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志強
孝心通訊錄
文/江志強
父親沒念過書,不識字,辛辛苦苦把我們拉扯大,不容易。如今,我們都在城里工作,常年不在他的身邊,怪掛念的。
為了方便聯(lián)系,去年大姐回鄉(xiāng),給父親裝了一部座機電話,把子女和親朋好友的手機號碼寫在一張紙上,貼在電話旁邊的墻上。
然而,一個月過去了,從來都是我們打電話回家,始終沒接到過父親的電話,我們就向父親詢問原因。
原來,大姐給父親抄寫的親友通訊錄,使用“姓名+手機號碼”的格式,而父親只認得阿拉伯數(shù)字,不認得各人的姓名。遇到急事,只好把鄰居王二叔找來幫忙。如此一來,父親嫌麻煩,對這部電話敬而遠之。
沒過多久,二姐回鄉(xiāng),為父親重新整理了親友通訊錄。她征詢了父親的意見,根據(jù)父親的習慣,將通訊錄進行了排序。比如,大姐排在第一位,二姐排在第二位,我排在第三位,二叔排在第四位……
經(jīng)過二姐巧妙的改動,父親果然給我們打電話了,我們都為接到他的電話而興奮不已。
然而,僅僅過了兩個月,父親的電話又少了。
原來,父親的年齡大了,眼神不太好,記性也不太好,每次打電話,都對著墻上的通訊錄看了又看,找了又找,眼都看花了。上一次,我家的孩子發(fā)高燒,在醫(yī)院輸液,父親很著急,一連五次都撥錯了號碼,很尷尬。所以,沒什么特殊情況,他不再碰那部電話。
就在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愛人想了一個好點子。她專程回到鄉(xiāng)下,來到親戚朋友家,一一為他們拍照。拍完照,來到廣告公司,將各人的照片和他們的電話號碼對號入座,噴繪到一張兩平方米的塑膠紙上。噴繪時,將字體設置成大字號,同時將通訊錄進行了科學分類,共分五個序列:一是子女們的電話,用紅色字體;二是叔叔和姑姑們的電話,用黑色字體;三是舅舅和姨媽的電話,用紫色字體;四是父親朋友的電話,用藍色字體;五是110、119、120的電話,用綠色字體。
在這個特殊的通訊錄上,沒有一個漢字,只有圖片和數(shù)字。父親想給誰打電話,只要找到他們的照片,就可以直接撥號了。大姐二姐面帶慚愧,說:“還是咱們的弟媳婦用心??!”
親友們來看望父親,紛紛為這個通訊錄點贊,稱之為“孝心通訊錄”。
(高昕媛摘自《太原晚報》201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