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太宗取當(dāng)世之才而治天下,其人才觀主要表現(xiàn)在求賢若渴、知人善任、從諫如流、賞罰嚴(yán)明方面。
關(guān)鍵詞:唐太宗;求賢若渴;知人善任;從諫如流;賞罰嚴(yán)明
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以皇帝為君主的名號,形成了一套皇帝制度。[1]皇帝制度內(nèi)涵很多,包括很多方面,如朝參制度、后宮制度、太子制度等?;实壑贫仁且曰实蹫橹行?,與皇權(quán)有關(guān)的政治制度,皇帝在其中是非常重要的。唐太宗是我國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其在位期間國家經(jīng)濟繁榮、政治清明、民族融合、國力強盛。唐太宗統(tǒng)治期間之所以成績顯赫,原因有多方面,其人才觀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
1 求賢若渴
任何人想以個人的體力與智力來把握和處理一切問題是不太現(xiàn)實的。而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其所面對的事情更為復(fù)雜多變。唐太宗認(rèn)識了這一點,他認(rèn)為人才對江山社稷非常重要,其在《帝范》中寫道“夫國之匡輔,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故堯命四岳,舜舉八元,以成恭己之隆,用贊欽明之道?!盵2]
唐太宗認(rèn)為“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政治”,[3]“致安之本,惟在得人”,[3]所以非常重才,求賢若渴。并且下詔求賢:貞觀十一年四月,采訪孝悌儒術(shù)等詔;貞觀十五年,求訪賢良限來年二月集泰山詔;貞觀十八年二月,薦舉賢能詔;貞觀二十一年六月,搜訪才能詔。[4]例如,唐太宗下詔曰“聯(lián)遐觀前載,歷選列辟,莫不貴此得人。崇茲多士,猶股肱之佐元首,譬舟楫之濟巨川。若夫構(gòu)大廈者,采眾材于山岳。善為國者,求異人于管庫?!侵檬縿t昌,失人則亂?!盵4]
太宗對侍臣曾說過:“朕每夜恒思百姓間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養(yǎng)百姓以否。故于屏風(fēng)上錄其姓名,坐臥恒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朕居深宮之中,視聽不能及遠(yuǎn),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輩實治亂所系,尤須得人。”
2 知人善任
2.1 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完成了《帝范》,其在書中指出要“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并列舉“商湯不以鼎俎為羞,姬文不以屠釣為恥,終能獻規(guī)景毫,光啟殷朝,執(zhí)旌牧野,會昌周室。”[2]闡述了選賢任能“不拘一格”的重要意義。
《舊唐書》有一段對唐太宗的描述,“史臣曰:臣觀文皇帝發(fā)跡多奇,聰明神武。拔人物則不私于黨,負(fù)志業(yè)則咸盡其才。所以屈突、尉遲,由仇敵而愿傾心膂;馬周、劉洎,自疏遠(yuǎn)而卒委均衡。終平泰階,諒由斯道?!盵5]贊揚了唐太宗的唯才是舉,公正用人。
魏征的使用,是唐太宗用人的一個典范。武徳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暗中互相傾奪皇位,常勸太子建成早作打算。太宗殺了隱太子后,召魏征責(zé)問其為何離間他們兄弟。魏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zé)o今日之禍?!碧诿C然起敬,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3]可見唐太宗心胸寬廣,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2.2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貞觀二年,唐太宗令右仆射封德彝舉賢,但封德彝卻未嘗有所推薦。太宗責(zé)問他時,他說:“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碧诼牶笤唬骸扒按魍跏谷巳缙鳎匀∈坑诋?dāng)時,不借才于異代。豈得待夢傅說,逢呂尚,然后為政乎?且何代無賢,但患遺而不知耳!”德彝慚赧而退。