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摘 要】 目的 觀察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效果。方法 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0例,對所有患者采用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的IOP、ACD、AL情況,并觀察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 治療后患者IOP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ACD、AL顯著高于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的視力情況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0%,經過兩月針對性的對癥治療后,均于2w內恢復健康。結論 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眼壓,從而改善視力,且降低并發(fā)癥。
【關鍵詞】 超聲乳化;工晶狀體植入術;白內障合并青光眼
【中圖分類號】 R776.1 【文獻標識碼】 A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后病情將急劇惡化,且可在短時間內致使患者產生不可逆性的失明,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增加其生活負擔[1]。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80例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的效果進行觀察并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0例,男性48例,女性32例;其中白內障合并原發(fā)性青光眼(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8例,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34例) 42例,白內障繼發(fā)青光眼 ( 晶狀體膨脹引起的閉角型青光眼23例、晶狀體溶解性青光眼11例) 34例;就診眼壓: 21-30mmHg者12例, 31-40mmHg者24例,41-81mmHg者44例,平均眼壓(38.45±3.27)mmHg。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行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具體措施為:于術前給予患者復方托吡卡胺眼液,以散大瞳孔,結膜囊沖洗并予以常規(guī)麻醉處理,閉角型青光眼于散瞳后的半小時內進行手術,且術前1h需靜脈點滴250ml甘露醇。手術操作中于患眼顳側角鞏膜做3.2mm的角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做輔助切口,將0.5ml的妥布霉素和腎上腺素加入眼內灌注液;采用撕囊鑷行進行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并做水分層和水分離晶狀體核與皮質,采用超聲乳化吸除晶狀體核后,吸除晶狀體皮質;將透明質酸鈉注入前房,并植入人工晶狀體于囊袋內。術后常規(guī)局部使用激素滴眼液、眼膏及抗生素4-6w。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隨訪末期的眼壓(IOP)、前房深度(ACD)、眼軸長度(AL)、視力及并發(fā)癥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所用資料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以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患者IOP、ACD、AL對比 治療后患者眼壓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CD、AL顯著高于治療前,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治療前后患者視力對比 治療后患者的視力情況優(yōu)于治療前,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治療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0%(6/80),其中出現(xiàn)角膜水腫與前色素膜炎各3(3.75%)例,2(2.50%)例虹膜損傷,1(1.25%)例出現(xiàn)玻璃體脫出,經過兩月針對性的對癥治療后,均于2w內恢復健康。
3 討論
白內障臨床上主要采取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但如何制訂合適的手術治療方案依然存在較大爭議[2]。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80例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的效果進行觀察并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眼壓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前房深度、眼軸長度均高于治療前,這說明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眼壓。傳統(tǒng)的囊外摘除術在娩核過程中房角損傷、虹膜脫出、色素脫失以及玻璃體脫出等發(fā)生率將顯著上升,且極易導致眼壓繼續(xù)升高,而人工晶狀體與自身晶狀體薄相比,虹膜后退且游離于人工晶狀體之前,房角寬度則明顯增大;加上在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過程中需在角膜緣三點局部行一切口,釋放分布房水,可有效解除瞳孔出現(xiàn)阻滯的癥狀,從而對房角的關閉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有效降低眼壓[3]。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的視力情況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0%,該結果與吳柳青等人的文獻研究結果類似,進而證實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在挽救患者視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臨床可行性療效性[4]。原因分析為在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時術前進行了充分的降眼壓治療,且術前采用了抗生素藥物治療,其可有效控制炎癥,并預防感染;其次,該術式為小切口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創(chuàng)傷較少,且術后瘢痕不明顯;此外,正確的使用黏彈劑可有效預防虹膜拖出,從而降低出血量及術后并發(fā)癥;加上術后使用的皮質激素及抗生素激素均有利于維持療效[5]。超聲乳化術雖切口小,但需要嫻熟的手術技巧以及精密儀器,且臨床費用較高,因此還需臨床的進一步研究以選取最佳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疾病的手術方式。
綜上所述,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眼壓,從而改善視力,且降低并發(fā)癥,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謝小東.超聲乳化聯(lián)合零度或負度數(shù)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合并超高度近視的臨床分析[J].新疆醫(yī)學,2012,12(13):124-125.
[2] 權菊玲.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50例[J],實用臨床醫(yī)學雜志,2013,4(08):61-62.
[3] 張曉鳴,白內障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手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閉角型青光眼[J].國際眼科雜志,2013,14(12):134-135.
[4] 吳柳青.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52例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1,5(04):124-126.
[5] 冷遠梅,不同聯(lián)合手術方式對白內障合并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3,5(0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