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和”常用來形容為人謙和。鮮為人知的是,這個詞是古時隨侯珠、和氏璧兩種寶物的并稱。
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獻給楚厲王的和氏璧已盡人皆知。隨侯珠則是春秋時期隨國的珍寶。傳說隨國君主隨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見一條受傷的大蛇,心生惻隱,令人給蛇敷藥包扎,放歸草叢。這條大蛇痊愈后銜一顆夜明珠來到隨侯住處,自稱龍王之子,前來報德。這就是被稱作“靈蛇之珠”的隨侯珠。
戰(zhàn)國時期《墨子》云:“和氏之璧,隨侯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之良寶也。”舊《辭?!吩凇半S和”一條上注釋說:“隨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寶也,故隨和并稱?!?/p>
在《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二回:“周老爺一幫人見他如此隨和,大家也愿意同他親近。”“隨和”一詞已有了謙和之義。
“夸??凇笨涞氖强鬃拥目?/b>
??冢裉煲话阒竷?nèi)河通海的出口,而“夸海口”則被比喻為漫無邊際地說大話。如魯迅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有的是本是懶惰分子,未嘗用功,要大眾語未成,白話先倒,讓他在這空場上夸??诘摹!?老舍 《青蛙騎手》第二場:“不要向我夸??冢〉醚?,我的勝利叫你難為情!”其實,??谧钤缗c孔子的口有關(guān)。
孔子被歷代統(tǒng)治者封為至圣先師,其命相也被神化。據(jù)《太平御覽》引《孝經(jīng)·援神契》記載:“孔子海口,言若含澤?!币饧纯鬃拥淖齑蠖?,就像大海一樣;孔子說的話,就像彌漫著光澤和香氣。這是“海口”一詞的最早出處。后世再沒有圣人能跟孔子相比,“??凇币辉~進入民間俗語,不再專指孔子的大嘴,而是比喻說大話,同時也嘲笑“夸??凇钡娜司尤桓夷米约焊ト讼嗵岵⒄?。最遲到元代,“夸??凇钡闹S刺含義已定型。
“嘍”原是贊美的詞
“嘍啰”如今一般用來稱呼壞人的隨從,還寫作“嘍羅”“婁羅”等。鮮為人知的是,它最早是用來贊美人的,形容人伶俐能干,有本領(lǐng)。
據(jù)《舊唐書·回紇傳》載,唐代宗冊封回紇可汗,稱號極長,叫“登里頡咄登密施含俱錄英義建功毗伽可汗”,并解釋說,“含俱錄”漢語義為“婁羅”。唐人蘇鶚所著《蘇氏演義》解釋:婁羅,干辦集事之稱,指辦事伶俐干練。最遲到南宋,“嘍啰”已演變?yōu)橘H義詞。南宋學(xué)者羅大經(jīng)所著《鶴林玉露》中說:“嘍羅,俗言滑也。”到明代著名才子徐渭的文中,“嘍啰”已成“綠林之從卒”,由伶俐、狡猾等義項漸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意思。
沉魚落雁不是夸漂亮?
人們現(xiàn)在形容女子美貌,都愛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類的成語。其實,“沉魚落雁”原來典出《莊子·齊物論》,根本就不是指女子的漂亮。且看原文:“毛墻、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毛墻乃越王寵姬,麗姬是晉獻公夫人,皆為古時候的美女。莊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毛墻、麗姬是眾人欣賞的美女,但是,魚見了她們就潛入水底,鳥見了她們就飛到高空,麋鹿見了她們就趕緊逃跑,這四者,誰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
魚見了美女替入水底,不是因為羞愧,而是因為害怕;鳥見了美女就高飛,不是因為內(nèi)疚,也是因為害怕;麋鹿見了美女就逃跑,同樣不是因為比美失敗的懊惱,仍然是因為害怕。換句話說,任何一個丑八怪都可以導(dǎo)致“沉魚落雁”的結(jié)果。因為魚鳥麋鹿根本不懂毛墻、麗姬是否美麗,只是因為高度的警覺,在求生本能下,聽見、看見一點異常的動靜就趕緊躲藏起來,保護自己。所以莊子才會說,誰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麗呢?
因此,莊子當初講這個故事,其實不是稱贊女性美貌,而是說美貌其實并沒有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