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吳思臣
摘 要:筆者通過研究,總結了高職學生戀愛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戀愛行為公開化;戀愛動機、形式多元化;應對戀愛挫折的能力較弱;性觀念更加開放。以上問題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學生自身原因:因為空虛而愛,擇偶動機不純,好奇心較重。社會環(huán)境、學校的原因:例如,戀愛逐漸向低齡發(fā)展、缺乏專門的戀愛教育等。依此,筆者從高職學生戀愛教育的主要內容,高職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形式,加強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榮辱觀的引導幾個角度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職學生;戀愛;教育
愛情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恒的話題,它是人生當中不可或缺的。大學時代是人生之中美好的時光,而戀愛無疑是美好中的美好。兩情相悅的戀愛使大學生身心放松,學習進步,生活愉快;而失敗的愛情則會使他們陷入深深的困境,甚至無法自拔,嚴重影響大學生正常生活與學習。
近20 年來,我國大學生戀愛問題的表象特征和發(fā)展軌跡從20世紀80 年代禁止大學生談戀愛,到20世紀90 年代對大學生談戀愛 “不提倡,不反對”的默許方針,再到現今,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教育部于2005年頒布新版的《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該法明確中國大學生只要符合國家相關法律規(guī)定,無需征求學校同意, 就可以登記結婚。因此,我們不可回避對大學生戀愛問題的教育和引導。
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普遍存在以下特點。①缺少豐富的社會資源,在就業(yè)競爭中處于劣勢。由于人們對職業(yè)教育的不理解及不認同,使得高職大學生的學習質量不高,處于大學教育的低層次。社會對高職生往往存有一些偏見,認為其學習成績不好,素質不高。②本科學制4年,大專只有3年,除去實習和求職外,真正在校學習的時間只有兩年多。在較短的時間內,他們除像本科生需要考取英語及計算機等級證書外,還必須取得各種職業(yè)資格證書,學習壓力大。
一、高職學生戀愛問題
高職學生在經歷高考失利之后,大多數學生存在挫折感、自信心不足,有的學生為了尋求一時刺激而談情說愛, 甚至有些學生愛慕虛榮,把愛情當作獲取金錢的途徑和手段,結果一失足成千古恨。結合此前對相關文獻以及對筆者所在院校學生的調查分析,發(fā)現現階段高職學生在戀愛中主要表現出以下問題:
1.戀愛行為公開化
當前,許多高職學生接受新鮮思想快而強,但是辨識度相對不高,目前高職學生大多主張尊重個體的獨立性和對自身事物的自主,樂意展示自己獨特的個性。在對待戀愛問題上,他們也樂于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感情狀態(tài)。過去所謂的“地下”戀愛已經不復存在,這導致許多高職學生情侶在公眾場合不注意言行舉止、過于親密,甚至影響公眾視聽。
2.戀愛動機、形式多元化
除了校內戀愛之外,異地戀、網戀等新形式的戀愛也隨著交通、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不斷增多。同時近幾年流行的“畢業(yè)那天我們一起失戀”就形象地反映出高職學生現今的戀愛心理, 即不以最終的結合為目的的戀愛,這說明高職學生的戀愛動機已經不再單一。
網絡的發(fā)展使得感情也實現了虛擬化,部分高職學生都接受了網戀。由于他們善于接受新事物,很多高職學生通過網絡實現異地戀愛,傳遞感情,加之互聯(lián)網的隱蔽性、便捷性等特點使得一部分人終日沉迷于網絡的虛擬浪漫之中。這樣,高職學生的戀愛問題越來越復雜化,給戀愛觀教育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
3.應對戀愛挫折的能力較弱
戀愛成功與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所以,在戀愛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挫折。面對戀愛挫折,也有一些學生心理脆弱,容易失控,給個人與學校埋下安全隱患。
高職學生的在戀愛中容易出現以下問題:①“愛極生恨”,在戀愛失敗后對自己和戀人產生認識上的偏差,從而失去理智,對自己或(及)戀愛對象采取過激行為。②“自我失敗預言”,有些學生在戀愛失敗后,由于對戀愛對象的過于依賴,導致自身傷害太大,導致全盤否定愛情本身,反復回味痛苦,感情脆弱。
4.性觀念更加開放
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相對開放的性觀念對我國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當今高職學生的婚前性行為已經變得較為普遍,甚至有少數學生選擇在校外同居。但是性觀念的開放和性教育的落后直接導致性生理和心理的疾病,例如,學生中的內衣盜竊、不安全墮胎、性傳播疾病增加等。
二、高職學生戀愛問題原因分析
大學生戀愛的原因雖然復雜多樣, 但可以從學生個體本身以及外部環(huán)境兩方面分析。
1.學生自身原因
高職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是導致其在戀愛過程中產生各種問題的原因。
(1)因為空虛而愛。高職學生因為內心空虛而選擇戀愛。學生在高中緊張的學習之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高等學府,有的學生思想很消極,在大學中混日子,終日無精打采,失去奮斗目標和前進動力,心中苦悶,于是將注意力轉到談情說愛上,以消磨時光,尋求快樂。
(2)擇偶動機不純。當代大學生在選擇對象時,往往考慮的不是對方適不適合自己和是否是愛情,更多考慮的是能不能在學習期間、生活上、將來的就業(yè)上得到幫助。如果發(fā)現有利用價值,就會采取一切措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同時有的學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會的地位去尋找愛情,或者同時與多個異性進行交往,不建立關系。
