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計算粗心、易出錯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常見的現象。仔細分析,出現這些現象,一般有這樣幾種心理因素:(1)學生對計算不感興趣。(2)學生對數學計算的感知不正確。計算題由數字和符號組成,比較枯燥,容易引起知覺錯誤。(3)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筆算是心智活動與肢體活動的集合,要邊看邊寫,邊回憶法則邊計算,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制約了注意力的集中、分配與轉移,往往顧此失彼。
要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算心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能改善學生的運算心理,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一、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激發(fā)內在動力
1.聯系實際,應用教學計算知識
聯系學生感興趣的事件或生活里的現實問題教學計算,不僅有利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發(fā)揮經驗對數學學習的支持作用。更重要的是,學生從中能夠感受到學習計算是基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體會正確計算的意義和價值,進而產生認真的內在動力。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時,教師先出示主題圖,小星說,我有50張郵票,小梅說,我有26張郵票。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小星和小梅一共有多少張郵票?
師:會列式嗎?
生:50+26。
師:還能提出不同的問題嗎?
學生分別提出: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張?小梅比小星少多少張?小星和小梅相差多少張?
師:這幾個問題有什么聯系?
生:都是用減法計算。
生:列式都是50-26。
師:50-26,你會算嗎?
生:(學生異口同聲)會!
教師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完成計算……
在相關信息呈現后,教師放手讓學生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從具體情境進入數學思考,在引導學生認識不同問題之間內在聯系的基礎上呈現算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感悟到算式是這一類問題情境的模型,計算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當計算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要時,責任感自然也會伴隨計算的始終。
2.增強計算練習的興趣
爭強好勝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傳統(tǒng)的“奪紅旗”“開火車”等比賽活動,是伴隨學生成長的保留節(jié)目。這些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增強計算的趣味性和計算的責任感。在注意練習形式之趣的同時,我們還充分利用計算中數與運算的特點,用內容之趣吸引學生,讓學生獲得對計算的良好心理體驗。如,在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訓練時,我們可以借助類似15×15=225,
25×25=625,35×35=1225等特殊運算,挖掘12×12=144與11×13=143之間的內在聯系等,激發(fā)學生對計算練習的愿望。
二、精心設計練習內容,培養(yǎng)學生細心計算的習慣
1.設計對比練習,培養(yǎng)學生細致感知、看清數字、認準符號的習慣
如,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時,我們可以設計如下一組練習,培養(yǎng)學生計算時看清數字、仔細抄題的良好習慣,促進計算技能的形成:
16+53 32+29 93-42 86-17
16+35 23+29 93-24 68-17
2.設計改錯練習,滲透計算細心習慣的培養(yǎng)
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常出現把算式中的數字、符號抄錯的現象。如,把“+”誤寫作“-”,把“56”寫成“65”,把“24×3”抄成“23×4”等。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會忘記把暫時不參加運算的部分抄下來。練習時,經常呈現一些典型的錯例,讓學生糾錯、改錯,通過信息的不斷刺激,幫助學生養(yǎng)成細心計算的習慣。
三、定期檢測,增強計算學習的信心
依據基本計算技能的教學目標,我們可經常性地安排計算測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計算狀況,看到進步、增強信心,找到問題、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提高計算水平。蘇教版教材在計算內容中,經常通過色塊呈現一些綜合練習,用來檢查學生計算技能的發(fā)展水平。練習時,安排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反饋,并統(tǒng)計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計算速度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當然,學生計算出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心理方面的原因,還有認知缺陷、不良習慣等。出錯后,讓學生陳述出錯的“理由”,弄清出錯的原因,這樣才能知道學生真正的困難,進而創(chuàng)造合適的外部環(huán)境,促使學生實現“自我否定”,強化學生的運算心理,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