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亭
自理學說指導小兒靜脈輸液62例療效分析
李秀亭
目的 探討應用自理學說指導靜脈輸液的患兒的臨床療效。方法 62例需要靜脈輸液的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32例)及對照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靜脈輸液護理及相關知識指導, 觀察組運用自理理論對患兒及母親進行護理。出院前評估兩組患兒母親對靜脈輸液相關知識知曉度以及小兒輸液的及時性。結果 觀察組母親對靜脈輸液相關知識知曉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或<0.01);在要求時間內(nèi)完成的液體袋數(shù)方面觀察組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結論 將Orem自理理論應用于小兒靜脈輸液中, 可明顯提高母親對小兒靜脈輸液相關知識的熟知度, 從而提高輸液的及時性, 并且可提高患兒靜脈輸液的安全性, 降低小兒靜脈輸液的風險及不良反應。
自理理論;靜脈輸液;嬰幼兒
靜脈輸液是利用大氣壓和液體靜壓原理將大量無菌液體、電解質(zhì)、藥物由靜脈輸入體內(nèi)的方法[1]。靜脈輸液是臨床常用的給藥方式, 尤其是小兒。小兒生病時口服用藥不配合、易吐出引起藥量不準確。強行喂藥容易引起嗆咳, 有窒息的危險。小兒肌肉組織不發(fā)達, 肌內(nèi)注射容易損傷肌纖維,尤其3歲內(nèi)的小兒臀大肌內(nèi)注射易至蛙足腿。因此, 靜脈給藥是小兒最常用的給藥方式。靜脈給藥是一個較長時間的持續(xù)給藥過程, 通常需要3~5 h, 甚至更長, 在給藥期間患兒不停變換各種姿勢和體位, 甚至哭鬧、躁動不安, 有時還要家長舉著液體瓶來回走動才能完成靜脈給藥過程。由于家長缺乏靜脈輸液的相關知識, 患兒所有的不配合行為都可能隨時改變液體的滴速, 引起液滴不暢, 液體外滲, 增加液體滴速不恒定性, 使藥物不能勻速按時輸入。如何使患兒能準確、及時、安全的靜脈用藥, 一直困擾著兒科醫(yī)護工作人員。美國護理學家Dorothea.Orem[2]提出自我護理是人在每日的現(xiàn)實生活中為維持生命健康、正常的成長及完整狀態(tài)而采取的一些有目的的活動。作者根據(jù)患兒及家屬的需求, 在住院不同時間采用三個系統(tǒng):全補償系統(tǒng)、部分補償系統(tǒng)、輔助教育系統(tǒng), 給予不同的護理指導, 提高了患兒家屬對靜脈輸液相關知識的熟知度、家屬照顧靜脈輸液患兒的能力和患兒靜脈給藥的安全性?,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2例為2014年1~10月入住本科的患兒, 男30例, 女32例。年齡6個月~3歲。肺炎35例, 腸炎17例, 病毒性腦炎10例。將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30例, 兩組患兒均主要由母親看護。兩組患兒母親年齡、文化程度、智力、照護嬰兒能力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靜脈輸液巡視流程進行巡視。觀察組在常規(guī)巡視基礎上, 運用自理理論評估患兒母親的照護能力, 根據(jù)每例患兒的具體情況及母親的照護能力采用不同的護理系統(tǒng), 對母親進行靜脈輸液相關照護指導。兩組患兒由5年以上的責任護士在執(zhí)行單上記錄每袋液體的輸入時間, 并統(tǒng)計。
1.2.1 完全補償性護理 患兒初次接受靜脈輸液或新住院的患兒, 母親對患兒病情及靜脈輸液相關知識不甚了解, 感到焦慮, 不知所措[3], 一方面擔心自己孩子的病情, 一方面擔心護士能否給孩子一針穿刺成功。患兒也因生病不適, 接受穿刺引起的疼痛不適等哭鬧不安, 加重母親的焦慮不安情緒。患兒所有的治療需求都由責任護士來完成, 包括液體的滴速、液體外滲、患兒躁動引起輸液管打折導致液體不暢及患兒不斷變換姿勢引起液體靜壓的改變而至液體滴速變化,護士應耐心觀察, 采取有力措施, 確保患兒輸液安全, 減輕母親的焦慮。
1.2.2 部分補償性護理 患兒有過靜脈輸液的經(jīng)歷及患兒住院2~3 d后, 患兒病情有所控制, 母親情緒平穩(wěn)并接受患兒生病的事實, 有進一步了解患兒病情并參與治療的需求及能力, 但缺乏有關知識。護士應針對每個患兒的具體病情及母親的接受能力, 制定護理措施。耐心向母親宣教, 比如肺炎患兒應控制液體速度、腸炎補液速度適當快些、腦炎患兒甘露醇的滴注速度及時間等。使患兒或其他家屬了解有關知識信息, 主動參與患兒的治療護理, 協(xié)助責任護士更好地完成患兒的各項治療護理。
