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麗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給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場所,大學的教學質量好壞將直接影響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迫在眉睫。盡管我國已經認識到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性,也積極地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從當前成果來看,高校教學改革效果不佳,其原因之一在于對于大學生學習狀況了解不夠。只有深入了解大學生真實情況,才能提出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
一 教學改革的意義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對高校的教學改革越來越重視。許多高校都為教學改革作出了較積極的嘗試,盡管從總的形勢上來看由于受我國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教學改革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改革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對于教育質量有著較為強大的引導作用。只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才能引導優(yōu)秀的教學改革。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都來自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束縛,只有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教育方法,教育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2 教學改革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破舊立新的過程
由于理念改革的成果只有通過教育方式才能體現(xiàn)出來,教學改革中要始終保持明確的目的。首先要以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培養(yǎng)中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保障每個學生的特點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確保學生得到最優(yōu)秀的教學質量,因材施教。其次要提高教學效率,在單位時間內給學生最優(yōu)秀的教育,避免時間的浪費和資源的浪費。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會給學生帶來較為深遠的影響,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方法之一。
3 有助于高等教育體制的構建
教育改革不僅僅是教學方式和教學結構的改革。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很多問題最終都會反映到教育體制之中。教育體制是否完善將會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教育教學改革也要將體制的改革作為根本目標,通過先進理念和優(yōu)秀的教育形式來促進體制的完善,實現(xiàn)高等教育目的。
二 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教學改革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也更加重視,但縱觀我國30年來的教育改革歷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具體來說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過分注重宏觀體制改革
教學改革過程中一些高校過于注重宏觀體制,在體制和管理上耗費了很多精力比如說開展高校的教學水平評估,來確保學校的教學質量,或者不斷地出臺新的政策,督促高校教師提高自身水平來提高教學質量,或者從其他的硬件等方面來保障學校的文化建設,而忽視了對微觀層面的研究。這種改革方式導致很多政策無法落實到學生當中,教學改革效果不明顯,浪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時并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2 無法突破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
盡管當前很多高校都對教育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很多高校仍然無法突破應試教育這種模式。一些高校為了提高教育方式的多樣化,采取了選課制學分制等教學制度。然而由于課程經驗缺乏、學生觀念落后等原因導致這些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并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學生對這些制度也不是特別滿意。目前普遍的教育模式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
3 教學改革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
當前的教學改革無論從教學大綱、教學內容,還是教育方法上都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并沒有積極參與課堂的興趣和活力,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照本宣科缺乏創(chuàng)新,不能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
4 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
我國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上起主導作用,學生的地位始終不夠。盡管當前的教育改革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但在具體的方案實施過程中還是存在忽略學生這一現(xiàn)象。大部分課堂都為老師的一言堂,學生的想法和觀點得不到充分的機會進行表達。
5 對學生學習狀況關注不足
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中,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學制度和教育理念的宏觀方面,對于微觀的大學生學習狀況關注度明顯不夠。大學生是高校教育的主體,大學生的學習狀況是教育成果的直接表現(xiàn),關注大學生學習狀況采取多種手段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法。
三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學習狀況
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的學習中狀況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學生存在一些問題,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一些學生沒有學習目標
一些學生中學時的目標十分明確,就是考入理想的大學。然而,到了大學之后,認為之前的目標已經達到,對于大學的學習生活和學習內容缺乏了解,再加上大學生活相對復雜。導致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興趣不足,熱衷于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認為大學學習的內容對于將來工作幫助不大,學習的動機功利性強。
2 專業(yè)選擇盲目
很多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對大學專業(yè)的設置基本不了解,在報考志愿的時候,主要依據(jù)家長和親戚朋友的建議或者查閱網上資料,對專業(yè)的了解比較淺薄。調查顯示僅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在報考專業(yè)之前,對自己的專業(yè)有充分的了解,而且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報考的。這也導致了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對自己的專業(yè)缺乏興趣,在平時的生活中沉不下心來學習專業(yè)內容。
3 學習方法不科學
大學教學模式和內容與高中教學存在較大差別,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無法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對新的內容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來進行學習。調查顯示超過70%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方法不科學,這也是大學生學習狀況不佳的原因之一。
4 缺乏學習興趣
盡管大學課堂相對自由,但很多高校課堂上還是以老師為主體,學生參與課堂程度很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導致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至少60%的學生認為自己平時在課堂上沒有認真聽講,在課后也沒有認真完成老師的作業(yè),現(xiàn)在還有一部分學生存在混日子的消極思想。
四 改善大學生學習狀況的高校教學改革策略
大學生質量是教學改革的直接體現(xiàn)。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一方面需要學生自覺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也要提出積極有效的管理措施。通過不斷的引導和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針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學習狀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以下有關教學改革的措施。
1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改革理念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教學改革的先導,是教學改革的動力,如果沒有教學的新思想、新觀念的萌動,就難以推進高校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關系到學校的生存發(fā)展,是高校進行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基礎,是高校進行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也是高校形成辦學特色的前提。所以,順利進行高校教學改革的前提就是要厘清教育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改革理念。
2 確立以提高學習指導水平為核心的教學改革內容
教師運用有關的學習理論指導學生的學習實踐,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實際問題,也就是說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樂學、會學和優(yōu)學。學習指導的根本目的是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是“學為主體”與“教為主導”辯證統(tǒng)一的高度體現(xiàn),也是溝通學生學和教師教的載體,是促進“教”與“學”互動、推動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眾所周知,大學的學習和生活與中小學是完全不同的,大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自由與選擇的權利,但是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由于受到傳統(tǒng)的中小學應試教育的影響無法獨立地設計出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學習方案,更加沒有對自己的學習生涯進行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而是盲目地享受大學的自由,造成學習漫無目的。而高校有必要也有義務幫助大學生減少這種不適應和自我摸索的時間,盡快地學會學習和學會自我發(fā)展,因此,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給與學生一定的學習指導。
3 體現(xiàn)改善大學生學習狀況的教學方法
改進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活躍而又極其重要的因素。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妥善地選擇教學方法。知識的明確性、具體性、根據(jù)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賴于教學方法的有效利用。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主要教學模式還是以老師作為課堂的主角,學生通常充當了“觀眾”這一角色,知識和信息單向的由老師向學生傳遞,師生之間的交流很少,老師對學生學習狀況了解有限。只有關注大學生學習狀況,并針對性的改變教學方法,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總之,高校教學改革效果將直接影響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我國對教學改革十分重視,也采取了積極的措施實施教學改革,我國教育改革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盡管如此,由于對學生學習狀況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很多政策、制度沒辦法落實。高校教學改革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切實的提出解決方案,以人為本。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鍛煉環(huán)境和培養(yǎng)條件。為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高校教學改革的具體政策和制度以及相關制度的實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媛.基于大學生學習狀況的高校教學改革研究[D].河南大學,2012.
[2]李寶華.基于研究性學習的高校教學改革[D].河南師范大學,2012.
[3]代晶晶. “本科教學工程”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建設[J].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2):46-50.
[4]劉云.基于大學生需求理論機制的高校教學改革研究[J]. 教育與職業(yè),2014(21):45-46.
[5]連榕,羅麗芳. 福建省大學生學習風格的研究與高校教學改革[J]. 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