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功
內(nèi)容摘要:傷痕文學是上世紀70、80年代我國文壇上的一種文學現(xiàn)象,在該時期的文學作品對于心靈療傷意義重大。本文首先闡述了傷痕文學的起源和含義,指出了傷痕文學的作用,結(jié)合傷痕文學的特征,分析了傷痕文學療傷敘事形式,旨在加深對傷痕文學中療傷敘事的理解,提高傷痕文學的文學價值。
關(guān)健詞:傷痕文學 療傷敘事
一.傷痕文學
傷痕文學是上世紀70、80年代我國文壇上的一種文學現(xiàn)象,“傷痕文學”的得名主要源于短篇小說《傷痕》,該小說的作者是盧新華,主要是以“文革”為背景,講述了知青的生活,整個小說以“傷痕”為中心思想,向世人們展示自己曾經(jīng)受過的傷害。在當時,很多學者對“傷痕”的命名并不贊同,認為該名稱不夠合理,還有些學者想要用“暴露文學”來將其取代。
朱寨先生所編撰的《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中對“傷痕文學”做出了解釋:“傷痕文學”是源于1978年《文匯報》中發(fā)表的《傷痕》小說,之后引起了人們的熱烈討論。在后來發(fā)展中,人們習慣于把對“四人幫”和林彪等的罪行以及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傷害的文學作品稱之為“傷痕文學”,在同一時期,又有“暴露文學”“傷感文學”以及“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等。最終定名為“傷痕文學”,得到了文學界的認可。由于在當時的大環(huán)境背景下,人們生活中確實存在傷痕,而且往往都是由多個派系和反革命團體等造成,面對這殘酷的現(xiàn)實,文學作家怎能蒙蔽雙眼?多數(shù)文學創(chuàng)作者都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創(chuàng)作熱情,文學家的敏銳洞察力無法掩蓋與粉飾。
二.傷痕文學的療傷敘事作用
在特定時期,誕生了傷痕文學。文學作為一種藝術(shù)文化,源于生活,同時也反作用于生活。不言而喻,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傷痕文學具有療傷功效。傷痕文學的文學敘事可以用“壞人施暴→好人受傷→他人療傷”的框架來表示。在現(xiàn)當代文學論壇上,對傷痕文學的研究比較少,盡管有一些學者進行了研究,但是不夠深入,而且還有部分學者,更多的是對傷痕文學中的“傷痕”進行關(guān)注,而忽略了其文字具有一定的療傷功能。
文學領(lǐng)域的許子東先生卻具有遠見的眼光,對傷痕文學的療傷之功效就進行了關(guān)注,并開展了相應(yīng)的研究。當我們對歷史資料文獻進行收集整理時,應(yīng)該向德國人學習。尤其是對我國“文革”期間的史料進行梳理時,應(yīng)該具有反省思想,認識到歷史的殘酷性。站在相反的角度,用理想主義精神,對某些思想進行歌頌,呈現(xiàn)出浪漫主義色彩?;蛘邇煞N方式都不完全使用,而是重新構(gòu)建起一個“為了忘卻的記憶”,對于個人來講,也就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來對心理傷痛來進行治療。在王一川先生的《“傷痕文學”的三種體驗類型》中,盡管沒有用“愈合”和“療傷”等詞匯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命名,但是在文章內(nèi)容里涉及到了療傷、治愈的理念內(nèi)容。程革、李明彥等作者創(chuàng)作的《真實及其效應(yīng):傷痕文學的文本策略和治愈機制——以〈班主任〉〈傷痕〉為例》中,指出了人們內(nèi)心恐懼、壓抑的泄導,可以使人們的心靈和精神上的瘀傷得到釋放與治療。還有的作家雖然沒有用很大篇幅來論述傷痕文學的療傷功效,但是也有相關(guān)方面的描寫。于艷華先生在書中指出,苦難敘事也同樣具有較大受眾空間,不僅能夠滿足大眾情感喧囂的需要,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心理療傷的部分功能。很多作家的文學作品中,敘述苦難經(jīng)歷不是重點,而是要闡釋療傷的功效。通過書中對苦難的描述,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苦難都可以通過某種手段來宣泄,在樹立明確的精神信仰下被克服,當人們經(jīng)歷過磨難和困苦以后,意識可以變的更加堅定,思想變的更加忠誠,體現(xiàn)出了思想政治的純潔與崇高,同時也賦予了苦難一定的價值。
