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毓虎
馬家窯彩陶主要分布于甘肅中南部地區(qū),以隴西黃土高原為中心,東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東北部,北達寧夏自治區(qū)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屬于公元前3300到2100年間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已有5800多年的歷史。由于這些陶器1923年首先發(fā)現(xiàn)于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因此命名為馬家窯彩陶。
遠古時期,當中原地區(qū)仰韶文化彩陶衰落以后,馬家窯彩陶延續(xù)發(fā)展數千年,將彩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馬家窯彩陶器型豐富多姿,圖案富于變化、絢麗多彩,是世界彩陶發(fā)展史上無與倫比的奇觀。它源遠流長地孕育了中國文化藝術的起源與發(fā)展,是中華遠古先民創(chuàng)造的最燦爛的文化,是彩陶藝術發(fā)展的頂峰,是史前的“中國畫”,是解讀史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經濟、文化、思想的無字天書。
馬家窯彩陶具有非凡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馬家窯彩陶的內涵十分豐富,它的三個類型分別代表了三個時期的文化思潮和社會狀態(tài)。
陜西元陽文化博物館以收藏和展出馬家窯彩陶為主,其藏品2012年曾在西安半坡博物館展出,引起學界和觀眾的熱議和關注。本文以該館所藏馬家窯彩陶為例,向讀者介紹馬家窯彩陶的主要類型及其文化價值、觀賞價值、收藏價值,以供讀者賞析。
基本類型彩陶
1、馬家窯類型彩陶
產生于距今5800年至4800年之間。馬家窯類型彩陶多采用曲線構圖,用筆嫻熟巧妙。圖案構成敷彩講究,取材范圍廣闊,紋飾多有創(chuàng)新。圖案布局因起舞造型、功用不同而異。構圖富麗明快,線條流暢多變,已進入了彩陶發(fā)展的輝煌時期。初期畫有大量水波紋,表明這個時期是先民們崇敬和贊美水的水文化時期。
2、半山類型彩陶
產生于距今4800年至3800年之間。半山類型彩陶盛行黑、紅復彩構圖。一般用紅彩勾勒花紋母體,兩側配以黑彩,與紅彩相鄰的黑彩內繪鋸齒波,齒尖刺向紅彩。初期畫著大旋渦紋,之后逐漸變?yōu)樗娜y,表達田園和土地。這個時期是先民們從水崇拜逐漸轉向土地崇拜的土地文化時期。
3、馬廠類型彩陶
產生于距今3800年至2800年之間。馬廠類型彩陶器表普遍施以深紅色陶衣,繪黑彩。早期仍保留黑紅復彩構圖、鋸齒紋等。鋸齒排列稀疏不整,齒尖較圓鈍,顯示出此紋樣的衰退形態(tài)。到了馬廠型的繁榮期,這些施彩構圖就不見了。初期畫著四圈紋,隨后將四圈紋轉為兩圈紋,另兩面畫上能夠戰(zhàn)勝水患、保護土地的蛙神紋,表達了先民門強烈希望戰(zhàn)勝水患的要求,出現(xiàn)了戰(zhàn)勝自然的思想。
文化價值
文化是歷史的縮影,時代的一面鏡子。馬家窯文化的高度發(fā)展,是新石器時期華夏文明晨曦中最絢麗的霞光,折射著中華先民在遠古時代所達到的多項文化成就,馬家窯文化不僅包含著史前時期眾多神秘的社會信息、文化信息、同時它創(chuàng)造了中國畫最早的形式。馬家窯文化彩陶的繪制中以毛筆作為繪畫工具、以線條作為造型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為主要基調,奠定了中國畫發(fā)展的歷史基礎與以線描為特征的基本形式。彩陶是中國文化的根,繪畫的源,馬家窯文化將史前文化的發(fā)展推向了登峰造極的高度,創(chuàng)造了繪畫表現(xiàn)的許多新的形式,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畫,就是神奇豐富的史前“中國畫”。
觀賞價值
馬家窯文化,產生在遙遠的史前時代。它的圖案之多樣,題材之豐富,花紋之精美,構思之靈妙,是史前任何一種遠古文化所不可比擬的,它豐富多姿的圖案構成了典麗、古樸、大器、渾厚的藝術風格。它神奇的動物圖紋,恢宏的歌舞,對比的幾何形狀,強烈的動感姿態(tài),象黃河奔流的千姿百態(tài),生生不息,永世旋動。它象黃河浪尖上的水珠,引領著浪濤的起伏,臻成彩陶藝術的高峰。它留下的極其豐富的圖案世界,永遠是人類取之不盡的藝術寶庫。它所給予我們的欣賞價值是任何現(xiàn)代藝術都不能代替的。越是遙遠的文化,就越能成為現(xiàn)代生活中最珍貴的收藏觀賞品。馬家窯文化彩陶的欣賞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
收藏價值
要看一種物品的收藏價值,就要看它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觀賞價值和增值價值等。所有的遠古陶都有歷史價值,而馬家窯彩陶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是其他遠古文化類型的古陶器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它的增值潛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隊伍的迅速擴大,將進一步被人們所認識。(責編: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