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媌
2015年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lián)網+”的概念,一個新的“被網住的世界”到來。
“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讓互聯(lián)網跳出了一個行業(yè)范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都是網中人。手機、網絡,已經成為了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在“人機一體”這件事上,微信功不可沒。
2012年4月19日,微信發(fā)布4.0版本,朋友圈功能正式上線。于是,經歷了QQ空間、人人網、微博的我們,終于一腳邁進了手機客戶端分享圖文的時代,大家分享美食、喜樂、悲傷,興致勃勃,樂此不疲。
那時的朋友圈,好像都是朋友。
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很多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悄悄“變了味”,曾經熟悉的朋友突然搖身一變,賣起了東西,鍥而不舍地推送他們精心制作的代購商品。
朋友圈似乎成了“視覺綁架圈”,廣告刷屏派、集贊送禮派、秘方養(yǎng)生派、海外代購派、抒情文藝派……各種“派系”讓朋友圈早已不是昔日純純友誼的“凈土”。
小編的一位朋友,在2015的夏天選擇關閉了朋友圈,她將朋友圈讀成“朋友juàn”,在親戚領導代購黨的包圍中,她感覺自己被圈養(yǎng)了——每天看著圈外的光怪陸離,也被圈外人圍觀、打量,渾身不自在。
機不離手的小編內心不禁一咯噔:難道朋友圈(quān)真的變成了朋友圈(juàn)?
社交媒體充滿魔力,但這種魔力也可能產生反作用力,演變成一種困擾。
在社交媒體無孔不入的時代,我們的生活到底受到了什么樣的影響?我們如何重新掌控生活,如何遁逃出這層層的網絡和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