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帶著強偉去看電影,這個93年出生的娃終于長大了,依然清晰地記得他小學六年級的樣子,如今卻已然是個大二的學生了?!蹲蠖肥俏覀儌z一眼挑中的電影。對我來說,去看《左耳》是源于這是蘇有朋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其次便是被它的口碑和票房打動,想一探究竟。而對強偉來說,去看《左耳》相對單純,饒雪漫是他聽過的作家,而這部片子也在他們同學堆里反響強烈。
我相信我們倆的目的和狀態(tài)是完全不同的,一個帶著對青春的回憶,一個帶著正在經(jīng)歷的青春去看這部電影。作品幾乎是完全尊重原著進行改編的,故事從一群平凡的中學生,一場不小的陰謀開始,略帶灰色和傷感的節(jié)奏……看完電影我問強偉好看嗎?他說很虐但是很真實。“真實”——90后的想法,也許電影真實地呈現(xiàn)了張漾的孤獨和陰郁,李珥的純真和堅韌,許弋的脆弱和善變,吧啦的直爽和風情。“真實的傷痛最能打動人”,當前后排的女生們都是紅著眼眶出來的,我信了。長大是不容爭辨的事實,就像故事里說的“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所有的一切終將會過去”。
我不知道青春的跨度有多少年,我也時常記不起自己青春年少時的樣子,但總會發(fā)現(xiàn)當自己經(jīng)歷過一些危機后,整個人都能變得寬容而有分寸,“嗤之以鼻”——那些我年少時總會出現(xiàn)的表情和舉動,在如今卻鮮少能夠看到。我一直覺得對于我來說看完青春片,并能產(chǎn)生共鳴,其實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赐辍蹲蠖泛?,我產(chǎn)生的共鳴,是一種成長病被治愈的感覺,我想那可能就是一個標準吧,我一直是個熱愛自由的人,而青春本就是自由而無用的。那個時代我們把這種追求自由定性為叛逆——逃課,初戀,試圖擺脫父母的獨自旅行,試圖打破所謂的規(guī)章制度,試圖一夜長大。
我終于意識到不是因為我們不再年輕,而是因為青春和年輕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我們以為隨著資歷和閱歷的增長,我們便掌握了資源,可以去想當年,當我們用“想當年”去教育現(xiàn)在的90后和00后的年輕人時,說明我們的青蔥歲月早在多年前已經(jīng)走到了它的尾聲。
我以為看這部片子會以一種過來人的狀態(tài)來回望自己的青春,看完后,這種感覺卻著實把自己嘲笑了一把,以為長大就是獨立、自由,以為每個人的青春都帶著痛和絢爛交織而成,以為茫然、彷徨、傷痛就是青春的全部記憶,而我卻記不起來青春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反而那些原先一成不變,不動聲色的記憶用一種無形的力量把我拉扯到那個屬于青春的年代。
或者這就是時代的區(qū)別,對于不同年代的人,青春的記憶原本都是不同的,70后的青春記憶里沒有那樣的早熟,80后青春記憶里沒有那樣的激烈,而90后的青春記憶沒有那樣的沉穩(wěn),每個年代都編織著每個年代屬于他們的青春記憶,惟一相同的便是那般的自由和無用。
總編輯、總策劃:金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