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詩歌藝術(shù)是中國文學(xué)的一顆寶珠,詩歌中的情感是最為人矚目的一部分?!洞航ㄔ乱埂窡o疑是詩歌藝術(shù)的代表作之一,詩人的情感發(fā)自于詩心。本人從《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出發(fā)解讀詩人的詩心,探求詩歌藝術(shù)的情感世界。
關(guān)鍵詞:詩歌 情感 詩心
一.千古絕唱悄然問世
人類的情感大體有喜怒哀樂幾種。詩人用盡華麗的語言把人類的情感表達(dá)出來。中國人含蓄,很少直抒胸臆,常以詩抒情言志。歐陽修《玉樓春》有“人生自是有情癡,此事不關(guān)風(fēng)和月?!睕r周頤:“吾聽風(fēng)雨,吾覽江山,常感風(fēng)雨江山之外,有萬不得已者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币虼酥袊硕加幸活w詩心。《春江花月夜》是張若虛的代表作。但是從唐到明一直少有人知道這首千古絕唱。胡應(yīng)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流暢婉轉(zhuǎn),出劉希夷《白頭翁》之上?!背醮伟褟埲籼摱ㄎ辉趧⑾R闹稀M蹶]運(yùn)“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甭勔欢唷霸谶@種詩面前,一切贊嘆都是饒舌,幾乎是褻瀆,只是詩中的詩?!备鞔笪膶W(xué)批評家桂冠加身,張若虛才被廣泛熟知。張若虛的“詩心”成就了他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也成全了他的“詩心”。
二.一顆詩心,一曲絕唱
張若虛用他那顆情感化的“詩心”凝練出這樣一首詩,他要表達(dá)怎么樣的一種情感?他的詩心又是在感受寫什么事物?所有的問題我們要從這252個漢字中尋找答案。
雖說《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是舊題,但是這個題目太美了,張若虛情不自禁就選用這個題目了。第一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边@樣一寫江河湖海的氣勢,廣闊無垠,明月也伴著潮水冉冉升起,景象壯觀。一個“生”字把明月和潮水賦予了靈活的生命,擬人化的形象給人以生機(jī),不顯得自然景象的刻板?!颁黉匐S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边@一句寫到了“花”,而且是“花林”,這個林屬獨(dú)創(chuàng),再找不到用“林”來形容花的盛景的詩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此時,詩人的思緒一下子從月聯(lián)系到人,是什么人第一個看到了這一輪月,這輪月又是什么時候初次將月光灑在人的身上。這實(shí)際是詩人對宇宙與人生的探索?!叭松鸁o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备袊@韶華易逝的詩句有很多,詩人另辟蹊徑。一個人的生命固然是短暫的,但是人類這個綿延不絕的群體就像奔流不息的江河,是永恒的,也是綿延久長的。這樣上升到人生的高度,讓人生與宇宙完美地融合。
下片轉(zhuǎn)而寫月夜下的游子與思婦,“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卑自齐S風(fēng)飄動,思婦在青楓浦上不勝憂愁。誰家游子還坐著小船,漂泊在他鄉(xiāng)?讓明月照亮的閨樓中的婦人苦苦去思念?以設(shè)問的形式,更加強(qiáng)烈地表達(dá)那種愁思之深,用思婦反襯游子漂泊流浪的心理?!坝駪艉熤芯聿蝗ィ瑩v衣砧上拂還來?!庇绕渥屓烁杏X到那種揮之不去,拂去還來惹人的愁緒。似乎已經(jīng)愁得坐立不安,搔首踟躕的?!白蛞归e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本來一個有限的時間寫一夜之事,詩人卻突然聯(lián)想到昨夜之夢。夢其實(shí)是詩的拓展,使得詩的時間不僅僅局限于今夜,因?yàn)樵娙瞬⒎莾H僅今夜有愁,這愁是綿延不斷。從前到后,甚至到以后。所以,這個夢在此顯得自然流暢,又巧妙地打破了《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對時間的限制,也開拓了另外一個時空概念,也暗示著落花春將盡。最后“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闭诔钏颊凉庵畷r,轉(zhuǎn)而寫景,戛然而止,這愁如何去調(diào)解,如何排遣,都一字不提,又回到那個寄托著無限游子情懷的明月。詩人以景結(jié)情,以不了了之。因此詩人選擇避而不談,這樣一筆蕩開,讓人覺得欲止而情未了。這樣收尾是巧妙極了。
三.以吾之詩心鑒照詩人之詩心
張若虛也是這樣給人以思考的空間,任由想象。讀者也仿佛和詩人達(dá)到了心與心的交流,那是兩顆詩心的碰撞。如已故紅學(xué)家周汝昌老先生所說:“以我之詩心,鑒照古人之詩心,隨隔千秋,欣如晤面?!痹娙俗髟?,用的是一顆詩心,讀者讀詩,也要有一顆詩心。否則,無論如何,不能理解詩人之心,詩人之情。一首詩成就了張若虛,這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只有張若虛,“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也只有《春江花月夜》稱得上“中國古詩之王”、“詩中之詩,詩中的頂峰”、“孤篇蓋全唐”的稱號。
參考文獻(xiàn)
[1]彭定求.全唐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3]聞一多.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作者介紹:王亞橋,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漢語國際教育中心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