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早期繪畫,在當時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下,呈現(xiàn)出特定的時代風貌。文人畫風靡,山水畫勃興,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文人畫呈現(xiàn)出崇古和創(chuàng)新兩種趨向。在題材內容、思想情趣、筆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紛繁的風格和流派。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有清初六大家的“四王吳惲”、“金陵八家”。而“金陵八家”(龔賢、樊圻、高岑、鄒、吳宏、葉欣、胡、謝蓀)是清初畫壇上獨立于“四王”正統(tǒng)畫派之外的一個獨立創(chuàng)作群體,在創(chuàng)作技法和創(chuàng)作理念上較之前代都有著很大的突破,形成了嶄新的風貌,后世稱之為“金陵畫派”。他們多為前朝遺民,遁跡山林,醉心繪畫,以詩畫相酬唱,以此來緬懷“故國”,來描繪秀麗的山川,排解心中的悲傷情懷。其作品都有一種清新靜謐的氣質,不染世塵,有著很強的藝術欣賞價值,深受世人的喜愛,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內地藝術品市場的火爆,“金陵八家”的作品成為人們競相追捧的寵兒。今選出“金陵八家”中的葉欣、鄒存世之書畫作品,與大家共賞。
葉欣(公元17-18世紀),字榮木,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流寓金陵(今南京),生卒年不詳。善山水,學宋趙令穰法,復師明姚允在之意,能獨抒性靈。嘗為周亮工摘陶淵明詩作小景百幅,用筆楚楚,為世所珍,周亮工為此作百陶舫于閩署藏之。
葉欣的山水畫素以“工細幽淡”著稱,所作《斷草荒煙》、《孤城古渡》等野嶺荒煙,孤城古渡,大有令人動秦月漢關之思。傳世作品有順治十年(1653年)作《葛洪移居圖》扇面(圖錄于《中國繪畫史圖錄》下冊);《桃花流水圖》冊頁、《蒼松絕崖圖》冊頁(圖錄于《周櫟園畫樓書畫集粹);《山水圖》卷及康熙五年(1666年)作《山水》冊頁,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鶴舞千年樹圖》冊頁(圖錄于《金陵派名畫集》);《探梅圖》卷、順治十四年(1657年)作《山水冊》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康熙二年(1663年)作《山水冊》現(xiàn)藏廣州美術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作《山水圖》扇面現(xiàn)藏南京博物院。
鄒(公元17-18世紀初),字方魯,吳縣(今蘇州)人,自父客游金陵后,遂寄居該地,生卒年不詳。畫宗其父,山水工穩(wěn)而有古氣,常作零星山水小冊,有簡淡清逸之趣。兼長水墨花卉,勾勒敷染,有元代王淵風格。寫大松奇秀,尤為人珍。傳世作品有《松林僧話圖》、《山居圖》、《云岳水村圖》、《山舟泊岸圖》、《山村秋色圖》等。
葉欣《山水圖》扇面 ?紙本 縱18.4厘米 ?橫54.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畫峰巒相疊,山澗飛泉,溪流板橋,房舍屋宇,錯落相陳,掩映樹叢,恬靜幽美。山巒用干筆皴擦,既有方硬細謹之致,又有淡遠明秀之韻。
葉欣《山水圖》(之一、二)冊頁 ?紙本 ?縱22.1厘米 ?橫16.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冊其一畫突兀大山峰,其下秋林密布,平緩的灘渚汀洲寬闊,又使山勢顯得些許雄壯。小橋流水,古樹橫枝,文人雅士,自得其樂。其二寫崇山密林,山徑蜿蜒曲折直上。布局疏落有致,簡潔開朗,境界淡遠幽曠。
葉欣《山水圖》(之三、四)冊頁 ?紙本 ?縱22.1厘米 ?橫16.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之三畫山巒平岡,樹木花繁葉茂,屋舍房宇掩映其間,溪水環(huán)山,波光粼粼,船上人物,形神動態(tài)俱足。圖之四寫崇巒密嶺,老樹繁茂處,卻有寺院深藏,小橋獨亭,澗水洶流。筆法方硬兼圓潤,景致工整又簡練,獨具一格。
葉欣《山水圖》冊頁 ?紙本設色 ?縱14.3厘米 ?橫17.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冊共十開,現(xiàn)選其中兩頁。山水圖之一《荷塘水榭圖》,遠山近坡,樹叢里樓閣掩映,荷塘內,荷葉連連,塘邊水榭,三人圍坐而談。山水圖之二《孤村野渡圖》,秋林錯落,曲徑迂回,圍墻內有茅舍二間,傍河小舟上有二人對渡。通過對角線的布局,左下角大片留白,突出曠野之情趣。
鄒《云巒水村圖》 ?絹本 ?縱154.2厘米 ?橫4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繪崇山峻嶺,煙霧云氣環(huán)繞,山間開闊平坦處,濃林密樹,小橋溪流,水閣屋舍陳列錯落。筆意剛勁簡練,色彩淡雅秀麗,清幽雋妙。
鄒《山水圖》 ?絹本水墨 ?縱211.5厘米 ?橫50.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巨巖峭壁,深澗雜木成林,有房屋筑于崖上蒼松下,山間溪水彎曲蜿蜓。簡淡清逸,樸質古拙。
鄒《山舟泊岸圖》 絹本 縱175厘米 ?橫46厘米 ?沈陽博物院藏
此圖以高遠構圖,上畫峰巒聳立,山脊綿延;中畫云林煙谷,兩側古松相照,其間屋舍深藏;下畫林間人家,孤舟泊岸,流水無聲。筆墨工穩(wěn),簡淡超逸,清新明麗。
鄒《山水圖》 ?絹本 ?縱33厘米 ?橫29厘米 ?沈陽博物院藏
此圖寫山嶺一角,叢林密樹,林間曲徑通幽,孤塔茅屋,掩映其間。筆墨粗健,色彩沉郁,凝重蒼勁。
鄒《山水圖》扇面 ?縱18.4厘米 ?橫54.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幅畫三面環(huán)山抱水,皆疊讞層巖,居中濃林茂樹樓閣房舍隱現(xiàn)。
鄒《崇山蕭寺圖》扇面 ?縱17.9厘米 ?橫54.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寫崇山峻嶺山坳間,寺院深藏,山腳下水竹村居,溪回路曲,板橋橫跨。用筆粗獷蒼勁,但有清淡超逸之致。
鄒《江南山水圖》(之一、二) 絹本設色 ?縱26厘米 ?橫2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江南山水圖之一寫江村一角,臨冬枯樹,木葉盡落,枝桿曲勁,在凜凜寒風中卻是生機蓬勃。柴門深閉,村舍中有人回首吟賞江景;雪山高聳,其勢巍巍,碧溪平淌,相映成趣。筆姿挺秀而柔韌,惜墨如金,造景恬靜幽美,一片江南情意至深。
江南山水圖之二寫大江兩岸,晨霧輕籠,山腳石磯下沙渚漁舍錯落,雜樹呈芳。江對岸一片迷瀠中,曉舟待發(fā),空闊無際,大地春回,寧靜中寓動感,筆墨清雅,抒情寫景,富有詩情畫意。(責編: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