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皚皚,上海民族樂團二胡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二胡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二胡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6歲開始學習二胡,后進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附中學習,1993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保送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著名二胡教育家王永德教授。曾多次獲得二胡演奏比賽大獎,并應邀出訪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2003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二胡協(xié)奏曲《春江水暖》,以其高超精湛的技藝,征服了維也納聽眾。她先后錄制了大量的CD和多張個人專輯,并于2000年在上海音樂廳成功舉辦了個人獨奏音樂會。憑籍扎實的基本功,對作品的獨特見解以及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使其的音樂表現(xiàn)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音樂時空:你從六歲開始學習二胡,時至如今,你會怎樣看待以及評價自己的二胡演奏?
段皚皚:評價自己的演奏一定是不客觀的,但有些東西是明確的。從學琴開始時要求對演奏技藝的掌握,到后來追求自然真誠深刻的藝術表達,標準一旦認定,過程就不會盲目,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總會有所收獲。這么多年,與二胡朝夕相伴,在我眼里它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樂器,更像是一種符號,一種可以引申出許多故事和情感的,具有生命力的符號。
音樂時空:你與二胡的緣分從小延續(xù)至今,而且還將繼續(xù)延續(xù)下去,從獨奏、重奏到協(xié)奏曲,你演奏了眾多的曲目,對于樂團來說會有很多保留曲目,有沒有一些曲目是進入你個人的保留曲目單的?為什么?
段皚皚:演奏者與作品之間的關系有時候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氣場品味相投的,會一見如故;有些盡管常見,也只是泛泛之交;而那些無緣的,則永遠只是擦肩而過;當然也不乏初交淡淡,終成莫逆的例子。二胡領域的創(chuàng)作、演奏發(fā)展迅猛,炫技的作品往往能最高效地贏得掌聲和贊嘆,而我所青睞的,也是我認為二胡最擅長表達的,還是那些著重“抒情”、“抒懷”的作品。好的作品不僅能抒發(fā)對世間美好事物的贊嘆之情,更能表達對人性生命的理解與關懷。但既然是一名職業(yè)演奏者,就不能僅憑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曲目。在不同場合、不同主題的音樂會中要“服從大局地”演奏許多不同類型的作品。而我也從來沒想過將某些作品稱之為“保留曲目”以此來刻意地打上我個人的烙印。
音樂時空:二胡作為傳統(tǒng)樂器中的典范,發(fā)展到今天必然面臨的問題就是民族器樂的現(xiàn)代化,在舞臺上你除了獨奏,也演出過很多反響不錯的協(xié)奏曲,在演奏時你會怎樣看待獨奏、協(xié)奏的關系?
段皚皚:音樂會中,我們常??吹姜氉嗉以谕瓿裳葑嗪?,向指揮和樂隊首席以握手的方式表示感謝。作為一名獨奏演員,我深感這并非是一種儀式。樂隊能配合獨奏,按照指揮的要求把樂曲的速度、力度等樂曲內容處理得恰到好處,獨奏者才能心無旁騖、酣暢淋漓地表達音樂。所以獨奏者對指揮和樂隊萌生的謝意也是由衷的,演出成功的喜悅也在這一握中獲得了分享。當然,在此之前獨奏者要與指揮、包括樂隊成員進行足夠的溝通,并最終達成意見的一致。也要求獨奏者除了對自己的獨奏部分了如指掌之外,對樂隊的部分也要做到胸有成竹。
音樂時空:實際演奏中,你會怎樣去把握傳統(tǒng)曲目與現(xiàn)代作品之間的平衡關系?
段皚皚: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從來都不矛盾。我們通過“傳統(tǒng)”去觸摸歷史、感知先輩們的理想和情懷;用“現(xiàn)代”來展現(xiàn)當下,承接未來。厚古薄今或重今輕古對二胡事業(yè)的發(fā)展都是無益的。
音樂時空:二胡在我國有著漫長的發(fā)展歷程,新中國成立后也逐步從傳統(tǒng)的民間師承走進學院式教育,你也是學院派出身,又是西安音樂學院的客座教授,對于二胡教育有著怎樣的思考和見解?
