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華
如果說,讀書是讀書人與書作者的一種對話,那么互動的過程必然是一種“互證”的過程。
關(guān)于“互證”,王蒙有過頗為精到的詮釋。他說:“‘互證,就是說用你的人生經(jīng)驗去補充那個書,來說明這個書,同時用那個書上的敘述和描寫來比照你的人生經(jīng)驗,加深對人生的理解。在我看來,在書里邊發(fā)現(xiàn)人生,在人生里發(fā)現(xiàn)書,是最快樂的事情?!比松邢?,人生苦短,幸虧有了書,人類在時間和空間上才能把見聞擴(kuò)大無數(shù)倍,有的甚至等于多活了幾個人生。多讀好書,自能祛陋、療俗、醫(yī)愚。誦史書,可以看成敗、論英雄、鑒是非、知興衰,可謂“溫故而知新”“彰往而察來”;讀文學(xué),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概源于此。讀書的功效至此,皆是因為書博采百家之靈氣,薈萃文化之精髓,皆是因為讀書的過程終究是“互證”的過程,而“互證”的過程,同時成了歷練人的性情、厚實人的底蘊、純粹人的精神、充滿人的靈魂的過程。
在有些人看來,讀書是孤獨而寂寞的。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為讀書人需要在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里讀書,而且讀書往往亦是甘于孤獨、善耐寂寞者的行為。只是對真正的讀書者而言,尤其對“互證”讀書者而言,又怎會孤獨和寂寞呢?一本本書,就是你一個個心靈的朋友,在你獨酌時,它會與你觥籌交錯;在孤寂的時候,它會靜坐在你的對面。它是澹澹如水的朋友,以自身的豐富影響著你的豐富,以自身的智睿引領(lǐng)著你的智睿。它不說話,卻無時無刻不與你的心靈對話;它不思索,卻無時無刻不在催促著你的思索。這樣的讀書,豈非精彩而又精彩、生動而又生動?
實現(xiàn)真正的“互證”閱讀,自要求我們多讀那些經(jīng)得起推敲、耐得住咀嚼的厚重之作、經(jīng)典之作。只有這樣的閱讀,方可稱之為深度閱讀。盡管目前社會的實際閱讀時尚無疑在悄無聲息地在動搖甚至瓦解它,仿佛厚重已經(jīng)過時,它已不適應(yīng)現(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那些所謂找對了小感覺、小情趣,那些用時髦、時尚的語言概念包裝著最淺顯說教的讀物正在大行其市,但我總以為,淺閱讀無可避免,深度閱讀斷不可棄。沒有了深度閱讀,便沒有了“互證”閱讀,沒有了“互證”閱讀,讀書的意義、讀書的效用便會大打折扣。
“互證”讀書,更要求我們“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千萬莫要將自己禁錮在作者筑就的思想圍墻中。詩人臧克家說得好:“我們讀古書,尊敬古人,但不應(yīng)迷信古人。應(yīng)該心中有個自己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拿它去衡量一切作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像叫花子討求殘羹冷炙一樣,毫無意義而且應(yīng)該羞愧的。”沒有批判力,沒有屬于自己的獨到見解,一味地服膺和尊敬,有時恰恰意味著對作者的冒犯和不敬,事實上,這樣的讀書亦是與“互證”背道而馳的,其效果也適得其反。孟子云:“盡信《書》,不如無《書》?!蹦舜酥^也。
質(zhì)疑,固然重要,但前提是必須讀懂、悟徹。古人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彼纬袀€叫陳正之的人,很想成為一個學(xué)問家。他讀書貪多求快,但學(xué)到的東西很少。有一回碰到朱熹,便求教于朱熹。朱熹據(jù)其弱點勸他:以后讀書,每次只讀50字,連讀兩三百遍,每次皆用腦思之,陳正之用此法一試,果不其然,后來也真的成了大學(xué)問家。“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毙湃唬?/p>
古人曾將讀書的境界概括成三種:“少年讀之,如隙中窺月;中年讀之,如庭中望月;老年讀之,如臺上玩月?!币牢业睦斫猓瑫系奈淖种皇亲髡邽樽x書人提供的造“月”材料,真正的“月亮”還要你自己點起靈魂的火爐,憑著你人生閱歷的火焰,去熔煉,去重新塑造。也只有如此,你才算真正擁有了一輪皓皓明月。細(xì)細(xì)回味,這不就道出了“互證”讀書的真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