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春杰
摘 要: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膠東革命蓬勃發(fā)展的關鍵因素。膠東黨組織創(chuàng)建和革命發(fā)動走在全國前列,膠東黨組織的發(fā)展鍛造了理想堅定、鐵骨錚錚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鑄就了黨為民、民愛黨的黨群同心同德偉力。
關鍵詞:膠東;黨組織;創(chuàng)建發(fā)展;作用
中圖分類號:K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9-0101-02
毛澤東指出:“領導我們事業(yè)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盵1]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膠東革命蓬勃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50年5月膠東區(qū)黨委撤銷的31年時間里,膠東各級黨組織從無到有,由弱而強,領導了膠東地區(qū)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
一、膠東黨組織創(chuàng)建和革命發(fā)動走在全國前列
膠東地區(qū)是全國建立黨組織和開展革命活動較早的區(qū)域,黨組織的創(chuàng)建和革命的發(fā)動走在全國前列。煙臺是膠東地區(qū)開展黨的活動最早的地方,是膠東地區(qū)黨組織的發(fā)源地和革命策源地。煙臺海軍學校是煙臺和膠東地區(qū)黨組織誕生的搖籃,這里誕生了膠東第一位黨員和膠東第一個黨組織。
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鴻章于1903年建立煙臺水師學堂,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改名為煙臺海軍學校。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fā)后,煙臺海軍學校進步青年李之龍、郭壽生帶領學生發(fā)起了煙臺市的學生愛國運動。1920年春,李之龍、郭壽生在煙臺海軍學校組織成立讀書會,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不久成為李大釗等發(fā)起組織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通訊會員。1921年夏天,李之龍因領導學生運動被校方開除,到了上海,向黨組織介紹了煙臺海校進步學生的情況,并經董必武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共中央局就把煙臺作為中國北方地區(qū)開展黨的活動的重要區(qū)域,委派鄧中夏、王荷波于1921年秋天來到煙臺,開展黨團組織的創(chuàng)建活動,開啟了膠東革命斗爭的序幕。二人來到煙臺后,介紹郭壽生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指定郭負責煙臺團組織的工作。1923年上半年,經王荷波、惲代英介紹,郭壽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膠東第一位共產黨員。1924年2月,郭壽生根據陳獨秀、王荷波的來信指示,對煙臺社會各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寫成一萬余字的《最近煙臺報告》寄給中央局。中央局高度評價了這份報告,以《煙臺調查》為題分五期在中央機關報《向導》上全文連載,讓全國各地的早期革命家了解并關注煙臺的建黨工作,有力推動了黨的早期革命活動。1924年底,郭壽生在煙臺海校建立了中共煙臺小組,直屬中共中央局領導,這是膠東地區(qū)成立最早的黨組織。
中共煙臺小組的建立,點燃了膠東革命事業(yè)的星星之火,到20世紀30年代初,先后在14個縣市建立了黨組織,形成了如火如荼、波瀾壯闊的膠東革命紅色畫卷。其中,有這樣幾件事情影響深遠:第一,膠東第一個農村基層黨組織和第一個縣委。大革命失敗后,在上海暨南大學讀書的共產黨員李伯顏,回到家鄉(xiāng)萊陽,開展黨的工作。于1927年12月26日主持成立了膠東農村第一個黨支部——前保駕山村(今屬萊西市)黨支部。1928年3月,李伯顏又主持建立了黨在膠東的第一個縣級委員會——中共萊陽縣委。第二,軍閥劉珍年部隊中黨組織的發(fā)展。1928年到1930年,黨中央巧妙地利用了膠東軍閥劉珍年與蔣介石的矛盾,利用劉珍年主動向共產黨伸出合作之手、求助共產黨人幫助其發(fā)展實力之機,選派了劉錫久、曾希圣、李楚離、彭雪楓、柳直荀、胡允恭等一大批大革命失敗后脫險的優(yōu)秀黨員干部來到煙臺,借機在劉珍年軍隊中發(fā)展黨組織,擴大革命力量。這時的煙臺精英云集,除了劉珍年部隊中,許多工廠、學校、機關、醫(yī)院、農村都建立了黨組織。這為中國革命保護和保存了大批骨干力量。第三,膠東特委和區(qū)委的成立。1933年3月,根據山東省委指示,張靜源在牟平劉伶莊(今屬乳山市),主持成立了膠東地區(qū)黨組織的第一個統(tǒng)一領導機構——中共膠東特別委員會(簡稱中共膠東特委),結束了膠東地區(qū)黨組織隸屬關系復雜、多頭領導的混亂局面。1938年6月,陜北黨的優(yōu)秀領導干部王文受中央派遣從延安來到膠東,擔任中共膠東特委書記。1938年12月,中共膠東區(qū)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掖縣(今萊州市)葛城村召開,選舉產生了山東黨的第一個區(qū)委——中共膠東區(qū)委員會,王文當選為書記,這標志著膠東黨組織的壯大與成熟。
從第一個黨員、第一個黨小組開始,到1950年5月膠東區(qū)黨委撤銷,膠東各級黨組織從無到有,由弱而強,領導了膠東地區(qū)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據統(tǒng)計,膠東地區(qū)的黨員,由最初煙臺海校黨小組的3人,到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發(fā)展到1 840人,到抗戰(zhàn)勝利時達到63 064人(不含青島市、濱北區(qū)、濰坊的部分縣)[2],占山東抗日根據地黨員總數的31.5%,占全國黨員總數的5.38%。到1949年9月達到324 233人,占全國黨員總數的7.23%;占膠東人口比例為2.87%,遠高于山東的1.66%和全國的0.8%。
二、膠東黨組織的發(fā)展鍛造了理想堅定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
