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對于亞投行中各成員國股權方面的問題,世界上采用的無非是兩種模式,一種是一國一票,另一種是按經濟實力來決定出資份額,投票權與份額掛鉤。而國際金融機構,均選用第二種模式
未成曲調先有情,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還未成立,就被國際社會賦予過多的政治能量,將亞投行拔高為“地緣政治角逐的平臺”、“大國利益博弈的場所”。
對亞投行的爭議,始于3月12日英國向中方提交了作為意向創(chuàng)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確認函,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首個參加該機構的西方七國集團國家。這讓原本對亞投行不看好的美國醋意大發(fā),指責英國做事太草率??蓻]想到法國和德國也來湊熱鬧,攆著英國的腳步向亞投行投懷送抱。緊接著,意大利、瑞士、盧森堡也趕在3月底創(chuàng)始成員國資格關門之前,申請加入亞投行。在盟友紛紛倒戈、列隊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之際,美國奧巴馬政府開始提議,希望亞投行與華盛頓支持的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合作。美國之所以提出合作,原因在于美國不希望亞投行成為北京外交政策的工具。
在2015年“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上,亞投行臨時秘書長金立群表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是對世界銀行、亞洲開發(fā)銀行的補充,而非替代;是對現有國際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進,而非顛覆。作為亞投行第一大股東,中國不會以老大自居,不會靠投票權行事,盡量以達成一致的方式決策。
余立群的表態(tài),釋放出重要信號,不僅重申了亞投行的定位屬性,還表明了中國絕不以“老大”自居的謙和立場。
必須明確,亞投行,顧名思義,就是專注于基礎設施投資。亞投行將是一個政府性質的亞洲區(qū)域多邊開發(fā)機構,按照多邊開發(fā)銀行的模式和原則運營,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必須去政治化,摒棄地緣政治的爭議,丟掉大國博弈的幻想,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搞基本建設,本本分分做投資生意,絕不是國際政治俱樂部。
西方國家?guī)е鴱姶蟮馁Y本加入亞投行,客觀上會稀釋中國的股份,對此,中國方面持歡迎態(tài)度。中國將遵守國際通行準則,盡量以達成一致的方式決策,而不是靠投票權決定。
當然,既然是大家都是來做投資生意,都是有備而來,生意場上當然會有競爭,這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遠在迢迢萬里之外的英國來亞洲不是心血來潮學雷鋒做好事,專門幫助亞洲發(fā)展經濟的,也有其國家利益所在。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表示,選擇在亞投行創(chuàng)辦階段申請加入該行,將給英國和亞洲的共同投資和成長創(chuàng)造寶貴的機遇。
成立亞投行也并非易事,想一蹴而就是很幼稚的。目前,雖說亞投行成立的時間已越來越近,但是許多重大問題還等待磋商。擺在亞投行面前的真正挑戰(zhàn),是各方核心利益的關切。
首先是選址問題。近水樓臺先得月,亞投行在哪個國家落戶,這個國家必定能多“沾點光”。國際性金融機構的總部效應顯而易見,因此,選址是第一位。各方在選址問題上勢必有一番爭奪。
其次是資本問題。合伙開銀行,要有資本投入。各家出資多少,股權份額如何分配,這是需要認真磋商的。
對于亞投行中各成員國股權方面的問題,世界上采用的無非是兩種模式。一種是一國一票,另一種是按經濟實力來決定出資份額,投票權與份額掛鉤。而國際金融機構,均選用第二種模式。
在美國、日本等一些大國沒有參與之前,為了保證股本金達到一定的規(guī)模,中國提出出資額可以最高達到50%,以便使亞投行能夠如期開張運行。今后,隨著更多國家的參與,中國將會單方面稀釋自己的股份。
再次是管理問題。銀行如何管理,管理層建制、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結構、權力分配、決策機制等,都涉及各個國家的利益。
對于亞投行的管理模式,有專家建議,銀行應設立輪值主席,每兩年更換一次。為降低防線,還應制定一套游戲規(guī)則,建立起風險擔保機制,促進政府力量與市場力量的相互轉換。
還有就是政策制定。對此,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秘書長古里亞有獨到的見解。他指出,你要做一次基礎設施投資,譬如水利投資,問題就來了:你對水利問題有沒有合適的定價,對水利體制有沒有很好的管理,你有沒有監(jiān)督能力、跟進能力,你有沒有足夠的技術儲備來投入水資源管理,你如何去控制水域。
亞投行要制定好政策,保證資金運行安全。對開展合作時的障礙,只有通過政策協(xié)調加以解決,才能把好事辦好,避免一開始就墜入零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