段皚皚:現(xiàn)今專業(yè)院校的二胡教育正向著科學、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方向發(fā)展。學生們的演奏技藝也得到了飛速提高。各大比賽一次次地為選手們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和平臺。其利毋庸多言,但把比賽作為專業(yè)藝術教育水平的唯一衡量標準則是不全面的,容易造成學生們個性化表達的缺失。在我看來,我們的教育者要擁有更博大的胸懷、更犀利的眼光,以及更加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不為一時之利,因材施教,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獨立思維和審美標準的、卓爾不群的二胡事業(yè)接班人。
音樂時空:每個省市都有相關的音樂協(xié)會、學會、研究會等等,你是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二胡專業(yè)委員會會長,在你看來,這些團體對二胡的發(fā)展和推動起到了哪些實質性的作用?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也是金鐘獎的主要報送單位之一,就二胡演奏來看,今年的選報和比賽情況較往年又有了哪些發(fā)展?你會怎樣看待考級、參賽這一類事宜?能不能從你自身的經(jīng)歷出發(fā)給參賽的選手們一些建議?
段皚皚:協(xié)會的作用主要是通過聯(lián)絡、協(xié)調、服務來促進團結,并以此來繁榮相關的事業(yè)。在實際工作中,也確實通過各類活動,增加了凝聚力,增強了活力。今年上海音協(xié)在金鐘獎選拔的過程中增設了專項比賽,提高了參賽的難度、擴大了賽事的影響。各種比賽對于選手來說是展示自己,以及選手間相互學習交流、取長補短的機會。在競爭中磨練、提高自己的技藝和膽量,為的是在更廣闊的舞臺成熟地表達音樂,并從中獲得快樂。
音樂時空:作為上海民族樂團的二胡獨奏家,每年除去常規(guī)的演出外,還會去到國內外一些學校進行演講、輔導等,有沒有一些行程是給你留下過深刻印象的?
段皚皚:我一直認為自己很幸運,二胡不僅帶我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也讓我感受了異國風情。每到一處,那里的名勝古跡固然讓人贊嘆不已,但腦海中始終記憶猶新的,還是那里的一些可敬可愛的人們。我也曾寫過一些文章來具體描述這些經(jīng)歷。比如《在大馬當評委,地裂了……》《帶把二胡游世界》等。其實,我們常常在被輔導者和被傳授者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我認為“交流”這個詞更為準確。
音樂時空:去年,你出版了又一張個人二胡獨奏專輯《心香》,是什么促使你當時去錄制這樣一張專輯的?二胡協(xié)奏曲《心香》由你在2012年完成首演,之后又收錄在專輯中,并作為專輯命名,又體現(xiàn)了你怎樣的專輯理念?從最初演奏著名作曲家趙季平的《心香》,到將這首作品收入專輯,以至由他為專輯撰寫的卷首語,為此你又哪些感想?
段皚皚:近年來音像制品受到很大沖擊,如果單從經(jīng)濟效益的層面考慮,沒人會去做專輯。但作為演奏者,更多的是希望把自己的演奏和音樂的理念用一種相對完整的方式去留存和推廣。很幸運的是,我這一想法得到了上海文藝人才基金的資助,也最終促成了《心香》這張專輯的誕生。樂曲《心香》是新加坡華樂團在2005年委約創(chuàng)作的,我并不是首演。用“心香”來為專輯命名,不僅因為專輯里收錄了這首作品,更是希望這張專輯能像縷縷的心香一樣,給人帶去關懷、慰藉、溫暖和美好。用這種真誠柔和的方式傳遞力量,也是我在音樂和人生中所追求的。我曾寫過《心香,真誠溫暖的感動》一文來記錄自己第一次演奏這首作品時的經(jīng)歷。這首作品帶給我的不光是作曲家趙季平老師對我的首肯和提攜,還讓我感受到了他為人的真摯與謙和,體會到真正的大家一定兼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貴的品格。而趙老師為這張專輯寫的卷首語,也使得這張專輯更加的完整、光彩,也更具紀念意義。
音樂時空:專輯由八首演奏曲目構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曲目安排?在此之前,你錄制發(fā)行了多張演奏專輯,或許于你而言,每張專輯都有不同的特色和意義,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是否還會有新的專輯誕生?
段皚皚:至于專輯中的曲目,都是近年來自己常演的曲目,有傳統(tǒng)的,也有現(xiàn)代的,有點像自己一個階段的藝術總結。未來,一定還將有新的專輯,這也是敦促我不斷向前的動力之一。但同時,我覺得重復是毫無意義的,何況還有許多空白等待著去填補,所以沒有太多時間去做過多的“回望”。最后,感謝《音樂時空》的采訪,也預祝雜志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