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赟娟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我國教學領域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進步與創(chuàng)新,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目前,教師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已發(fā)生轉變。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進行課文講解,需要適當?shù)剡M行提問,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程度地凸顯出來。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效提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不僅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從而活躍課堂氣氛,這對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就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提問進行了探討,望與廣大同行進行交流。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往往由于缺乏溝通而使課堂氣氛過于沉悶,導致教學效率較低,現(xiàn)代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對課文進行講解。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交流、互動的基礎就是提問,其主要目的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其求知欲和探索欲,從而引導其思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有效的提問在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是維系課堂教學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適當?shù)貙W生進行提問,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教師須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教授新課之前都會進行備課,備課的時候除了要標注重難點內容外,還應在標注的地方注明需要提問的問題,因為對重難點內容的提問可加深學生的印象,以及對課文的重難點給予重視。如果教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進行有效提問,那么極易在課堂中出現(xiàn)遺漏的情況,導致課文講解不全面,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教師在教授《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時,首先要對文章的主旨進行明確,這篇課文主要是想教育小學生“如果葫蘆沒有了葉子就不能生長下去”的道理。教師可向學生提問:“蟲子吃掉葉子以后,為什么最后葫蘆會死掉?”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就能體會到文章的主旨,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還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天性是愛玩、對新鮮事物感興趣,通常情況下,他們都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投入較多的精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應當是要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有所聯(lián)系。如果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興趣,那么就不能將問題的作用發(fā)揮出來,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需重視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特點,根據(jù)其特點與喜好,結合實際,對問題進行設計,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主動性。以《秋天》一文為例,教師在教授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學生喜歡看動畫片的特點,聯(lián)系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吹膭赢嬈?,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向學生提出“在秋天,羊村的小草會發(fā)生什么變化?”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積極性的同時,還可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而對秋天的特點有所了解,不僅達到了教學的目的,還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3.把握時機,及時提問
教師要想在課堂中進行有效提問,必須懂得把握時機,只有這樣才能將教師的點撥作用體現(xiàn)出來,從而凸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進行有效提問的時機主要有:在新舊知識銜接的地方進行提問,這樣不僅復習鞏固了舊知識,還可引導學生根據(jù)舊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思考,使學生更好地處理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學生遇到困難、產(chǎn)生困惑的時候進行提問,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討論,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還提高了學生的集體意識,這對他們以后的相互學習具有積極意義。教師通過授課內容和實際情況,把握時機進行有效提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促進其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具有集中時間較短的特點,加上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內容,就極易導致他們在語文課堂中難以長時間地對教師的授課保持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比如,在課堂中,如果發(fā)現(xiàn)有學生思想開小差或者遇到難題而與周圍同學小聲進行討論時,教師就可在這個時候進行提問,一方面可重新吸引思想開小差的同學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將學生產(chǎn)生疑惑的問題引導出來,大家一起進行探討,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達出來,這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4.創(chuàng)建和諧的教學氛圍
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常常表現(xiàn)出較為強勢的態(tài)度,令學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導致其在遇到難題時不敢提出疑問,或者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敢舉手回答,怕回答錯誤。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保持微笑,盡量不要生氣,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面對提出的問題,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則應給予鼓勵與認同,增強其自信心;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教師不可直接進行批評,可適當?shù)匾龑鋵ふ艺_答案或者讓其他學生幫助該學生進行解答,避免學生產(chǎn)生自卑感,使其不必過于害怕或者在以后的課堂中因為擔心自己的回答不正確而不敢回答問題。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通過聯(lián)系實際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提問時機并創(chuàng)建和諧的教學氛圍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
(作者單位:江西省石城縣珠坑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