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在結(jié)尾寫道:“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边@里出現(xiàn)了兩個“幸福”。對于小女孩是否真正獲得了幸福,學(xué)生爭議頗大。部分學(xué)生認(rèn)為小女孩最終獲得了幸福。因?yàn)樗R死前幻想到那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在現(xiàn)實(shí)中無法實(shí)現(xiàn)的,所以,她“嘴上帶著微笑”,帶著“幸?!钡幕孟肴チ?,徹底擺脫了寒冷、擺脫了饑餓和痛苦。對于小女孩來說,生不如死,死亡未嘗不是一種好的解脫,所以,說是幸福的。但筆者認(rèn)為,小女孩這種所謂的幸福是一種含淚的笑、帶血的痛,更是一種無言的控訴、絕望的唱響。
一、幻滅的“幸?!薄篮迷竿慕^唱
小女孩追求幸福的過程也是她美好愿望一次次幻滅的過程。寒冷和饑餓折磨著她,于是她想到了火爐和烤鵝。當(dāng)火柴熄滅,幻象也隨之消失,標(biāo)示著小女孩最起碼的物質(zhì)追求化為泡沫。于是,她轉(zhuǎn)而追求精神上的撫慰,幻想到了圣誕樹和奶奶,幻想中得到了歡樂和關(guān)愛。而這種精神追求也是極其脆弱的,正如小女孩彌留之際所說“火柴一滅就會不見的?!庇谑牵∨⒆隽俗詈蟮囊唤z努力,渴望通過一大把火柴來留住這幻想中的最后一絲幸福!所以說,小女孩的“幸?!敝皇墙⒃谶@一次次火柴的短暫閃爍之中,是追求美好愿望的絕唱,當(dāng)火柴熄滅,一切也就隨之幻滅。
二、覆滅的“幸福”——世態(tài)炎涼的悲歌
在本課短短語言文字所展示的十九世紀(jì)丹麥的社會畫卷中,充斥著兩個字——冷漠。從她穿過馬路時差點(diǎn)被奔馳的馬車撞死,僅剩一只鞋被小男孩淘氣地拿走,“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文本中到處流露出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人情的冷淡?!靶腋!钡厮廊サ牟粌H僅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而是千千萬萬個像小女孩一樣窮苦的人。社會的冷漠、家庭的無情,已逼得小女孩走投無路,只能蜷縮于墻角,靜靜地等待、等待……她多么渴望能得到人們的同情和幫助,哪怕是只買她一根火柴;她多么渴望得到親人的疼愛和呵護(hù),哪怕是一個虛幻的擁抱……可沒有!如此社會環(huán)境下,這樣幼小的生命就只有夭折。小女孩的“幸福”展示的不僅僅是一個生命幻滅的歷程,更是整個社會人性的覆滅、靈魂的扭曲,是一支世態(tài)炎涼的悲歌。
三、毀滅的“幸?!薄ǖ耐旄?/p>
從“雪花落在她的金黃色的長頭發(fā)上,那頭發(fā)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薄啊幸粋€什么人快要死了?!薄伎梢钥闯鏊龑γ篮梦磥淼目释?!就是這樣一朵生命之花未曾開放,卻先凋零。作家安徒生讓微笑綻放于小女孩的面龐,卻讓痛苦凝結(jié)于讀者的心底。她的“幸?!本故且晕ㄒ坏纳鳛榇鷥r的,圣誕節(jié)的夜晚本是萬家團(tuán)圓,人們最為歡樂和幸福的時刻,而小女孩卻悲慘地死去,被寒冷和饑餓折磨而死,被社會的黑暗無情吞噬。正是這樣一種“幸?!?,這樣一朵不該凋零的生命之花,這樣一曲生命的挽歌,刺痛著每一個讀者的心,從而引起人們的反思和警醒。
總之,小女孩的“幸?!笔潜硐?,痛苦才是實(shí)質(zhì)。作家安徒生正是把這個美好的生命置身于新年之夜,帶著微笑“幸?!钡刈呦蛩劳?,以喜襯悲,揭示出了其深層次的悲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