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光
曾很長時間為買不到一個好吃的饅頭而苦惱。
來北方生活,胃逐漸要求多吃面食,再以米飯為主,它就不舒服。盡管東北大米非常香,口感很好。
剛來北京,最不理解的三件事是炸醬面、花茶和晚報。
在南方都是清爽碧綠的青菜湯面,清爽碧綠的綠茶,看到炸醬面和花茶簡直是顛倒了世界觀,這樣的東西能吃能喝?
晚報老人們津津有味,年輕人覺得都是些個柴米油鹽家長里短的瑣事俗事破事煩事。
不料有一天突然“悲哀”地發(fā)現(xiàn),這三樣,我都喜歡了!
花茶覺得很香了,可能北方春風吹拂的時間短,喝著花茶,仿佛春天一直在。
好吃的饅頭在哪?
讀讀晚報,海洋般廣闊的京城化為了一家四合院,蕓蕓眾生有滋有味生活著,還似乎有點活在當下的體悟。只是有了智能手機,晚報逐漸又不看了,當然其他報紙也基本不看了。炸醬面的醬看起來黑乎乎的,吃下去覺得真充口適腸,齒頰留香,肚子歡暢。不僅炸醬面,山西刀削面、陜西臊子面等都愛吃了,
但是吃過的饅頭依然很難吃,學校食堂的難以下咽,單位食堂的難以下咽,小區(qū)和超市主食鋪的也難以下咽。面條被醬裹著,醬好吃,面條好不好吃不太覺得出來,雖然有些飯館炸醬面號稱是手搟的,筋道有嚼頭,但一般的炸醬面沒吃出來面有什么特別。但饅頭即使配合著好菜,也是要單獨下咽的,本身的質(zhì)量一下子完全呈現(xiàn),無處可逃,像東郭先生那樣混過不去。
想想挺詭異,經(jīng)濟發(fā)展了幾十年,什么好東西都造出來了,什么高檔的食材都弄到柜臺了,偏偏最家常最日常最原始的食物——饅頭,卻吃不到好吃的了!
也許是利太薄,面粉直接做成饅頭,增值太小,賣不上價格。和面包對比,就看得很清楚。大街小巷的面包店很多,一個面包幾塊十幾塊錢,僅僅在面粉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少許雞蛋奶和黃油等,利潤就很可觀。
雖然面包屋離多遠就聞到濃香,但要我天天吃面包還是不行,一是上學多年,落下了幾樣不能吃的病根:面包、方便面、火腿腸和蘋果,上學時吃得太多了,當時都揀便宜的買,里面可能防腐劑增香劑等添加劑太多了,吃傷了。工作后,不是質(zhì)量特別好的這些東西,別說吃了,有時聞聞都隱隱惡心反胃。另一方面,好面包,我吃著沒反應(yīng)的還是貴,天天吃舍不得。像莫斯科餐廳的列巴,一個大饅頭那么大,就要三十多元。
老字號的饅頭
在網(wǎng)絡(luò)上尋覓了許久,也沒找到好饅頭太多的線索,看到有一家在后海的做山東戧面饅頭,很火,每天都排大長隊。住在附近的同事幫我買了一大袋,大饅頭,確實很好吃。但我不好老跑那么遠去買吧。附近的找啊找,好長時間,有一天一位朋友偶然帶我去一家飯館吃飯,終于找到了。這是一家叫玉華臺的老字號,說起來還是很有歷史和故事,它是淮揚菜,從民國就在北京開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晚上開國第一宴在北京飯店舉行,但周總理讓玉華臺的師傅做的菜,因為各界人士來自東西南北,或酸或甜或辣就有人吃不了,清淡的淮揚菜大家都能接受。如今還可以在玉華臺按這次宴會的菜單點一桌。
玉華臺店址輾轉(zhuǎn)了幾次,現(xiàn)在離單位不遠。它還有一個外賣部,饅頭花卷包子獅子頭紅燒肉醬肘子等。饅頭很好很大,有碗那么大。我還送了同事一些,一位同事跟我說,他拿回家給他媽媽吃過后說有小時候吃的味道。我覺得這是很高的評價了,我們現(xiàn)在對豬肉也常說,怎么沒有小時候的香味了。那時還沒有這么好的“技術(shù)”,動植物們自然生長,廚房原味制作,都是真正的食物的味道。
我就想為什么玉華臺能做這么好的饅頭。當然它是有歷史的,多年來都如此,它是完整保留著傳統(tǒng)。但今天明顯饅頭不掙錢,它賣1塊錢,比超市等貴多了,但畢竟就1塊錢,還是真材實料,不可能掙多少錢。家里人說,家鄉(xiāng)小縣城的饅頭雖然還是兩毛五一個,但越來越松軟,原來吃一個,現(xiàn)在得吃兩個。想來想去,我想這還是體現(xiàn)了老字號的經(jīng)營之道。它保留著傳統(tǒng),而傳統(tǒng)里飽含經(jīng)營之道。
它是用這些僅賣成本價的老百姓日常食品,大批走量,來吸引顧客,營造人氣。另外一些菜則負責獲得利潤,比如醬肘子等肉食。它的店內(nèi)菜也如此,有白菜豆腐煲、炒肉絲等家常平價菜,也有一條就200元的鎮(zhèn)店名菜干燒黃魚等。不過即使這些貴的菜和有的裝修豪華的新潮館子比,也要便宜得多,總體還是遵循質(zhì)好價不出格,薄利多銷的路徑。
玉華臺如今是北京老字號集團聚德華天中的一員,集團中還有峨眉酒家、護國寺小吃和砂鍋居等,這些老字號普遍像玉華臺一樣,保持著傳統(tǒng)的品質(zhì)和相對低的價格,即使像全聚德,我們覺得不便宜,但和其他的烤鴨新貴比,價格也還是低。