1.2.3 支持教育系統(tǒng) 患兒住院的任何時間護士應隨時向患兒母親及其他家屬提供有關患兒病情及治療的信息, 給予患兒母親的情感支持及信息支持稱為支持教育。WHO指出21世紀個體、家庭和社會在決定和滿足其健康需求方面將扮演著重要角色, 自我護理已成為一個新的發(fā)展趨勢, 教會自理知識和技術是對護理人員新的要求[4]。作者根據(jù)每例患兒的具體病情及母親的接受能力, 指導母親自己照護患兒, 提高母親照護患兒的能力, 提高患兒靜脈輸液的安全性。①輸液速度相關因素。液體的輸注速度和疾病的性質(zhì), 藥物的作用性質(zhì)、個體耐受力等有關系。心臟、肺部疾病輸液速度要慢。腹瀉脫水者則要快速補充血容量。腦炎用甘露醇降顱壓時, 一般要求20%甘露醇靜脈滴注時間≤30 min, 若滴速過慢則起不到降低顱內(nèi)壓的效果或效果不佳。阿奇霉素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 容易引起腹疼、惡心、嘔吐等, 宜緩慢滴注,或滴注前進食。同時阿奇霉素的個體耐受力有很大差別, 可根據(jù)患者的耐受度調(diào)節(jié)速度 。每次給患兒換液體瓶時告訴母親該瓶液體每分鐘滴數(shù)以及大約輸注時間和其他注意事項并記錄。②輸液速度影響因素。液體瓶與輸液部位之間的垂直距離影響輸液速度, 患兒哭鬧, 家屬抱著患兒不停的晃動、換人、做起、站立等, 甚至把患兒托起高于液體瓶時容易使滴管倒立引起空氣栓塞?;純嚎摁[不安, 經(jīng)常變換各種姿勢、體位等容易引起輸液管道擠壓、扭曲等, 液體滴速也隨之受影響。要隨時觀察, 注意調(diào)整, 保證液體相對均速輸入。藥物的粘度、濃度、性質(zhì)等也影響液體輸入速度。③液體不暢的原因。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患兒躁動導致的輸液管道打折、扭曲、擠壓等;其次是液體袋位置過低, 輸液部位自行抬高使液體靜壓降低;還有針頭阻塞, 針頭脫出血管外, 輸液局部溫度過低所致靜脈痙攣。④液體外滲及靜脈炎。嬰兒皮下脂肪相對較多, 皮膚比較松弛, 液體外滲觀察有一定難度,尤其穿刺部位在四肢時, 冬天有衣服覆蓋, 護士經(jīng)常查看會引起患兒哭鬧(誤認為給打針), 指導母親協(xié)助觀察比較好。告訴母親經(jīng)常查看患兒的穿刺肢體, 如發(fā)現(xiàn)穿刺部位皮溫明顯降低、比平時肉多時要挽起衣褲袖進行兩側肢體對比, 發(fā)現(xiàn)穿刺側肢體比對側明顯腫大時說明有液體外滲。穿刺局部有硬結、紅腫, 疼痛(患兒哭鬧, 抓穿刺部位)說明可能有靜脈炎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 包括兩個方面:①出院前對患兒家屬(母親)進行相關知識測評。測評內(nèi)容包括4項, 即患兒病情、輸液速度、液體不暢、液體外滲。每項內(nèi)容有熟悉、了解、部分了解3個標準, 有責任護士給予評判。②出院后根據(jù)執(zhí)行單統(tǒng)計兩組患兒的液體總袋數(shù), 分別統(tǒng)計兩組患兒在要求時間內(nèi)完成的液體袋數(shù)及提前完成或延遲完成的液體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shù)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患兒母親對靜脈輸液知曉度高于對照組, 問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在要求時間內(nèi)完成的液體袋數(shù)比較,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1 出院前兩組患兒母親對靜脈輸液知曉度比較[n(%)]
表2 出院后兩組患兒滴速恒定性比較[n(%)]
3.1 Orem自理學說原理 Orem自理學說是一種護理哲理,闡明自理是人類的需求。自我護理被定義為個體有意識地采取行為來調(diào)節(jié)和保持健康、功能和完好狀態(tài)。這種行為并非與生俱來, 而是要通過積極地參與到對自我的照護中學到的行為[5]。照護幼兒更是人類的本能和天性。為了寶寶健康成長, 每個家長尤其母親都有自己照護孩子或獲得自己照護孩子能力的需求。Orem理論的人類三種自理需求在這里歸納為:一般照護需求、健康不佳時的照護需求、促進健康的照護需求。Orem自理學說強調(diào)護士的任務在于增進母親自我照護嬰兒的能力, 調(diào)動和激發(fā)母親的主觀能動性, 結合患兒病情及母親的接受能力給予知識和技術上的指導, 使其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治療和護理中來。
3.2 Orem理論可明顯提高母親對患兒疾病及靜脈治療知識的認知度, 并能提高患兒液體輸入的勻速穩(wěn)定性, 從而提高患兒靜脈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表1結果可以看出, 觀察組母親對各項知識的熟知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運用自理理論指導母親參與患兒靜脈治療, 根據(jù)患兒住院部同時期及母親的接受能力, 提供相應的護理系統(tǒng), 尤其是不分補償和輔助教育系統(tǒng), 可充分調(diào)動母親的主觀能動性, 使其從焦急的等待治療轉(zhuǎn)換到主動參與孩子的治療護理中來。自理學說強調(diào)護士的工作在于增強母親的照護能力。同時母親照護嬰兒必須有專業(yè)護士傳授給母親所缺乏的照護知識和技術,要求護士必須耐心、不厭其煩的指導傳授, 直至母親滿意。