在文學領(lǐng)域,之所以沒有給予傷痕治療高度的重視,可能存在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單純從“傷痕文學”角度來說,很多人認為它的主要思想是展示“傷痕”,但實際上,傷痕并不是傷痕文學索要表達的唯一內(nèi)容。其二,就是研究者個人并沒有對療傷有高度重視。文學是對社會意識的一種反映,體現(xiàn)出了大眾的喜怒哀樂。偉大作家魯迅的《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中描述道:“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我們也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很多作家的思想都與魯迅先生一脈相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劉心武的《班主任》與魯迅《狂人日記》中“救救孩子”的基本思想相一致。但是二者之間還是存在差別,與魯迅先生的文章相比,劉心武等一批作家文章中對社會傷痕的揭露要明顯大于對當前社會上流行疾病的治療。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傷痕文學作家,指出了救治傷痕的種種藥方。
三.傷痕文學療傷敘事的形式
1.親情療傷
親情療傷是傷痕文學敘事方式中的一種,是傷痕文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敘事療傷方式。在文學作品《傷痕》中,王曉華的媽媽是一個叛徒,基于此,王曉華與自己的媽媽發(fā)生了“決裂”,斷絕了親人關(guān)系。當四人幫被粉碎以后,此時王曉華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一個非常忠實的共產(chǎn)黨員干部,而不是叛徒。在王曉華的媽媽在去世之前,想要見自己的親生女人一面,王曉華迅速趕到家以后,媽媽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該部作品中的“傷痕”主要就是指媽媽和女兒心頭上的痛苦,盡管王曉華對媽媽懷有憎恨之情,但是“媽媽”一詞,卻又喚起了她對生活和美好未來的期盼。當她獨自一人幻想著媽媽花白的頭發(fā)和布滿皺紋的臉頰時,她內(nèi)心是多么渴望能夠投入到媽媽的懷抱,得到媽媽的寬恕與原諒。
在那個具有特殊歷史背景的時代,受到很多條件的束縛,人們不敢公開親情。在文學作品中,王曉華給她的媽媽留言寫到:“我和你,也和這個家庭徹底決裂了,不用再找我”。由此可以看出王曉華對親情決裂的決心。盡管如此,也可以看到母女雙方都同樣處在焦慮與痛苦之中,而且也表明,四人幫雖然橫行霸道,但是親情依然存在。親生女兒對自己提出決裂,但是母親卻依然深愛著女兒,并存有理解之心,“我知道孩子心理的傷痕比我還多”,因而更加期盼女兒能夠早點回來。盡管在故事的最后,母女二人也沒能見上一面,但是由于母女之間已經(jīng)不存有誤會,因而親情又回到了女兒心里,并且一定程度上也對女兒心靈上的傷害進行了治療。另外,在王蒙的《最寶貴的時間》中,也寫到蛋蛋作為一個年輕人被四人幫進行了算計之后而做出了一件錯事,因而受到其父親的嚴厲指責。他父親說道:“要幫助他找回那顆火熱的、跳動的心,并且把它鑄煉得成熟堅強,使它經(jīng)得起十二級風和九級浪……。這同樣也是親情的療傷的體現(xiàn),而且在父親的幫助下,年輕人蛋蛋一定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在現(xiàn)代化社會,我們?nèi)匀粦?yīng)該把母子(父子)親情放在人類親情中的首位,傷痕文學的這種敘事方式,彰顯出了人性的回歸。
2.愛情療傷
