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賈平凹的創(chuàng)作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與其獨具特色的語言應用藝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賈平凹對于方言土語的挖掘和創(chuàng)新十分重視,尤其是其母語即商州方言的廣泛應用,使得地方方言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賈平凹對方言的執(zhí)著追求,展現(xiàn)出其對自己故鄉(xiāng)的感激之情與敬畏之心,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作家的崇高責任感與使命感,其對方言的高度重視以及實踐應用不但是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段,更是對現(xiàn)代化母語構建的大膽嘗試與探索。
關鍵詞:賈平凹 小說 文學作品 方言氣息
漢語的發(fā)展歷史悠久,詞匯量十分豐富,廣闊的語料庫成為了作家選擇詞匯的“寶地”,同時也為詞語的風格提供了更多的創(chuàng)作空間。文學創(chuàng)作與語言藝術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的表現(xiàn)方式可以說是作家藝術風格的重要體現(xiàn)。從這一視角去看,賈平凹可以說是我國現(xiàn)代作家中創(chuàng)作風格最為獨特的作家之一,其有著“平民之子”“獨行俠”等稱謂。賈平凹的重要成就與他的獨特語言應用風格有著無法分隔的關系。其作品最具特色之處就是對陜西方言與俗語的大量運用,而這也正是賈平凹作品創(chuàng)作的顯著標志,比如,其早期創(chuàng)作作品《商州》系列就充滿了濃郁的古商州地區(qū)的鄉(xiāng)土化氣息,溢滿了淳厚、質樸的秦川一帶的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展現(xiàn)出了絲絲縷縷的牧歌情懷。賈平凹作品中的方言土語,既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又有強烈的人物個性,既具幽默與詼諧,又具別具一格的審美價值。所以,針對賈平凹小說中的方言氣息探源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
一 賈平凹小說中方言的應用特征
1 地域特征
賈平凹的故鄉(xiāng)是陜西省的丹鳳縣,這里的方言從宏觀上歸屬為北方方言,更為具體地則歸屬為關中地區(qū)的次方言。賈平凹的前20年都是在商州生活,因此,商州地區(qū)的方言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商州地區(qū)方言因為屬于北方方言的一部分,因此,其與北方方言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同時也有自身的特性,而這些特性除去語法與語音方面的差異,最主要的還表現(xiàn)在商州方言的詞匯方面。賈平凹對自己故鄉(xiāng)所用的方言有著敏銳的撲捉能力以及高超的使用能力,其每部作品中幾乎都會涉及到活潑、生動以及原汁原味的方言的應用。
2 形象特征
語言作為一種抽象性的文字符號,其無法對所描述的對象進行直觀的展示,但卻可以通過形象的詞語表達,降低語言符號本身的抽象性,讓人們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進而更為貼近生活的現(xiàn)實狀態(tài)。賈平凹的故鄉(xiāng)商州地區(qū)的方言詞匯就具有一定的形象功能,特別是形容詞、動詞、量詞以及名詞等。比如,《秦腔》中的一段話:“你潑命哩……你吱哇啥呀!”這里的“潑命”其實就是“拼命”的意思;“吱哇”在文中則是“喊”的意思。這些方言詞匯的使用,將故事人物的動作或者神情等描繪得栩栩如生、十分形象。
3 歷史特征
賈平凹曾說過語言重視的是其鮮活感與質感,而古人與民間則是很好的學習對象,最為便捷的方法也是對散落在民間的由古語演變成的“土語”進行搜集與整理,如此才能讓更多有價值的語言活過來。對民間方言俗語的應用,從某種程度上將需要以民間思維、民間情感與民間審美為立足點。賈平凹就是通過對方言的高超駕馭技能,將沉積在民間的古漢語詞匯進行了語義還原與重新應用,有力地展現(xiàn)出了關中語言的發(fā)展歷程與演變軌跡。
二 賈平凹小說中方言的應用價值
1 彰顯民俗文化