[3]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要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貞觀二年,唐太宗的大臣王珪與房玄齡、魏征、李靖、溫彥博、戴胄同知國政,嘗因侍宴。太宗讓王珪品評一下每個人,王珪回答道:“卿識鑒精通,尤善談?wù)?,自玄齡等,咸宜品藻。又可自量孰與諸子賢?”王珪回答道:“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每以諫諍為心,恥君不及堯、舜,臣不如魏征。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不如溫彥博。處繁理劇,眾務(wù)必舉,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于數(shù)子,亦有一日之長?!盵3]太宗很贊同他的話。其在用人方面做到了舍短取長,知人善任。
貞觀五年,太宗令百官上書言得失,馬周為中郎將常何陳便宜二十余事,符合太宗心意。太宗知道是常何家客馬周提出的意見后,“即日召之,未至間,凡四度遣使催促”,交談后,太宗很高興,授予其監(jiān)察御史之職。“周有機辯,能敷奏,深識事端,故動無不中”,并且處理事情平和公允。[3]可見,太宗用人如器,知人善任。
2.3 用人不疑,誠心待士
唐太宗明于知人,善于用人,并且在任用賢人時可以做到用人不疑,誠心待士。
尋相叛亂,諸將懷疑敬德(尉遲恭)也將叛亂,囚之。行臺左仆射曲突通、尚書殷開山曰:“敬德慓敢,今執(zhí)之,猜貳已結(jié),不即殺,后悔無及也?!崩钍烂癫毁澩?,釋之,引見臥內(nèi),曰:“丈夫以氣相許,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終不以讒害良士。”因賜之金,曰:“必欲去,以為汝資。”是日獵榆窠,碰上世充將兵數(shù)萬來戰(zhàn),敬德保護了李世民。殺出包圍后,敬德率兵還戰(zhàn),大敗之。王顧曰:“比眾人意公必叛,我獨保無它,何相報速邪?”賜金銀一篋。[6]
蕭瑀嘗稱:“玄齡以下同中書門下內(nèi)臣,悉皆朋黨比周,無至心奉上?!毕蛱谧嘣疲骸按说认嗯c執(zhí)權(quán),有同膠漆,陛下不細(xì)諳知,但未反耳?!碧诨卮鹗挰r說:“為人君者,驅(qū)駕英才,推心待士,公言不亦甚乎,何至如此!”太宗數(shù)日謂瑀曰:“知臣莫若君,夫人不可求備,自當(dāng)舍其短而用其長。朕雖才謝聰明,不應(yīng)頓迷臧否。”[5]
有次李勣生病,驗方說須灰可以治療,太宗自剪須為其和藥。李勣頓首見血,泣以陳謝,而太宗說:“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盵3]在古代“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等思想下,身為皇帝的太宗愿意剪須和藥,可見其待士之誠。
3 從諫如流
3.1 求諫
唐太宗評價隋文帝“性至察而心不明”,所以“多疑于物”,“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決斷,雖則勞神苦形,未能盡合于理”。而唐太宗認(rèn)為“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豈如廣任賢良,高居深視,法令嚴(yán)肅,誰敢為非?”因此命令諸司,若詔敕頒下有未穩(wěn)便者,必須執(zhí)奏,不得順旨便即施行,務(wù)盡臣下之意。[3]
太宗威容儼肅,百官進見,都失其舉措。太宗知道大家這樣,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冀聞諫諍,知政教得失”。貞觀初年,太宗曾對王公大臣們說:“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故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前事不遠(yuǎn),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盵3]
唐太宗積極倡導(dǎo),諫諍蔚然成風(fēng)?!耙粫r之臣,非特大臣能諫,小臣如皇甫德參無不諫也;非特內(nèi)臣能諫,外臣如李大亮無不諫也;非特文臣能諫,武臣如尉遲敬德亦無不諫也;非特廷臣能諫,宮妾如充容徐惠亦無不諫也。賢臣而能諫,固也,佞臣如裴矩亦諫焉;中國之臣能諫,固也,夷狄之臣如契苾何力亦諫焉?!盵3]
魏征以直諫著稱,曾提到過敢于直諫的原因,“陛下導(dǎo)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盵3]魏征去世后,太宗親臨慟哭,贈司空,謚曰文貞,并且親自為其制碑文。太宗后嘗對侍臣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3]