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膠東共產黨人,參加革命隊伍不為升官,不為發(fā)財,不圖名利,面對敵人的酷刑,面對敵人的炮火,他們義無反顧,赴湯蹈火。靠的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為的就是實現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理想。他們身上,展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品質,體現了“用生命向使命承諾”的莊嚴責任,彰顯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錚錚鐵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膠東犧牲的有名可查的烈士7.6萬多名,占山東省烈士的40%左右。作為黨在膠東地區(qū)最高領導機關的中共膠東特委、區(qū)委,從1933年成立到1949年,先后犧牲了4位書記,分別是張靜源、張連珠、理琪、王文。他們的錚錚鐵骨,譜寫了壯麗篇章,至今仍讓人感動震撼。
膠東特委書記張連珠,領導“一一四”暴動失敗后,不幸腿部負傷被俘。敵人煞費苦心,對他軟硬兼施,但未能使他屈服。每一次因酷刑昏死過去又被用冷水激醒后,他總是朗詠這樣一首詩:“天地有正氣,冽凜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盵3]54無計可施的敵人最后將其殺害,年僅31歲。
理琪,本名游建鐸,河南太康縣人,在“一一四”暴動失敗后的白色恐怖中,從上海來到膠東,擔任膠東特委書記。因叛徒出賣于1936年12月被捕入獄。在國民黨的監(jiān)獄里,反動派讓他寫自白書,他交給敵人的是這樣一首“鐵”詩:“鐵軀鐵欞披鐵索,鐵欞鐵索奈我何?鐵骨錚錚鐵索斷,鐵鷹展翅鐵窗破。鐵人鐵肩負道義,鐵臂揮刀斬惡魔。鐵流匯成鐵長城,鐵血裝點錦山河?!盵3]75
昆崳山紅軍游擊隊這支膠東革命的火種,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國民黨軍閥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斗爭。當年流傳的《昆崳山紅軍游擊隊之歌》唱到:“大雪飄飄在天空,膠東正在鬧暴動。官府布置清鄉(xiāng)團,軍閥下令向我攻。機槍掃,大炮轟,多少烈士流血紅。失敗開出勝利路,革命一定會成功。”[4]展現了共產黨人和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的頑強革命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膠東共產黨人的錚錚鐵骨鑄就了黨群同心同德的血肉聯系
毛澤東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盵5]坐落于膠東半島英靈山的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上的“一切為著民族解放,一切為著人民利益”,以及煙臺山抗日烈士紀念碑上的“來自人民,屬于人民,為了人民”兩段話,恰當而真切地印證了這個真理?;仡櫢锩鼩v史不難看出,膠東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正是依靠全心全意愛民為民言行,才贏得了人民群眾一心一意愛黨愛軍壯舉,鑄就了黨全心為民、人民一心跟黨走的黨群血肉聯系,凝聚起了黨群同心同德、無堅不摧的革命偉力。
先后擔任過膠東特委書記、膠東區(qū)委書記、膠東行政主任公署主任的王文,是一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民公仆,是膠東黨員干部一心為民的楷模。當年有人問他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他說:“當你忘掉了自己,把一切都獻給革命和人民的時候,你就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了?!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沉重的工作負擔,加上艱苦的生活條件,使王文身患重病,經??谕迈r血,但他仍然帶病辛勤工作,即使住院療養(yǎng)也從不搞特殊化待遇,同志們主動捐款捐物讓他改善生活,也都被他謝絕了。1943年11月16日,王文被病魔奪走了生命,年僅32歲。彌留之際,他對妻子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死后,你們千萬不能給黨組織增添任何麻煩?!盵3]85
1945年英靈山膠東革命烈士陵園修建時,曾經發(fā)生過兩起感人至深的事情。一是鑄造戰(zhàn)斗英雄任常倫銅像時,膠東人民自發(fā)捐助黃銅,群眾把家里的銅器銅具,諸如老人的銅煙袋鍋、小孩撿來的銅子彈殼、新婚夫婦的銅鎖銅勺等,都捐了出來。二是膠東特委書記理琪犧牲后,遺體掩埋在距離烈士陵園200里的犧牲地,在把他的遺體遷到烈士陵園安葬時,出現了感天動地的一幕,情深義重的膠東人民按照膠東的最高祭禮,一個村接一個村地傳遞接力棒,村村百姓身穿喪服迎接理琪的棺槨,隆重祭祀后,抬起棺槨再傳遞到下一個村,在200多里的山路中,沒讓烈士的棺槨落一下地,沾一點泥。
這些感人肺腑的事例說明: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把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忘記了群眾的黨員干部,必然會被人民群眾所拋棄。這昭示著今天的我們:“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盵6]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2]中共煙臺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煙臺地方史:第1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
[3]中共棲霞市委黨史研究室、膠東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豐碑[M].煙臺:黃海數字出版社,2011.
[4]李傳敏,李清漢.膠東烽火[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116.
[5]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6]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