語言作為文化的主要載體,在方言俗語的運用背后,通常彰顯著當?shù)氐拿袼孜幕卣饕约叭藗兊乃枷胗^念等。從一定層面去講,一種方言與當?shù)孛耖g的社會價值觀有著不可分隔的聯(lián)系,即具有突出的區(qū)域性與草根性。方言形式是感受某個區(qū)域人民的風俗、品性、價值觀等的一條重要途徑。賈平凹初期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作品中所運用的大量方言詞匯,就表現(xiàn)出了其故鄉(xiāng)一帶的民俗文化特色,表現(xiàn)出了鮮明的思鄉(xiāng)情懷,充滿了對故鄉(xiāng)優(yōu)美風光、神奇地域的歌頌,以及對故鄉(xiāng)人民高尚、純凈的思想品德的贊美。賈平凹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情感可以從其這一階段作品中方言土語的廣泛使用看出,比如,小說《莽嶺一條溝》對大山里面人民的品質的深刻描述:“這條溝家家門前,石條上放著……盡喝包飽,分文不收……過路人沒有不記著他們的恩德的?!边@段文字將莽嶺的一條溝里所居住著的十幾戶人家依山而居,憑借自己的勞作自給自足,熱心幫助他人,沒有勾心斗角、相互傾軋等純凈生活狀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賈平凹曾經(jīng)說過,盡管共產(chǎn)主義還未實現(xiàn),但人內心的善良卻在這里被保存得完好無損。在賈平凹諸多有關尋根題材的小說中,浸潤著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與樸實的文化氛圍,在鄉(xiāng)村中生活的人群大多具有純粹、高尚、美好的思想品德。
2 深化作品主題
賈平凹作品中的方言應用,對其曾經(jīng)生活過的故土與在這片故土上生活的廣大人們的寫作基調是贊美與歌頌,但也并非一切都是贊美之語,同時還有對那些品性惡劣的人群的批評與抨擊。但無論是贊揚還是批評,都充滿了濃郁的鄉(xiāng)村氣息,且大大深化了小說的主題,例如,作品《古堡》中一段“張老大”的話:“咱這地方窮,窮極了就見不得誰碗里米湯稠……瞎就瞎在這里?!标U述出了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不同心態(tài),但最為普遍的就是嫉妒心理的滋生,大家不愿看到某戶人家過得比自己更優(yōu)越。這里的“瞎”是典型的陜西方言詞匯,漢語讀音為第一聲調的“ha”,就是“壞”的意思。文中“張老大”說到的一些人看到別人的日子過得好,不是努力想法子與好人家一樣過上好日子,而是想方設法地讓好人家變成和自己一樣的窮苦,就深刻地詮釋了作品的主題與思想內涵。
3 襯托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賈平凹作品中高頻率、大量的方言詞匯應用,對于小說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的襯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促使讀者即便是首次閱讀依然能夠快速地理解方言詞匯的所指內容,不會構成閱讀的障礙,例如,《高老莊》這部小說中的一句話:“我家人經(jīng)幾輩都是單傳,到我手里一胎四個,再窮再累心里受活哩?!边@里的“受活”一詞就是指“高興、自在、痛快”等意思,即便是未曾使用過、見過或者聽過這些方言詞匯的讀者,也能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得出其真正的含義,諸如這類的方言詞匯還有“皮兒外”“吃風屙屁”“拿作”“后跑”,等等。方言包括社會方言與地域方言,是語言不斷發(fā)展的結果,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方言,每個歷史時段也有著獨特的方言。所以,方言詞匯的應用有利于恢復語言的原生態(tài)情景以及故事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有助于讀者更加明晰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與發(fā)展趨勢等。
三 賈平凹小說中方言的運用手法
1 文明化的處理
賈平凹在使用方言詞匯的時候,具有一定的選擇標準與規(guī)范。其提到過自己在寫作過程中使用語言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困惑,即有時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其內心的所思所想,或者是無法完全、徹底地表達出來,更重要的是其必須選用一些十分厭惡的詞匯,比如,賈平凹最害怕寫到或者聽到“溫馨”“風景”“合家歡樂”等諸如此類的詞匯,雖然這些詞原本是可以讓人感受到親切或者溫暖的,但在電視、晚會等中不斷地出現(xiàn),反而讓我們體會不到其中的溫暖或者感動。為突破這種局限性,賈平凹便開始從方言土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對方言土語進行創(chuàng)新化的應用。當然,賈平凹并非是直接的照抄照搬,而是對這些方言進行了科學的凈化與加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本質上講就是方言應用的文明化。諸如,《高興》中五富說的一句話:“你是皇帝他媽,拾穗圖新鮮呀?”這句話中的“拾穗圖新鮮”,還有“癩蛤蟆支桌子”等類似的口語、慣用語,不僅形象生動,而且通俗易懂,這些經(jīng)過文明化處理的方言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與意義。
2 陌生化的效果