3.2 從諫
唐太宗鼓勵群臣進諫,并且“悅以從諫”。而要做到納諫也是很難的,“非惟能容人之諫,又導(dǎo)人而使之諫;非惟不怒人之諫,又裳人而使之諫?!盵3]唐太宗做到了這些,如貞觀四年,唐太宗詔令征發(fā)兵卒修洛陽的乾元殿,以備巡狩。給事中張玄素上書規(guī)諫,張玄素說這個過失將超過隋煬帝。太宗聽了沒有生氣,反而問玄素:“卿以我不如煬帝,何如桀、紂?”對曰:“若此殿卒興,所謂同歸于亂。”太宗嘆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鳖欀^房玄齡曰:“今玄素上表,洛陽實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須行,露坐亦復(fù)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來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眾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諤諤??少n絹五百匹?!盵3]
4 賞罰嚴(yán)明
唐太宗非常注重賞罰的尺度,他認(rèn)為只有賞罰嚴(yán)明才能更好地用人,做到“人盡其才”。其在用人治事中,對各級官吏嚴(yán)格考察、賞罰嚴(yán)明。為此,太宗設(shè)立了專門的考功機構(gòu),制定了四善、二十七最的考功標(biāo)準(zhǔn),以此作為監(jiān)察官吏的尺度。[7]
唐太宗取得政權(quán)后,按照功勞的大小,封賞功臣,并對諸功臣說:“朕敘公等勛效,量定封邑,恐不能盡當(dāng),各自言?!崩钍烂竦氖甯富窗餐跎裢ㄔ唬骸傲x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房玄齡、杜如晦等刀筆之人,功居第一,臣且不服?!睂Υ?,太宗解釋說:“義旗初起,人皆有心。叔父雖率兵先至,未嘗身履行陣。山東未定,受委專征,建德南侵,全軍陷沒;及劉黑闥翻動,叔父望風(fēng)而破。今計勛行賞,玄齡等有籌謀帷幄定社稷功,所以漢之蕭何,雖無汗馬,指縱推轂,故功居第一。叔父于國至親,誠無所愛,必不可緣私濫與勛臣同賞耳。”[5]可見唐太宗獎賞明確,不偏以私。
太宗客觀公正的進行賞罰。如對于忠臣不吝惜自己的贊美和肯定。在宮廷斗爭中,蕭瑀堅定地站在自己一邊,太宗曰:“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廢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我當(dāng)此日,不為兄弟所容,實有功高不賞之懼。此人不可以厚利誘之,不可以刑戮懼之,真社稷臣也?!币虼速n蕭瑀詩曰:“疾風(fēng)知勁草,版蕩識誠臣?!盵5]其中也不無感激之情。
5 結(jié)語
唐太宗的人才觀對我們當(dāng)代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要學(xué)習(xí)唐太宗求賢若渴、知人善任、從諫如流、賞罰嚴(yán)明的人才觀?!皣匀伺d,政以才治”,我們要實施人才強國的戰(zhàn)略。當(dāng)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參考文獻:
[1] 白鋼.中國政治制度史(第2版)[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385.
[2] 唐太宗.帝范(卷一,求賢第三)[M].光緒二十五年廣雅書局刊本.
[3] 吳兢(唐).二十五別史·貞觀政要[M].姜濤,點校.齊魯書社,2000:230,101,36-37,40,50-52,47,16,63-64.
[4] 宋敏求.唐大詔令集(卷一百零二,舉薦上)[M].商務(wù)印書館,1959:518-519.
[5] 劉昫(后晉) ,等.舊唐書[M].中華書局,1975:63,2402-2403,2341.
[6] 歐陽修(宋) ,宋祁.新唐書(卷八十九)[M].中華書局,1975:3752.
[7] 王志勝.從“貞觀之治”剖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J].濟寧師范??茖W(xué)校學(xué)報,2002(02):68.
作者簡介:彭阿娟(1989—),女,江蘇鹽城人,上海大學(xué)文學(xué)院歷史系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制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