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暖
“整十、整百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單元第一課時內(nèi)容.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表內(nèi)除法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教學情境學習整十、整百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既是表內(nèi)除法的擴展,又是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邏輯基礎. 由于學生已有表內(nèi)除法計算的基礎,又知道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通常把整十(百)數(shù)看作幾個十(百),再聯(lián)系表內(nèi)乘法想到結果是多少個十(百),最后根據(jù)數(shù)的含義寫出得數(shù). 那能不能將這種方法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呢?怎樣合理利用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理解、掌握新知,并融會貫通呢?帶著這些疑問,開始了我的磨課歷程.
第一次教學:
一、復習
1. 口答.
4個百是( ) 5個十是( )
700里面有( )個百 80里面有( )個十
2. 口算.
4 × 2 = 5 × 3 = 6 × 7 =
8 ÷ 2 = 15 ÷ 3 = 42 ÷ 7 =
40 × 2 = 50 × 3 = 60 × 7 =
(指名口答,并說說“40 × 2”“50 × 3”“60 × 7”分別是怎樣口算的)
二、教學新課
1. 教學例1
出示主題圖:把60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班,每本分得多少支?
(生齊讀題目)
師:你會列算式嗎?
(指名回答,師板書:60 ÷ 3 = )
師:你想怎樣計算?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師:能把你的計算方法說給全班同學聽一聽嗎?
(指名匯報)
師小結:6個十除以3等于2個十,2個十是20.
2. 教學“試一試”
出示:600 ÷ 3 = .
師:這道題該怎樣計算呢?
(生小組交流、討論后指名匯報)
師小結:6個百除以3等于2個百,2個百是200.
3. 教學例2
出示:把120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班,每班分得多少支?
學生自由讀題分析題意.
(指名列式,師板書:120 ÷ 3 =)
生交流算法.
教師小結:12個十除以3等于4個十,4個十是40.
……
課后分析:
上述教學流程是遵循教材意圖設計的:先通過復習喚醒舊知,再利用教材提供的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列出算式,然后引導學生嘗試算出結果,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新授部分看似行云流水,其實大部分學生還是稀里糊涂的. 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1)復習題設計得有些雜亂,沒有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新舊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2)新授部分層次性不強,沒能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由易到難逐層進行教學. 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有一種“東一榔頭西一棒”的感覺. 帶著這些認識,我對第一次教學設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 第二次教學:
一、復習
1. 口算.
40 × 2 = 30 × 5 = 700 × 5 = 400 × 6 =
(指名口算,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2. 解決實際問題.
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支?
(生獨立列式解答)
(指名匯報,師板書:6 ÷ 3 = 2)
【設計說明:之所以把復習題改為這兩道題,是為了喚醒學生對于“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及“平均分的實際問題”兩個知識點的認知. 這樣以舊知引入新知,既加強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又為學生學習新知進行鋪墊,降低學習難度,增加了學習的成功率. 】
二、教學新課
1. 教學例1(同上).
2. 教學例2(同上).
3. 教學“試一試”(把“試一試”中算式“600÷3”改為一道實際問題)
出示:把600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班,每班分得多少支?
指名列式,師板書:600 ÷ 3 =.
探究、交流算法.
教師小結:6個百除以3等于2個百,2個百是200.
【設計說明:之所以把“試一試”與例2的教學順序調(diào)換一下,先教學“120 ÷ 3”再教學“600 ÷ 3”,是因為120除以3在口算的時候也是把120看成是12個十來思考的,而600除以3在口算的時候是把600看成是6個百來思考的. 也就是說口算“60 ÷ 3”和“120 ÷ 3”時都是把被除數(shù)看成是幾個十來除以除數(shù)的,兩道題存在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而口算“600 ÷ 3”時,方法有所改變,是把被除數(shù)看成幾個百去除以除數(sh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