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軍
【美味品嘗】
我們來到路卡前時,已經(jīng)快半夜了。
大雨下個不停,在卡車車燈照射之下,雨點兒像玻璃紙一樣發(fā)亮。警察把路卡設在距離轉(zhuǎn)彎處約50碼的地方,所以在遠處看不見,轉(zhuǎn)過彎才能看到。在我們前面,兩輛警車呈“V”字形朝北停著,20碼外,還有兩輛警車朝南停著。
警車都開著車燈,在潮濕、黑暗的夜空中,車燈像探照燈一樣交相輝映。警車中央放著兩個巨大的木制臨時路障,上面擺著一閃一閃的紅燈。
我輕輕踩一腳剎車,卡車速度慢了下來。那孩子從旁邊的座位上探過身,用獵刀頂著我的肋骨,惡狠狠地低聲說道:“聽著!你要是敢亂說一句,我就宰了你!他們會抓住我,但我會先捅死你!”
我扭頭瞥(piē)了他一眼,在路卡昏暗的燈光下,他臉色蒼白,下巴上胡子亂成一團,有三四天沒刮了。實際上,他并不是一個孩子,但給人的印象卻像個孩子。他長得高大、瘦削,一綹(liǔ)黑發(fā)垂在前額,上身穿著一件皮夾克,下面是一條沾滿泥巴的粗布斜紋褲子,腳蹬一雙高筒靴,看樣子他似乎是從貨車上跳下來的。15分鐘前,在距BC鎮(zhèn)4英里的地方,他劫持了我。
大雨已經(jīng)持續(xù)了3天,路面非常糟糕,有一段三百碼的路段,積水竟達到二三英尺深,當時,我不得不放慢車速,緩緩通過。就在這時,卡車副駕駛那邊的門猛地被拉開,這孩子跳上車,右手握著獵刀,喝令我不許聲張,繼續(xù)開車。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xù)以40公里的時速慢慢穿越那段積水區(qū)。
我心里暗自揣摩,這孩子為什么要劫持我和卡車呢?他犯了什么罪?他是從哪里逃出來的?他的眼神很古怪,我可不想惹他用獵刀捅我?,F(xiàn)在,我把卡車停在離警車10碼的地方,右邊有一小片空地,檢查過后可以方便倒車。但是,一位穿黑色雨衣的警察正站在那里,雙手插在雨衣里,我認為他手里正端著槍,不禁緊張得呼吸都困難了。
【精彩菜單】
每個人都喜歡懸念,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希區(qū)柯克懸念故事全集》正是通過曲折驚險的情節(jié),巧妙地設計懸念,深刻剖析了人格的多重性,表達了人性的復雜、狂亂和抗爭。欣賞這樣的故事,你可以看到開頭,卻永遠猜不出結局。這本書收錄了懸念大師希區(qū)柯克的多篇最經(jīng)典作品,本篇的題目叫《借刀殺人》。
【名廚畫板】
希區(qū)柯克是世界著名的電影藝術大師,原籍英國,1939年3月移居美國,1955年加入美國國籍,同時保留英國國籍。在長達60年的藝術生涯中,他拍攝了超過50部電影,代表作有《后窗》、《驚魂記》、《迷魂記》、《正北偏北》、《蝴蝶夢》等經(jīng)典影片。希區(qū)柯克是懸念大師,也是心理大師,更是電影中的哲學大師。198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賜封他為爵士。
對很多人來說,“希區(qū)柯克”這個名字不僅是一個名字,還代表了一種表現(xiàn)手法——懸疑驚悚(sǒng)。希區(qū)柯克正是因為擅長在銀幕上“驚嚇”觀眾,所以,名正言順地攬下“懸念大師”的頭銜(xián),同樣,他講述的精彩絕倫的故事也充滿著令人戰(zhàn)栗的詭譎(jué)氣氛。就請同學們隨著文字一起探尋這緊張氣氛的源頭吧!
黑暗潮濕的環(huán)境
不同的環(huán)境會對人的心理造成不同的影響。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就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風和日麗、鳥語花香,人們自然胸襟開闊、心情舒暢;而陰雨綿綿、黑暗潮濕的環(huán)境,自然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壓抑,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上文中的故事令人緊張,第一個原因在于環(huán)境就是黑暗潮濕的環(huán)境。半夜,大雨下個不停,視線模糊,道路的狀況想必也夠差勁,這對駕駛員來說無疑是個考驗。黑暗中見到像探照燈一樣的燈光,面對的警察手里可能還端著槍,如果下車的話身上肯定會被淋濕。逼真的環(huán)境描寫,促使讀者把自己當成了文中的“我”,從而不自覺地產(chǎn)生緊張的情緒。
無時不在的懸念
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我”為什么還要在外奔波呢?是為了生計嗎?警察設置了路卡,應該是抓逃犯,那么逃犯在哪里呢?是那個用獵刀頂著“我”的家伙嗎?他這么做又是為什么呢?上文中“我”暗自揣摩著3個問題,讀者當然也是。迫切地想知道問題的答案,這也造成了一種緊張的心理。
現(xiàn)在駕車回頭的話來不及了,警察會追,正面沖過去又有路卡,況且警察手里還有槍,怎么辦?警察上來盤查時該怎樣回答?要不要給一些暗示?警察會發(fā)現(xiàn)副駕駛座位上的孩子是劫匪嗎?這孩子會狗急跳墻嗎?我到底能不能安全脫險呢?該不會受傷吧?這些懸念都將促使讀者繼續(xù)緊張地讀下去。
奪人眼球的題目
借刀殺人是三十六計之一,出自《孫子兵法》,該計策是指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別人的手去害人?!暗丁?、“殺人”,這樣的字眼自然使人感受到緊張的氣氛,但更令人緊張的是,上面的這一段文字中還絲毫沒有透露出“借刀殺人”的蛛絲馬跡??梢哉f,這個題目就是希區(qū)柯克預先拋出來的結果,讓讀者一直緊張地猜、猜、猜,一直到讀完文章的最后一個句號。
希區(qū)柯克說:“每個人生來就具有懸念癖,作家就是把懸念兜售給他們,使他們知道迫切想知道的事情?!?不得不說,在制造緊張氣氛方面,希區(qū)柯克無疑是一個天才,一個登峰造極的懸念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