從《雞窩洼的人家》這部作品開始,賈平凹逐漸開始擺脫其始終極其厭惡的“學生腔”,而轉向了自己語言風格的鑄造,而其表現(xiàn)方式就是促進語言的方言化,在賈平凹看來,方言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對賈平凹來說,并非是為了使用方言才應用的方言,其非常注重語言的“陌生化”效果,甚至追求“一語驚人”的超高語言駕馭境界。為此,賈平凹不斷嘗試與創(chuàng)新“陌生化”的語言表達技能,努力使得方言的應用充滿新奇性與藝術性。在賈平凹的諸多作品中,其有意突破常規(guī)與語言的習慣性表達方式,力求活潑、真切、靈動以及新鮮的陌生化語言,促使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更為生動與傳神,比如,《月跡》中“滿院子的月光是銀銀的、玉玉的”,還有《冬景》中“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腫腫”,等等。這些散落在我國民間的詞匯,經(jīng)過賈平凹的調度、挖掘與拋光,被賦予了全新的生機或活力,在現(xiàn)代作品中已經(jīng)逐漸消亡的古漢語在賈平凹的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重生,并使得讀者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閱讀感受,即在文明中領略到了古雅,在鮮活中又體會到了質感。
3 夸張性的手法
賈平凹在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夸張修辭手法,這不但使其作品充滿了藝術性的魅力,同時也為讀者帶來了濃厚的藝術氛圍,豐富了作者的想象,尤其是迎合了廣大讀者的心理需求,易于引起讀者與作品的心靈共鳴,例如,小說《高老莊》中的一句話:“過河屁股縫兒都夾水的人你能不去?!”這句話是一句典型的方言土語,而且是極具夸張性的方言詞匯,在作品中主要是形容那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占別人小便宜的人。賈平凹從自身的鄉(xiāng)村生活經(jīng)歷出發(fā),對一些方言土語的駕馭能力十分純熟,不但能夠使得語言表達通俗易懂而且極為準確,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賈平凹獨特的語言觀與審美觀。作品中充滿生活韻味且有著強烈的修辭效果的方言土語信手拈來,這種不加修飾的、自然的方言,反而透露出一種平實與樸素的美感,例如,《秦腔》中將眼淚夸張性地說成是如同羊屙糞蛋兒般的,一顆顆往下掉。這一比喻有些粗鄙,但卻十分淳樸自然,而且極其生動形象,且又有一些夸張性的幽默。所以,賈平凹對方言俗語的高超駕馭能力,對我國民間方言在文學作品中的融入與創(chuàng)新運用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與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文學作品的魅力主要來源于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感受以及語言體驗,換而言之,文學創(chuàng)作的不斷創(chuàng)新就在于作家對不同人生意義的探索、對語言風格與形式的不斷提煉。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形式,賈平凹小說作品的語言魅力來自于其堅持不懈的追求與創(chuàng)新,賈平凹曾說過凡是能夠精準到位地表達出作品中人與事的各種情緒、感情的語言就是優(yōu)秀的小說作品語言,其還提到要從古人與民間學習語言。其中,向古人學習語言,主要是學習他們的遣詞與造句的精華之處,并做到舉一反三;向民間學習語言,就是要留意老百姓所用的生動的、日常的口語。賈平凹是這樣說的,也是實實在在這樣做的,因此,其小說透露著濃厚的方言氣息以及獨特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 王麥巧:《秦腔·秦聲·秦韻 秦風·秦俗·秦清——由〈秦腔〉透視賈平凹作品中方言的審美價值》,《語言應用研究》,2011年第2期。
[2] 穆濤、賈平凹:《寫作是我的宿命——關于賈平凹長篇小說新著〈高老莊〉訪談》,《中國現(xiàn)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9期。
[3] 陳發(fā)明:《鄉(xiāng)土敘事的現(xiàn)代性轉型——論賈平凹的鄉(xiāng)土小說》,《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4] 張勝友、雷達等:《〈秦腔〉鄉(xiāng)土中國敘事終結的杰出文體》,《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5期。
[5] 楊劍龍、李偉長:《“為故鄉(xiāng)樹起一塊碑子”——論〈秦腔〉的敘事方式與情感表達》,《江漢論壇》,2005年第12期。
(張明明,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