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艷
[摘 要]閱讀教學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師通過科學設計,整合教學資源,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多種閱讀實踐活動,為學生展開自覺閱讀訓練創(chuàng)造條件。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激活課堂教學氣氛,調動課堂教學積極因素,決定著閱讀教學成效指數(shù)。
[關鍵詞]高中 閱讀教學 教學方法 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36-0018
閱讀是一種讀書學習行為,更是一種學習實踐意識。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科學整合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元的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升閱讀效率。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教師有意識優(yōu)化閱讀教法,引導學生展開個性化閱讀學習,這也是現(xiàn)代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認知共識。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閱讀教學氛圍
高中生有一定閱讀基礎,對閱讀方法也有一定的積累。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閱讀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產生閱讀興趣和熱情。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情境方法眾多,教師要對教材學習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做好相關調研,這樣才能設計適合度更高的教學情境。教師生動講解陳述、利用故事展開引導、引用名人軼事、列舉生活案例等,都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欲望。特別是多媒體介入課堂教學之后,為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供便利條件。多媒體具有強大展示聯(lián)網功能,將相關圖片、照片、文字、動畫、視頻、音頻等材料展示在學生面前,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的主動性。
在學習《六月我們看海去》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理順詩歌結構內容,厘清詩歌思想脈絡行進路線,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文配樂朗讀視頻。學生聽得非常投入,那青春的驛動已經引發(fā)學生共鳴。教師讓學生跟隨音樂開始模擬配樂朗讀,學生學習熱情極高,課堂學習氣氛濃烈,學生情感開始升騰。教師并沒有對詩歌展開細致解讀,也沒有對作者情感進行多元分析,只是通過配樂朗讀視頻,便將學生閱讀情愫激活。在學生跟隨音樂進行感情朗讀時,其情感交流便開始洶涌。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朗讀視頻,成功激活閱讀學習氣氛,學生閱讀情緒被調動起來,閱讀自然就進入良性發(fā)展軌道,學生獲得的閱讀認知當然是鮮活的、深刻的。
二、整合教法,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閱讀教學方法呈現(xiàn)多元性,教師要對閱讀教法進行篩選優(yōu)化,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采用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為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但激發(fā)學生閱讀學習熱情還不能確保學生閱讀效率,因此,教師要展開豐富閱讀方法總結,對學生閱讀行為進行引導糾正,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適合的閱讀方法。如朗讀法是非常好的閱讀學習方法,瀏覽、粗讀、細讀、研讀、品讀、精讀等,這是按照閱讀方式進行分類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具體閱讀文本材料選擇閱讀方法,提供閱讀思路、劃定閱讀范圍、指明閱讀方向、關注閱讀品質、給予積極評價等等。
教師按照一般閱讀教學習慣做法,就是先設計閱讀思考問題,然后讓學生來回答。其實用問題引導閱讀教學展開并沒有什么不妥,只是太固化的教法很容易讓閱讀教學陷入僵化。在學習《貴在一個“新”字》時,教師先將學生分組,然后讓學生展開集體討論閱讀,并且要求集體給出閱讀質疑問題,問題集中后各個小組交換,針對問題再展開閱讀討論。因為是交換問題討論,學生閱讀興趣大為提升,都想設計難度大、品質高的問題。在問題展示時,很多閱讀問題都有很高的含金量。如:為什么題目為“貴在一個‘新字”,而文章卻沒有具體談“創(chuàng)新”呢?為什么作者將獨立思考看得如此重要呢?作者介紹的方法給我們學習帶來哪些有益啟示呢?
三、開展活動,培養(yǎng)閱讀實戰(zhàn)能力
閱讀是個體行為,也是教學實踐內容。教師要圍繞閱讀教學展開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閱讀操作實踐中形成閱讀感知。閱讀實踐活動設計要考慮學生接受情況,合作閱讀、討論閱讀、辯論閱讀、演繹閱讀、創(chuàng)作閱讀、調查閱讀、檢測閱讀、對抗閱讀等等,究竟哪些閱讀方式適合高中學生心理需求,需要教師對學情做好調研工作。高中閱讀教學中,為提升學生閱讀實戰(zhàn)能力,教師往往會搞什么“題海戰(zhàn)術”,用大量閱讀題目向學生展開狂轟濫炸,學生被搞得非常疲憊,而閱讀效果卻并不理想。因此,教師要注意對閱讀實踐內容進行科學優(yōu)化,提高針對性,減少盲目性、重復性,這樣才能攫取最大閱讀效益。
在學習《寂寞》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個性閱讀,在教學結束階段展開了一個調查:你認為亨利·梭羅的一生很糟糕嗎?選擇“是”的學生構成辯論正方陣營,選擇“否”的學生組織辯論反方陣營。針對各自觀點展開班級辯論,因為正方學生人數(shù)很少,教師選擇了加盟。辯論展開后,雙方你來我往,各執(zhí)己見,課堂討論氣氛達到高潮。雖然辯論沒有輸贏,但閱讀效果卻非常顯著。學生在討論爭辯中對文本有了深刻認知,對人生態(tài)度有了更真切的探討。教師設計課堂辯論閱讀活動,為學生思維展開提供契機,閱讀教學效度大為提升。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