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遠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降鈣素原水平(procalcitonin,PCT)對ICU危重患者抗菌治療的指導價值。方法: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間我院接收治療的ICU危重感染患者108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將10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4例患者。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治療,觀察組患者按照PCT水平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療,其中血清PCT<0.25μg/L采用非抗生素治療,血清PCT≥0.25μg/L使用抗生素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住院天數、死亡率。結果: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CRP、WBC計數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CRP、WBC計數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RP、WBC計數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死亡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PCT是一種能較好地檢測ICU危重患者感染水平的指標,對于抗生素運用具有指導作用。
[關鍵詞]血清降鈣素原;ICU;抗菌治療;指導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200(2015)01-053-03
感染是ICU患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容易導致呼吸、循環(huán)、腎臟等多臟器系統(tǒng)受到損害,是造成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垢腥究股氐牟缓侠響貌粌H會導致耐藥菌株不斷增加,也會造成衛(wèi)生資源的浪費。因此需指標來指導抗生素合理應用,血沉、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白細胞計數等炎性指標可用來判斷細菌感染程度,但是這些指標的特異性和敏感度不高,缺乏早期診斷特異性。降鈣素原是一種診斷細菌性感染的新指標,具有較高的特異度和靈敏度。本文探討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對ICU危重患者抗菌治療的指導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間我院接收治療的ICU危重感染患者,剔除ICU住院時間<24h者;真菌感染患者;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選取108例患者,其中男72例,女36例。年齡為55-82歲,平均年齡(64.1±4.8)歲。其中重癥肺炎45例,腹部手術33例,多發(fā)性創(chuàng)傷25例,其他5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將10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4例患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1.2.1抗生素使用方法(1)觀察組患者入院后1、5、7、10d對其血清PCT進行檢測,根據患者血清PCT水平決定是否對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療。當患者血清PCT<0.25μg/L時不給予抗生素治療。當0.25μg/L≤PCT<0.5μg/L時給予使用抗生素治療。當PCT≥0.5μg/L時,強烈建議給予抗生素治療。當患者血清PCT<0.25μg/L時停止使用抗生素。(2)對照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方法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標準決定,使用時間為10-14d。當患者檢驗指標、臨床癥狀顯著緩解時停止使用抗生素。
1.2.2PCT測定方法取2mL靜脈血,分離血清后儲存于-20℃的環(huán)境中待測。采用免疫發(fā)光法測定血清PCT含量,儀器和試劑由德國BERTHOLD診斷公司提供,使用PCT KRYPTOR/時間分辨免疫增強發(fā)射分析技術對PCT進行定量檢測,操作嚴格按照說明進行。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天數、死亡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結果用(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CRP、WBC計數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CRP、WBC計數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RP、WBC計數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指標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死亡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重癥監(jiān)護病房感染是造成重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診斷、準確的評估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檢測感染的臨床指標較多,病因調查、病原學經檢測、細胞因子水平等均可進行檢測,但是由于檢測時間過長或某些檢測指標缺乏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因此無法快速有效地衡量患者是否感染細菌。因此臨床需要特異性和敏感性較高的指標來指導抗生素使用,減少耐藥菌群的產生和抗生素的濫用。PCT對細菌感染具有較強的特異性,嚴重的敗血癥或細菌感染患者,在并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臨床表現(xiàn)或免疫抑制時血清PCT濃度就已經大大增加,病毒感染、手術創(chuàng)傷、非細菌感染、局部細菌感染等引起的全身嚴重反應并不會造成PCT明顯升高。PCT是一種膿毒癥誘導蛋白,它是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肽物質,含有116個氨基酸,分子量在13000左右。PCT是降鈣素的前體蛋白,在機體內外都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健康人體內PCT濃度很低,成人約為10-50pg/mL,幾乎不能檢測到。但是由于PCT的產生受到細菌毒素和多種炎癥性細胞因子的調節(jié),其中細菌內毒素對誘導其產生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是嚴重細菌感染早期的較敏感的特異性診斷指標,對細菌感染的鑒別診斷及判斷預后等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RP、WBC計數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死亡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黃偉平等人的研究結果相同。臨床中運用PCT檢查能夠相對準確的對患者的感染程度做出判斷,可以為醫(yī)師用藥進行指導,通過檢查能夠避免抗生素濫用情況的發(fā)生,也能夠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降低醫(yī)療費用,從而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有研究指出一些重癥感染患者沒有表現(xiàn)出較明顯的血漿PCT水平升高,甚至某些敗血癥患者的血漿PCT水平也較低,但在某些非傳染性疾病中PCT水平可能會升高。考慮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危重患者身體的營養(yǎng)狀況較差,特別是某些老年患者對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因此對于PCT的臨床應用必須結合臨床評估,最終決策必須根據臨床醫(yī)師對患者的癥狀、輔助檢查、體征等綜合評估結果做出決定。
綜上所述,PCT檢查是一種能夠較好檢測ICU危重患者感染水平的指標,對于抗生素的運用具有指導作用,可以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