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廣鳳
【摘要】 學習活動是學習對象個體之間相互幫助、相互補充、深入合作、深入互助的實踐過程,具有集體性、群體性、互助性、雙邊性. 互助合作教學是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 本文作者結合相似形教學活動,對互助合作教學活動開展進行淺顯闡述.
【關鍵詞】 初中數學;相似形;互助合作;教學活動;開展
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相互幫助、相互補充、深入合作、深入互助的實踐過程,具有集體性、群體性、互助性、雙邊性. 新課改成為學科教學“主旋律”,素質教育成為學科教學“主趨勢”,學習對象的互助合作能力培養(yǎng)成為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之一. 初中階段學習對象的學習能力和思想品質處于“積淀”時期,教師更應貫徹落實新課改要求,樹立學生為核心,能力為要義的教學理念. 互助合作能力,已成為學生應具備的“三大能力”之一. 學生作為社會的客觀存在體,既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互動,又離不開他人幫助支持. 本人現結合相似形教學活動,對互助合作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淺顯闡述.
一、挖掘相似形情感因子,奠定互助合作基石
在互助合作中部分初中生受內在情感因素制約,經常“游離”于互助合作教學活動之外,參與程度不深、合作意識淡薄、互助情感較淡. 新改版的蘇科版相似形章節(jié)內容更加具體、案例更加生動、問題更加趣味,這些為培養(yǎng)初中生能動合作情感提供了“條件”. 因此,教師應將情感激發(fā)作為首要“工程”,在認真研析相似形內容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相似形豐富情感因素,利用相似形知識內容的生活性、趣味性、實踐性、探究性等特性,搭建合作學習的良好教學情景,提振初中生積極學習情感,奠定情感“基石”. 如“比例線段”教學中,教師針對該節(jié)課“比例線段的性質”這一教學內容,準備組織開展合作探析教學活動,為保證合作效果,教師設置了“王星在早上九點鐘測得自己在太陽下的影長為2.5米,如果他現在準備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你能幫他出出主意嗎?”,貼近初中生認知“敏感區(qū)”,產生積極學習情感,從而主動深入地參與到合作探析“比例線段的性質”知識點活動之中.
二、緊扣相似形關鍵要義,傳授有效互助合作精髓
筆者深刻體會到,互助合作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是為了發(fā)揮集體智慧和力量,幫助全體學生深刻掌握教學的重點,有效解決教學的難點,全面獲取教學的要義. 教師在相似形章節(jié)教學中,要緊扣相似形章節(jié)的關鍵要點和學生的認知難點,組織學生組建互助合作學習小組,在教師循序漸進的指引下,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形式,有的放矢地探析相似形章節(jié)內容重點、學習難點以及認知疑惑處,讓學生在掌握相似形內容要義的基礎上,掌握互助合作的學習方法. 如在“如圖,四邊形ABCD是梯形,其中,AB∥CD,AB ∶ CD = 3 ∶ 1,EF是中位線,求出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與梯形ABCD面積的比”案例教學中,教師采用互助合作教學方法開展案例教學活動,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學生個體自主探析問題條件,指出:該問題中涉及梯形和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
教師要求學生組建合作探析小組,互助合作探析解題思路,指出:“要求出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梯形ABCD面積的幾分之幾,可以利用梯形和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分別求出每個陰影部分的面積,然后將陰影部分面積相加,與梯形ABCD進行比較,從而求出其結果”.
教師針對學生所得解題思路,強調指出:“求取面積時要正確利用梯形和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
學生開展解題活動,組織同桌之間互相批改并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解題思路以及解答活動,小組討論歸納解題策略.
三、創(chuàng)新互助合作方式,拓展互助合作深度
常言道,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關鍵在于教學方法要得當. 但筆者發(fā)現,部分初中數學教師開展互助合作教學活動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以“教師引導,同桌合作”這一單一方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初中生合作學習的程度不深,效果不明顯. 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互助合作教學活動時,要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實際、課堂環(huán)境,樹立發(fā)展的理念,創(chuàng)新的手段,針對不同課堂要素實情,設置師生互助合作、同桌互助合作或學習小組合作等互助合作方式,推進互助合作教學的“進度”和互助合作學習活動的“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互助合作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在運用時,必須樹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教學理念,將互助合作方式有效融合,相互滲透. 四、運用積極評價指導,提升互助合作水準
教師在學生群體互助合作學習活動中,擔當著掌握和調控互助合作學習活動進程和方向的“舵手”角色. 教師要借助于評價指導教學手段,對初中生互助合作學習活動過程進行肯定評判、科學指導、積極評價、深入指導,提出其前進“方向”和解析方法,讓學生互助合作學習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 如在評講“如圖,在△ABC 中,若AD = 2,BD = 4,∠ACD = ∠B,求AC的長度是多少”活動中,教師借助于評價手段,先對初中生合作探析活動予以肯定和表揚,然后引導學生分析解題過程,提出啟示性話語,引導學生深入反思和剖析合作解析得失,學生認識到:“解題時未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建立等量關系式”. 此時,教師向學生指出“應將AC作為△ABC和△ACD之間的等比中項”,組織學生進行整改活動. 初中生在教師積極評價指導過程中,既認識了自身合作解析不足,同時,又促進了互助合作情感的增強以及正確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總之,新課改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加與時俱進的目標要求. 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借助于互助合作活動的形式,將社會交際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促進初中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