(3)好奇心較重。當代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機能基本成熟,心理機能趨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異性交往。在中學時學習壓力較大,未充分顯示出來,現在主體意識發(fā)展了,個體發(fā)展必然會在個人生活中得以體現,對異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產生了好奇,想試一試探究異性之間的秘密,在戀愛觀上表現出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僅僅停留在愛情的表層的好奇與渴望,沒有想到戀愛之后的后果和將來的發(fā)展。
(4)其他方面的原因。高職學生涉世不深、思維相對狹窄,看待問題不夠全面,處理戀愛問題的方式不夠老練;少數學生存在心理方面的障礙,導致其在戀愛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
2.社會環(huán)境、學校的原因
從社會環(huán)境方面看:①近年來,社會上的戀愛逐漸向低齡發(fā)展,許多學生在初中、高中階段就已有了戀愛經歷;②受有關文藝作品的影響,尤其是西方一些影視文學作品的影響,導致有些學生追求“ 性解放、性自由”;③受社會上“大齡青年找對象難”現象的影響,甚至有部分家長慫恿孩子在校談戀愛并給予經濟支持。
從學校方面看:①學校對學生婚戀觀、性愛觀缺乏正確的引導;②缺乏專門的戀愛教育;③對傳播戀愛心理知識以及性知識的忽視。
三、解決高職學生戀愛問題的措施
高職學校必須清醒認識和積極正視高職學生戀愛存在的諸多問題,并科學地加以教育和引導。
1.高職學生戀愛教育的主要內容
首先,高職院校引導高職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婚戀觀。加強異性交往的行為規(guī)范及交往能力教育,引導大學生文明、坦誠、自然大方地與異性交往,不是與異性交往即一定要發(fā)展成戀人,異性之間同樣存在友誼,異性交往不能和戀愛畫等號,不要思想狹隘。
其次,高職院校要大力開展婚戀道德教育。婚戀道德必須符合基本的社會道德標準,引導學生摒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觀念誤區(qū),讓學生學會如何理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文明戀愛。
再次,高職院校要深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性知識。①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宣泄戀愛中出現的負面情緒,加強相關的行為訓練;②加強基礎性知識的教育,引導學生提高自我約束力,遠離危險性行為,同時使學生以負責任的態(tài)度克制生理和情感的沖動, 遵循崇高的性倫理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
最后,高職院校要加強學生的責任感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愛情、學業(yè)的關系,要讓學生明確戀愛不是大學生活的主要目的,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當代高職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掌握基本的職業(yè)理論知識和基本的職業(yè)技能。
2. 高職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形式
目前, 許多高職院校對于大學生戀愛教育都是融合在交往禮儀、安全教育等各類教育中有淺略涉及,尚未形成系統(tǒng)有效的戀愛教育。
首先,高職院??梢詫賽劢逃{入課程體系當中,開設專門的戀愛教育。建議把性生理知識、性心理知識、性健康保健知識、婚戀道德觀整合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除正式思修課上的引導之外,在正式課程之外可以開設相關的選修課,定期開展各種戀愛道德、戀愛挫折專題講座。
其次,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豐富系統(tǒng)課程之外的相關課余教育活動。①高職院校輔導員以平等的方式引導學生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與學生加強溝通;②開展朋輩教育, 發(fā)揮群體效應。朋輩教育比較容易突破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溝通障礙,有利于坦誠平等的交流, 是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再次,高職院校從制度層面引導學生正確戀愛。加強對大學生的日常制度管理。規(guī)勸公開親昵行為,凈化校園環(huán)境。大學生情侶在公眾場合過于親昵會在很大程度上給其他學生造成不良的示范影響, 導致其他學生也模仿這種不良行為。
最后,深入開展個性化指導。戀愛屬于個人私密,同時每個人面臨的具體問題各有不同。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個別同學的具體問題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可以深入了解學生情況,掌握學生思想、感情動態(tài),幫助學生化解問題,在全過程中需要建立相關學生個人檔案, 定期與家長溝通。
3.加強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榮辱觀的引導
凈化學生心靈,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其根本是要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是非明辨的榮辱觀。只有具備了這些,培養(yǎng)正確的婚戀觀才會水到渠成。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榮辱觀的培養(yǎng),如果離開了文化的熏陶 、塑造、影響,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參考文獻:
[1]蘭 棟. 90后高職生婚戀觀調查及教育對策初探——以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28(03):45—48.
[2]陳桃榮,朱建軍,程 明.高職學生群體思想特點及其成因分析[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4,27(02):38—42.
[3]霍廷菊.高職院校學生的戀愛觀調查分析——以廣東青年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13(05):78—81.
(作者單位: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