質(zhì)好價不貴,這是老字號能從歷史中走來,經(jīng)歷風雨變幻還屹立的根本。即使這些老字號都已經(jīng)很有名了,它們還能保持這樣的經(jīng)營方式,更顯出老字號的定力和對這行業(yè)本質(zhì)的清醒認識。反觀現(xiàn)在很多新潮豪華飯館,質(zhì)好和價廉往往不能同時具備,一有風云變幻,就難免折倒?!胺此娘L”以來,多少開不下去了。
餐飲升級中
前兩個月,小區(qū)旁邊的商業(yè)街開了一家賣主食的商店,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它家饅頭也很好吃,和玉華臺差不多,都是簡直可以不用菜白口也能吃。價格也是1元一個。除了饅頭,店里還賣包子水煎包、大餅蔥花雞蛋餅燒餅芝麻餅玉米餅、蒸餃和粥等,都挺好吃。我琢磨它也是用饅頭走量,蔥花雞蛋餅等負責利潤。
小店很小,前面售賣區(qū)也就四五平方米,后面透明的玻璃后是忙碌的廚師們,讓人可以看到實物的現(xiàn)場制作,再加上小店干干凈凈的環(huán)境,買著放心。
這個小店的門面原來是賣服裝的,今年關(guān)了,一半開了這家店,一半開了一家肉夾饃店,肉夾饃也做得挺好吃。
從這條商業(yè)街這兩年,尤其是今年的變化,我真真切切看到了什么叫商業(yè)轉(zhuǎn)型。這條商業(yè)街有一兩公里長,原先有足底按摩ktv幼兒才藝培訓藥店麥當勞面包店小飯館自行車店聯(lián)通電信門市等,還有服裝店,有六七家,其中幾家還是知名的襯衫、羽絨服和皮具品牌店。這兩年,最大的變化是服裝店全軍覆沒,代之而起的是主要是飲食、通訊業(yè)。
商品讓位給服務(wù)。從這條商業(yè)街門面的轉(zhuǎn)手,大致可以得出這個印象。想想也正常,網(wǎng)店上買商品的剁手黨多了,大街上買衣服的就少了?,F(xiàn)在這條商業(yè)街基本都是服務(wù)業(yè)了,休閑教育通訊餐飲,都是。
商業(yè)一火起來,租金就貴。街上的餐飲店都很小,而大的飯館都在與這條街隔著一個小區(qū)的另一條稍偏僻的街上。這條街好多年生意都火不起來,零零星星開過幾家飯館,做海鮮的,做魯菜的等,空間都很大,但開不了一兩年就關(guān)張。不過今年看著勢頭要起來,竟然有六七家大大小小的飯館一家接一家開,小點的有中國蘭州拉面,名字起得很大,但店面不太大;最大的是一家火鍋店,宣傳語大意是狠辣很好吃。其他的還有老北京炸醬面、港式茶餐廳、烤魚和韓國烤肉等,真是生氣勃勃的餐飲混搭一條街。
這些餐館能長期經(jīng)營下去嗎?我也有時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恰好這幾天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位朋友轉(zhuǎn)發(fā)的一篇文章。我這位朋友從重點大學畢業(yè)工作后不久即自己開公司,幾經(jīng)波折,現(xiàn)在做餐飲,規(guī)模不小,在某軟件園有一個2000平方米的餐廳,還有一個連鎖的品牌。他轉(zhuǎn)的這篇文章也是一位資深餐飲人士寫的,講現(xiàn)在餐館開得很猛,主要是一些行業(yè)不景氣,那些行業(yè)的人把資金投進這個領(lǐng)域了。雖然他肯定這些餐館很快就會倒一大批,但把這行業(yè)也攪亂了,會連帶著把原來經(jīng)營很好的餐館也帶黃了。
看來泡沫是不小,不過我覺得泡沫能產(chǎn)生,還是因為這個行業(yè)確實有升級的巨大市場。人們外出就餐多起來,在家里叫外賣更是普遍,一個朋友說,他觀察周圍40歲以下的人幾乎都很少自己做飯。工作忙,下班晚,沒力氣也沒時間做,周圍吃的又多,也沒必要自己做。人們對餐飲品質(zhì)的要求也在提高,像我想吃一個可口的饅頭,對超市賣的饅頭不滿意的,也算是最簡單的品質(zhì)升級的要求吧。
那么如何在慘烈的競爭中活下來呢?我也想了下,我非業(yè)內(nèi)人士,但也許更從外部看得更清楚。我覺得應(yīng)該像前面說的那些老字號那樣,菜做得到最高水平,但價格又親民。這看起來很簡單,但人們往往忘記,或難以做到。菜做到最高水平,有絕活,味道正宗,有幾人能做到?能做到是否能抵抗住提價或擴大規(guī)模的誘惑?
是的,大部分做不到,所以飯館新開張都滿座,三個月后,慢慢冷清,苦撐一兩年,即使也還正常營業(yè),一遇幾個來攪局的,周圍一包圍,也馬上吃緊。
所以我越來越覺得老字號能堅守百年,一定是悟到了這行的真諦。菜好價低,不僅這樣才能大家來吃,而且等于樹立了個高門檻,把可能的競爭者扼殺在搖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