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郭霞
摘 要:中國山水畫到元代展現出文人筆情墨趣的意境,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就是世傳的名作代表。他以畫為文,詩畫相生,以縱情的筆墨語言表達了畫家的思想境界和內心追求。
關鍵詞: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文人畫;筆墨
0 引言
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號大癡,又號一峰道人。工書法,善詩詞、散曲,其畫山水畫以董北苑為宗,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在中國美術史上與吳鎮(zhèn)、倪瓚、王蒙被后人稱為“元四家”。
《富春山居圖》,紙本,長卷,水墨畫。作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縱33厘米,橫636.9厘米,是黃公望晚年為無用禪師所作。畫中描寫富春江一帶初秋景色,峰巒坡石,峻峭挺拔,樹木蒼勁,虛實相間。其間有村落、有平坡、有亭臺、有漁舟、有小橋,還有人物,生動地表現了平沙及溪山深遠的流泉,讓人領略到江南山水“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藝術風貌。為了更好地搜集富春江邊的美景,完成這幅創(chuàng)作,畫家常常“云游在外”,“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于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記之”(黃公望《寫山水訣》)足見其對畫面山峰樹石的細致觀察與研究。王原祁在《麓臺題畫稿》中提到此畫說黃公望“經營七年而成”可見其創(chuàng)作中慘淡經營之苦心了。綜觀《富春山居圖》,可以看出其極具鮮明的藝術特色。
1 自然空靈的經營位置
《富春山居圖》并不像傳統(tǒng)的構圖法那樣截斷觀者的視野,取其局部而悟天際,而是采用長卷的形式向兩邊緩緩延伸,視點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線上,山巒前后層次也采取向左右與縱向同時展寬的處理辦法,整幅畫面既注重山巒高低、平緩的層次感,也避免了山前山后由于寬度的制約而容易出現的類似屏風式的平鋪排列,山勢由近而遠緩慢延伸及至消失淡化。
在傳統(tǒng)的三遠法構圖中,黃公望將自創(chuàng)的“闊遠”代替了宋人“深遠”,獨創(chuàng)的經營位置,宋畫多以全景構圖為主,元代則一改其高遠法的滿構圖,取其平緩而層次清晰的形式,表現“平遠”與層疊的山石相結合,營造出簡淡、深遠的意境。
布白在《富春山居圖》中表現尤為突出,凡山石之明面處,水天之空闊處,煙霧之虛靈處,樹頭之疏密處,都留以空白,如剩山圖中的遠山之間的空白,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山的遠近層次,更加增添了畫面廣闊空靈的氣息。
2 逸氣抒發(fā)的意象造形
元代山水畫家追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正是元四家倪瓚所謂的“聊以寫胸中逸氣耳”?!陡淮荷骄訄D》和宋代山水相比,造形簡潔,不刻意強調客觀對象的形似或寫實,從山石樹木的簡逸用筆中可以看出他雖效仿宋人,但自然隨性,在刻畫山水的特征、氣勢中,增加了畫家的主觀意識。從畫面看,董源的“披麻皺”被簡化了,主要是打破以往的皴法筆墨組織規(guī)律。不同樹的質感和空間對比都畫得簡潔概括又極為充分,作為點景的人物和舟亭,盡管形態(tài)較小,但也描繪得生動嚴謹,對景色姿態(tài)結構的不同表現,顯得精煉,很能表現江南草木華滋、林木蓊郁的特點。
畫面的起首和結尾是以遠山作始終的造型,在剩山圖的起首部分,有近景特寫,結尾處也有一近寫遠山,兩山造型一陰一陽,一虛一實,相互映襯;整個畫面的結尾,近景的勾染、中景的造形、遠景的兩座遠山層疊相間,同是遠山,可以長,可以短,可以層疊,可以獨立,與畫面起首相互呼應,相互交融。
3 靈動清潤的用筆用墨
“謂之筋骨相連,有筆有墨之分。用描處糊突其筆,謂之有墨。水筆不動描法,謂之有筆。此畫家緊要處。山石樹木皆用此?!秉S公望的《寫山水訣》道明了其山水畫中之骨法蒼潤的筆墨。
畫面皴法以披麻皴為主,淡墨著筆,連勾帶皴,勾皴點染,交替進行,筋骨相連。用筆以中鋒為主,兼有側筆,緩急交融,緩筆厚重沉著,急筆顯露飛白。在線條力度的表現上,以中鋒畫長披麻,間以干擦,濃淡干濕相間,筆觸清晰,下筆肯定,用側鋒寫坡石,前后層疊,有輕有重,苔點如高山墜石,用筆蒼勁,是在“米點皴”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披麻皴加上大小、濃淡、高低不同的苔點,有尖筆,有禿筆,有圓筆,有方筆,有中鋒,有側鋒,既避免了畫面形式感的簡單,又可以真切地體現山勢地貌特點。
純水墨畫是《富春山居圖》的表現手法,無淺絳設色。整幅畫面筆墨淡雅而簡遠。在表現方法上,黃公望遵循文人畫的傳統(tǒng),畫面多以干枯的線條寫出,沒有大片染墨,山石與樹干處有濃墨與濕墨交融,山淡樹濃,渾厚華滋。遠山與小舟均以淡墨渲染,隱約略見,形與墨渾然一體。
4 神韻簡逸的詩畫意境
文人畫最大的特點就是使文人在實際的生活中終不能實現的夢想可以寄托于畫面,黃公望就是用這樣的心態(tài)來創(chuàng)作,“得于心而形于筆”,這也便是他悟道后的最大愿望,也是他的癡想,癡想在自己的世界里云游,寄樂于畫,所以給自己取號為“大癡”。元代的詩、書、畫都達到非常成熟的階段,并逐漸結合在一起,成為文人畫的基本特點。
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中一方面使書、畫兩者以線條藝術配合呼應,形成相映生輝之筆;另一方面又以詩的文學意境強化畫面的詩情畫意,是文人畫把詩文藝術融入繪畫藝術,畫家把自然形象與詩文精神融合為一的重要表現形式。
5 結語
古往今來,后代山水畫家都以大癡繪畫為臨摹效仿的對象,以擬大癡筆意為摹古之法,如明代沈周,清代王時敏等,在研究這幅名作的同時紛紛提煉表現自我的自然之境。
參考文獻:
[1] 黃公望.寫山水訣[M].
[2] 王原祁.麓臺題畫稿[M].
[3] 文華寶.畫為心印——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
[4] 陳鈉.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藝術分析[J].美術,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