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鵬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濃厚的讀書興趣的。下面談一談我在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精選好書,激發(fā)讀書興趣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選擇圖書方面,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一些有鑒賞性、趣味性、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讀物,推薦給學生。低年級學生閱讀的《窗邊的小豆豆》《夏洛的網》,就是極富有兒童情趣的讀物,孩子們能夠體會到愛與生命的真諦。《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高年級學生閱讀《綠山墻的安妮》時,深深地被那個極富想象力,聰明又善良的主人公安妮所感染;《斑羚飛渡》中一個個感人的動物故事曾使一些學生潸然淚下……精彩紛呈的文學作品,無疑會激發(fā)起學生的讀書興趣。
二、方法指導,提高閱讀實效
在閱讀課里,我根據具體的閱讀目標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如精讀與略讀、朗讀與默讀、速讀等。如,在指導學生閱讀《魯濱孫漂流記》時,我把這本書的內容高度壓縮后,以填空題的形式出示給學生,既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故事內容,又考查了他們對這本書的了解程度。我又通過精讀“魯濱孫造獨木舟”等片段,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掌握精讀的方法。深層次的閱讀時,某些觀點、某些靈感閃現時,及時把它寫下來,長此下去,定會提高他們的閱讀感悟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榜樣引領,推進閱讀進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課堂上,教師能旁征博引各類經典名著,好詞佳句能隨口娓娓道來,如數家珍,讓學生從老師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讀書的價值與文學的魅力。學生會因為老師的博學多才而發(fā)自內心地敬佩老師。“親其師,信其道”,學生也會因此而愛上讀書的。因此,我特別注意與學生共同閱讀,凡是我要推薦給學生的書,我先必自讀,對書中的精彩片段了然于心。只有教師自己課外閱讀知識豐富,對經典作品有很好的理解,才能帶動全體學生,讓學生學會欣賞意境優(yōu)美的篇章,培養(yǎng)健康的讀書興趣。
四、個性積累,品味閱讀成果
閱讀教學,從形式到內容,盡量讓所有的活動都富有情趣,而且讓學生自己體驗到讀書的快樂,比如,學生的讀書積累本,讓學生自己給它起個既形象又有內涵的名字。有的叫“文苑集萃”,有的叫“大觀園”等。這無疑會大大激發(fā)學生讀書積累的熱情,使讀書的興趣更持久,閱讀的鑒賞力、感悟力也會隨之提高。
參考文獻:
林玉芝.加強課外閱讀提高語文水平[J].黑龍江教育,2002(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