易讓學生注意力集中,能更有針對性地 、“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它還可以重復學習,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由于年齡的增長,初中的學生日漸矜持,平時不愿意去多問問題,生怕丟了面子,而微課可以讓他們去除這些顧慮。微課,只要有電腦和網(wǎng)絡,或移動手機等能連接網(wǎng)絡的工具,就可以進行學習,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地點自主進行學習,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學習,也可以重復學習,不懂的或不會的知識一直學到會為止,既可讓他們學有所得,又不會讓他們覺得丟臉。
2014年的下半年,我在物理教學中開始運用微課進行補充教學。在設計微課時,主要是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常錯題、易錯題、知識的重難點進行編制,內容主要是解題思路、解題技巧,讓學生自己在課外根據(jù)需要進行自主選擇學習。如“利用電壓表與電流表來判斷電路的故障”此類題目,學生總是找不到解題的要領和技巧,我們就專門錄制了一節(jié)利用電壓表與電流表來判斷電路的故障的微課,在微課中,指導學生如何解題,最后總結了解此類題的規(guī)律,即“電壓表如果接在電路中斷開點的兩端,電壓表測得是電源電壓,那么電壓表就有示數(shù);電壓表如果接在斷開點的同一側,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0”;同時電流表在通路時有電流,斷路時沒有電流,結合這兩個規(guī)律,此類題目就很容易做了。一段時間后我們進行調查,學生解答這類題目的情況有了明顯好轉。
3 把住關鍵,學思結合,強化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題目的總結能力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我們也可以說,做而不思,做而不總結則罔。強化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題目的總結能力,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很多做過的題目還會做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不會復習,主要表現(xiàn)就是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題目沒有進行總結和歸類。如:
有兩個分別標有“12V 3W” 、“6V 3W”的燈泡L1、L2 (不計溫度對燈絲的影響),如果只讓其中一個燈泡正常發(fā)光,另一個燈泡不損壞。(1)將它們串聯(lián)在電路中,則電路兩端的電壓為 V。(2)將它們并聯(lián)在電路中,則通過L1的電流為 A。
這道題目是由下面這道平時做過的題目,結合電功率的知識延伸而來的。
有兩個用電器分別標有“10Ω 1A”和“15Ω 0.6A”字樣,把它們串聯(lián)起來接到電路里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大不得超過 A,其兩端的電壓不得超 V;若把它們并聯(lián)起來接到電路里,通過干路的總電流不得超過 A。
這兩題是相同類型的題目,都是通過“用電器的電流不得超過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否則會損壞用電器”的原理來解答的: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是電流處處相等,所以在串聯(lián)電路中必須以所有用電器中所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中小的電流為標準;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是電壓相等,所以在并聯(lián)電路中必須以不同的用電器中小的電壓為準,然后結合歐姆定律和電功率的公式就可以進行計算解題了。由于學生平時聽課只注重答案,沒有去進行解題思路、解題原理的總結,即使是同類型的題目,換了一個照樣出錯。因此,我們如果在復習時強化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題目的總結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解題力是無可置疑的。
4 握準脈胳,建立流程,加強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以審題促解題
解題前是免不了要審題的。而審題時認真與否、仔細與否往往是能否解好題的一個關鍵因素。很多學生在分析自己解題錯誤原因時,都說是審題時看錯條件了,看漏要求了。比如這樣的一道題目:
A、B是同種材料制成的電阻,它們的長度相等,A的橫截面積是B的兩倍,將它們串聯(lián)在電路中(如圖1),則加在A、B上的電壓UA、UB和通過A、B的電流IA、IB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
A. IA=IB UA
C. IA=IB UA=UB D. IA
該題是電學的一道小綜合題,主要包含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歐姆定律和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等知識點。這個題目會出錯,其原因就出在審題時題目中的關鍵字眼沒找準,沒看對。因此,在平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
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中,首先應該培養(yǎng)的是審題的細心。很多學生做錯題目是因為審題不夠細心造成的。其次,應該培養(yǎng)學生找出題目中的關鍵字、詞的能力。比如上題中的“串聯(lián)”兩個字就是關鍵字。解題中我們如果抓住這兩個字,這個題目可以說已經(jīng)完成了一大半。再比如這一道題:
在“測定2.5V小燈泡功率”的實驗中,小紅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電路。
(1)請在圖2的“○”內填入合適的“燈泡”和“電表”符號。
(2)小紅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進行實驗,測得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斷開開關時,發(fā)現(xiàn)電表如圖3所示,其中電流表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不重新實驗,請你利用小紅已獲取的信息,計算出該燈泡的額定功率是 W。若小燈泡兩端的實際電壓為3V,則小燈泡的實際功率 額定功率(選填“大于”、“等于”“小于”)。
這道題學生的錯誤率非常高,第二小題211名學生中總共只有8人做對,第三小題第一空格只有7人做對。分析錯誤原因,就是審題時不細心:如第二小題中沒有看清題目中的“斷開開關”這幾個關鍵詞,學生直接就去分析題目,電流表的指針在0的左側,就得出了“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的錯誤結論。第三小題第一空格,學生基本是直接利用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代入P=UI=2.5V×0.26A=0.65W,得出錯誤答案。本題中的電流應該是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再加上電流表的零點誤差,即I=0.26A+0.04A=0.3A,然后代入P=UI=2.5V×0.3A=0.75W,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此外,要養(yǎng)成學生解答物理習題時的范式思維,即在審題時要:(1)抓關鍵詞,看準題目;(2)依文想象,生成畫面;(3)以圖分析,找到抓點;(4)對應公式,列出式子;(5)得出結論,探究意義。
如這樣的一道題:在炮艇前面60千米處有一敵艦,正以45千米/小時的速度逃跑,如果要求炮艇在兩小時內追上敵艦,則炮艇的速度至少應有多大?對于這個題目,我們就可以按照這個思維規(guī)范來解題:
①抓關鍵詞,看準題目——關鍵字:速度、追上:這是一道有關距離的題目;
②依文想象,生成畫面——在頭腦中想象出題目的情景,炮艇與敵艦之間的位置,它們之間的距離;
③以圖分析,找到抓點——依照題目的意思,炮艇要追上敵艦,即炮艇在離敵艦60千米處與敵艦同時到達同一位置,照此畫出草圖,如圖4;
④對應公式,列出式子;
根據(jù)題意,我們就可以列出方程:s炮=s敵+s0
∵它們的時間相等,∴有s 炮=v炮t,s敵=v敵t
∴v炮t =v敵t+ s0
∴v炮=(v敵t+ s0)/t
∴v炮=(45km/h×2h+60km)/2h=75km/h。
⑤得出結論,探究意義——最后答題即可。
計算類的解題都可以按照以上的思維范式來進行。這樣的一個思維范式如果建立起來,學生在審題時就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然就會大大提高審題能力,解題能力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