表2結果可見患兒液體勻速輸入明顯提高, 家屬遵醫(yī)行為增強。不論液體過快或過慢輸入都會影響治療效果或產(chǎn)生輸液危險。對照組患兒家屬有著急完成輸液自行加快輸液的行為, 觀察組沒有。
在這里自理學說強調(diào)母親自我照護嬰兒的能力, 幫助母親正視自己的照護缺陷, 發(fā)掘母親照護孩子的潛能, 引導母親參與到孩子的治療及護理中來, 成為維護和促進健康的主體。作者利用Orem自理理論引導母親參與到患兒的靜脈治療中來, 使其從焦急的等待患兒治療到主動參與患兒健康維護, 和諧了護患關系, 明顯提高了患兒靜脈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 對促進患兒健康恢復有很大幫助。
[1] 李小萍.基礎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6:254.
[2] 李小妹.護理學導論.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129-132.
[3] 王歡, 郭文毅, 席淑新.先天性青光眼母親真實體驗的質(zhì)性研究.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7):644.
[4] 沈?qū)?2000年的護理展望.國際護理學雜志, 1995(1):12-14.
[5] 張金娥, 黃金月, 尤黎明, 等.電話干預對結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12):1076.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by self-nursing theory in guide for 62 infantile intravenous infusion cases
LI Xiu-ting.Shandong Yangxi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Binzhou 2518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lf-nursing theory in guide for infantile intravenous infusion.Methods A total of 62 children need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ing and related knowledge gui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ursing for mothers and children by self-nursing theory.Evaluation was made on awarenes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related knowledge in mothers and timeliness of infantile infusion before hospital discharge.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mother awarenes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related knowledg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r P<0.01), and its infusion liquid bag amounts in required time was also better then the control group (P<0.01).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Orem self-nursing theory in infantile intravenous infusion can remarkably improve mother awarenes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related knowledge, timeliness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reduce risk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infantile intravenous infusion
Self-nursing theory; Intravenous infusion; Infant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54
2014-12-24]
251800 山東省陽信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