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農村一直是雷電防護比較薄弱的地區(qū),因此,闡述了農村防雷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農村雷電防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提高群眾防雷意識、建設農村雷電預警預報和應急預案網、加強農村防雷工作管理和監(jiān)督3個方面加強農村防雷工作的建設。
關鍵詞:農村雷電;防雷措施;應急預案;防雷意識
中圖分類號:P4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1.113
雷電災害被聯合國定位為“十大自然災害”之一,屬于不可抗拒且具有強大毀滅性的一種自然災害。我國每年因雷電造成的財產損失在50億~100億,有上千人遭受雷擊傷亡,其中,農村傷亡人數比較多,占90%以上,嚴重時,還會出現火災、爆炸和建筑物損毀等事故。近幾年,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fā)展,電子、電器等弱產品的廣泛應用提高了雷電侵襲的概率。由于農村基礎設施簡陋,勞動場所無相關的雷電防護措施,防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少,再加上村民防雷意識淺薄,對防雷知識了解甚少,使農村處于雷電防護管理的盲區(qū)。因此,農村防雷工作形勢嚴峻,加強農村雷電災害的防御,保障農民的人身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成為了雷電防護部門的重點工作。
1 農村防雷的重要性
1.1 農村雷電災害損失逐步擴大
隨著人類社會生活和生產活動的日益現代化,大量電子、電器和通信設備普及應用,呈現出了雷擊災害事故逐年上升、損失逐年增加的態(tài)勢。農村一直被認為是經濟發(fā)展最底層的落后地區(qū),但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控,大多數農村利用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業(yè)、招商引資和外出務工等多方式加快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道路、公共設施建筑物不斷增加,破壞了當地區(qū)域性自然氣候模式,增加了對流天氣雷暴概率。高層建筑的不斷增加拉近了與雷暴云體的垂直距離,增加了雷擊發(fā)生的概率;農村弱電子設備越來越多,架空的線路、房頂的太陽能熱水器等都是雷電入侵的目標,容易引雷入室,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于農村企業(yè),計算機系統已經成為了信息資源的重要載體,一旦遭受雷擊,就會對計算機系統的穩(wěn)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構成威脅,導致重大資料丟失,引發(fā)不可估量的損失。
1.2 農村生產生活環(huán)境易遭雷擊
我國農村地處偏遠山區(qū)或平原,房屋大多建設在雷電多發(fā)區(qū)域,并且房屋建設沒有完備的防雷設施和良好接地,周圍多高大樹木遮擋,所以,很容易遭受雷擊。農民的日常生產活動主要在空曠的田間進行,一部分還可能在山坡、山頂或湖泊、水塘等附近多水的地方,既沒有設立防護場所,還缺乏防雷安全裝置,一旦遇到雷雨天氣,大多數在外勞動人員沒有避雨躲雷處,所以,他們會選擇到大樹下或使用耕作用具擋雨,而這些錯誤的做法使他們成為了被雷擊的目標,進而發(fā)生傷亡事故。
2 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防雷基礎設施比較差
農村的房屋建筑設計都是村民自己完成的,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或他們的防雷設計能力有限,在設計時,并沒有考慮到具體的雷電防護措施,建造之后也沒有安裝防雷裝置,一切都處于自然狀態(tài)。農村的通電設施防雷保護裝置不合格,電線搭設凌亂,當電壓值達到一定強度時,雷電流會沿著室內的電線入侵到室內終端設備,容易毀壞家用電器。另外,農村的相關地區(qū)并沒有設立安全防雷標語指示牌。
2.2 農村群眾缺乏防雷意識
農村地區(qū)防雷設施較差、農民防雷意識薄弱,大家欠缺相關的防雷知識,所以,該地區(qū)一直都是防雷減災的重點和難點處。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解決農村防御雷擊災害問題、保障農民人身和財產安全,已經成為了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簡要介紹了農村雷電防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農村雷電防護工作的相關對策,以期為農村雷電防護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導。
2.3 雷電預警機制不完善
農村距市區(qū)比較遠,居住房屋相對分散,通訊設備相對落后,使得有效雷電預警信息不能及時傳達;再加上受傳統意識的影響,大多村民不愿訂購防雷服務產品,并且雷電信息傳播途徑單一,覆蓋面較小,導致群眾不能提前做好防御準備,有可能會遭受雷電攻擊。
2.4 防雷監(jiān)管不到位
農村地區(qū)缺乏有效的防雷減災管理體系,所以,大部分村民可以逃避審查、管理。為了節(jié)約建設資金,村民們不愿接受專業(yè)雷電防御技術人員提供的防雷裝置設計和技術等服務工作。政府部門因為農村人口多、工作難度大,所以,對農村的防雷減災組織扶持、技術支持的力度逐漸減弱,雷電防御主管部門對農村的雷電防御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致使后期依法驗收措施未能有效實施。
3 防護措施
3.1 加強防雷宣傳,提高防雷意識
鑒于農村防雷宣傳難度比較大,避免出現宣傳無效果的情況,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宣傳途徑——政府單位可以在“3.23世界氣象日”下鄉(xiāng)指導,并發(fā)放防雷宣傳冊子,進行雷電襲擊災害演示等活動,從而提高群眾防雷的積極性,使其能夠掌握更多的農村防雷知識,從損失程度方面提高防雷意識。同時,要通過電視、電話、網絡、媒體和防雷標語等宣傳防雷的重要性,使防雷工作深入人心,提高群眾的防雷意識。另外,要加大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力度,將防雷工作上升到法律層面,強化防雷義務,全面提高農村群眾的防雷意識,從而增強他們的雷電防御能力。
3.2 建設農村雷電預警預報和應急預案網
政府部門應以雷電監(jiān)測站網為依托,發(fā)展天基、地基綜合立體化雷電探測,建立雷電信息接收和處理平臺,以實現相鄰地區(qū)的資料共享。另外,要提高相關部門對雷電災害的應急處理能力。政府單位要做到領導到位、機構健全、分工明確、方案可行,以此提高雷電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當發(fā)生重大雷電災害時,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向當地政府、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等部門報告災情,并配合氣象部門做好雷電災害的調查、鑒定、評估和上報等工作。對于因違法行為導致雷災事故發(fā)生的情況,要嚴肅查處,并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和相關人員的責任。同時,要穩(wěn)妥處置災情善后工作,減少雷災損失。
3.3 加強對農村防雷工作的管理和監(jiān)督
因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督,農村大部門建筑沒有安裝防雷裝置,所以,氣象部門要行使執(zhí)法權力,嚴格監(jiān)管農村新建的建筑物,做到防雷設計與建筑工程同時進行,為農村建筑提供專業(yè)的防雷設計人員進行有效地指導和監(jiān)督。同時,要加大對公共場所防雷設施的投入,防雷設計不合格的要禁止施工,嚴禁使用劣質的防雷產品,全程監(jiān)督農村建筑物的防雷工程,落實防雷安全措施,做好房屋驗收工作,要依法嚴懲違章建筑物和相關施工人員。
參考文獻
[1]徐菊,林松良.農村雷電災害日益嚴重的原因分析與防御對策[J].硅谷,2008(04).
[2]陳慧敏.東山縣農村雷電災害多發(fā)原因及防護措施[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9(16).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