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加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yīng)的變動。”教學本身具有的生命力賦予了課堂豐富性和生成性,使其必然出現(xiàn)許多“教學意外”;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的意外突發(fā)事件,捕捉偶發(fā)的教育契機與智慧火花,可讓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教師要及時捕捉來自學生課堂上的“節(jié)外生枝”,在學生的質(zhì)疑、爭論之中發(fā)現(xiàn)謬誤中蘊涵的創(chuàng)意見解,荒誕中包含的合理想象,讓課堂上的“教學意外”受到關(guān)注,得到利用,產(chǎn)生價值。
那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生成瞬間該如何把握呢?下面筆者就在執(zhí)教語文課中的案例與大家探討。
一、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有效發(fā)揮,把握生成瞬間
課堂中學生的疑問與教師預設(shè)的情境有很大的區(qū)別,甚至意愿相背,這樣的教學情境時常發(fā)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行是知之路,學非不明”,這說明“問”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學生的疑問,在解答疑問的過程上讓學生有一番覺悟與長進。有效地利用學生的疑問,把握住生成的瞬間,從而開啟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峽》是酈道元的一篇山水游記。我讓學生聽錄音示范朗讀。聽完朗讀之后,有學生問句中的“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中的“裳”是讀“shāng”還是讀“cháng”。我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各抒己見,莫衷一是。此時,我表揚了學生學習細心的好習慣,接著講了“裳”字的古義及讀音:古代的衣服,上曰衣,下曰裳。“衣”是上衣;“裳”,古人專門用來遮蔽下身的衣服,古代男女都可以穿著下裳。例如杜甫《石壕吏》中的“出入無完裙”中的“裙”就指下裳。漢以前稱“裳”,漢以后多稱“裙”。這一生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既有探究意識的肯定,還包括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二、利用情境對比,把握生成瞬間
學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用“情”感化出來的。要想讓學生成為一個真正有益于社會的人,首先要教會他們?nèi)绾巫鋈?,培養(yǎng)他們的情商。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教師可利用有限的課堂資源,以文本為載體,通過文本內(nèi)容與學生現(xiàn)場表現(xiàn)相聯(lián)系,把握生成的瞬間,對學生情感教育。
《傷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最后是“泯然眾人矣”。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的原因。在思考的過程中,有幾位學生心不在焉。其中有幾名學生天資聰明,但對學習不重視,平時貪玩,不扎實,靠小聰明取得較好的成績。我點名讓其中的一位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憑他的小聰明,當然難不住他:“方仲永的父親貪小便宜,沒讓他受到后天的教育,他只是憑天資聰明來取得暫時的才能。”我順勢向全班學生說:“同學們,你們與方仲永的天資相比怎樣呢?你們?nèi)绻险n不認真思考,學習不努力,受后天教育的機會不白白浪費了嗎?結(jié)果會怎樣呢?”這樣一說,上課不聽講的學生臉上紅了,馬上知道自己的錯誤,坐得端端正正,聚精會神起來。從這些學生的表情看得出來,他們在自我反省。
三、挖掘?qū)W生錯誤資源,把握生成瞬間
《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中提到:“要使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闭Z文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去理解文本,深入體驗文字背后蘊涵的豐富意蘊。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由于局限于自身的生活體驗和閱歷,或是忽略了文本作品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往往對文本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甚至錯誤。此時,教師要及時捕捉、挖掘“錯誤”契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或是引導學生對自己錯誤的思維過程加以修正,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探討,讓學生與文本之間重新“對話”,從而生成新的教學資源,使學生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從而體現(xiàn)動態(tài)的生成性教學。
教學《背影》一文時,在分析完文章主要內(nèi)容后,我讓學生談?wù)劯赣H的形象。個別學生說父親對孩子很溺愛。文中的“我”已二十歲了,還執(zhí)意送“我”到車站,應(yīng)該讓“我”自己去;還有學生認為父親爬月臺買桔子是不雅行為(這個問題早有學生在爭論),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從這兩問題可看出,學生的認識出現(xiàn)了偏差,甚至是錯誤。我抓住這個點,問學生:“父親真是溺愛孩子嗎?父親是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嗎?請結(jié)合當時作者的家庭環(huán)境與父親的急切心情來理解這兩種行為?!睂W生經(jīng)過討論明白:“兒子是父親的精神寄托,父子離別前,想通過力所能及的事來表達對兒子的不舍與關(guān)愛;正是父親對兒子的感情,所以才急切地去買桔子;他只想盡快地為兒子買到桔子,以免堵車或晚點什么的,其他的都沒考慮太多,這個行為更能說明父親的心情?!?/p>
錯誤的價值有時并不在于錯誤本身,而在于師生從中獲得新的認識和感悟。課堂上只要教師理智地對待突發(fā)的課堂“錯誤”,靈活地調(diào)整教學預設(shè),有效引導,機智糾錯,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列入學習內(nèi)容,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對錯誤的糾正過程中獲得新的感悟,生成正確的認識,使課堂煥發(fā)新的活力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