愛情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中永恒的話題,愛情療傷在傷痕文學中占有較大比重。在《傷痕》中,盡管最初王曉華與母親之間的親情決裂 ,但是在這期間,王曉華與蘇小林之間卻產(chǎn)生了令人羨慕的愛情,毫無疑問,這對王曉華的心靈創(chuàng)傷起到了較大的恢復作用?!八偷匾话牙诵√K的胳膊,下了石階,朝著燈火通明的南京路大步走去”,也暗示了二人攜手并肩走向未來。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講述,四姑娘許秀云離婚以后,不愿意改嫁到外地,對姐夫金東水還懷有深深的愛慕之情,此時給正處在逆境中的金東水以巨大力量,同時也使許秀云本身對未來充滿了向往與希望。
王蒙在小說《布禮》中,同樣也表達出了愛情療傷的高效作用。在該部小說中,由于凌雪的出現(xiàn),使鐘亦得到了莫大幫助,“她的話語,她的聲音……都產(chǎn)生著一種奇妙的力量,鐘亦成好像安穩(wěn)多了”?!斑@世界上不會有痛苦,因為有凌雪。這世界上不會有背叛、冤屈、污辱,因為有凌雪”。這些描述都展現(xiàn)了愛情的高尚與偉大,體現(xiàn)出了傷痕文學中愛情療傷的功效。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是一部在新時期的小說,主要描述了女性對愛情婚姻觀的看法。在小說中,女作家鐘雨量從未和老干部握過手,但是兩個人卻心有靈犀,通過彼此的眼神交流,就可以獲取到愛的信息。“她的精神明明日日夜夜都和他在一起,就像一對恩愛夫妻”。很不幸的是,在浩劫中老干部失去了生命,但是在女作家內(nèi)心依然保留著刻骨銘心的愛情,一心希望二人能夠愛的轟轟烈烈,一起經(jīng)歷生命中的風風雨雨。由此可以看出新時期,人們的愛情觀,是柏拉圖式戀愛精神展現(xiàn),很好的詮釋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深刻含義。這種愛情的力量,給女作家鐘雨帶來了勇氣與信心,充分體現(xiàn)出了傷痕文學中的愛情療傷式敘事。
除了上述這些具有廣義性的友情以外,也可以把教師對學生的關(guān)心和愛護劃分到友情范疇內(nèi)。程光煒在《傷痕文學的歷史局限性》中描寫到“在《班主任》中,把當代青年簡單的分成了‘好孩子與“‘壞孩子,他們一個在精神上受了外傷,一個在精神上受了內(nèi)傷。而張俊石作為一名班主任則開展了挽救工作,他就像一臺永遠不生銹的工作機器,連續(xù)不斷的在孩子們的內(nèi)心深處傳授知識,播種希望,從而對孩子們進行了內(nèi)外傷的救治。
傷痕文學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產(chǎn)生的文學現(xiàn)象,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對傷痕文學的起源、療傷作用及傷痕文學療傷敘事的形式進行了分析,旨在加強傷痕文學的研究,加深對傷痕文學中療傷敘事的理解,提高傷痕文學的文學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敏.“傷痕”與“反思”文學中的創(chuàng)傷敘事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2,04(10):12-13.
[2]容苑.試論傷痕文學中的療傷敘事[J].中華文化論壇,2013,02(25):14-15.
[3]李明彥,程革.真實及其效應(yīng):傷痕文學的文本策略和治愈機制——以《班主任》《傷痕》為例[J].文藝爭鳴,2012,13(11):17-18.
[4]王瓊.“傷痕文學”話語的愈合機制[J].蘭州學刊,2013,13(07):11-12.
[5]于艷華.傷痕文學敘事模式分析[D].吉林大學,2013,12(09):21-22.
[6]張清華.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M].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13(08):21-22.
[7]曹文軒.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學現(xiàn)象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4(0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