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采芹/文
玉清昭應宮的輝煌與毀滅
李采芹/文
玉清昭應宮,是北宋鼎盛時期由真宗趙恒決意興建的一座我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規(guī)格最高的道教宮殿建筑。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當時的“一號重點工程”。玉清昭應宮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四月動工,至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十月建成,歷時七載。到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燒毀,這座顯赫一時的皇家道教宮殿僅存世14年又8個月,就從歷史長河中永遠灰飛煙滅了,留下許多遺憾和深思。
玉清昭應宮的建筑規(guī)模和設置情況,史籍中沒有全面和詳細的記述,但可以從《宋史》、《續(xù)資治通鑒》等史籍的一些零星記載中,對其規(guī)模之大,裝飾之精,略知梗概。它的主體建筑已知有四:一是寶符閣,又名飛閣,“高可插天”,是安放玉刻天書的地方;二是玉皇殿,是安放玉皇大帝神像的地方;三是圣祖正殿,是安放圣祖神像的地方;四是安圣殿,這是真宗死后,安放其“玉容”的地方。
“兩宋時期,中國建筑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形成了又一個高潮。”這是《中華歷史通鑒?建筑史卷》對宋代建筑的總體評價。而玉清昭應宮作為當時王朝的“一號重點工程”,主管官員追求“尤為精麗”,施工人員囊括了天下的能工巧匠,建筑材料又都是上乘的,施工長達七年,耗盡天下財力、人力。這樣龐大的一座建筑群體,自然是宋代建筑藝術高峰的代表。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六月丁未(二十日)夜,玉清昭應宮突然發(fā)生火災。巍峨的宮殿,威嚴的神像,精巧的園林,美妙的壁畫,眾多的御筆親題,連同那絕無僅有的玉刻天書,在一夜之間幾乎全部化為灰燼,僅剩下長生、崇壽兩座小殿而已。這是真宗未曾想到的,成了歷史的悲哀。
關于玉清昭應宮火災的原因,據(jù)《宋史?五行志》等記載:“夜,大雷雨,玉清昭應宮災?!睂W者多據(jù)此認為是雷擊起火。但據(jù)《續(xù)資治通鑒》卷三十七記載,御史臺在調查、審問起火原因時,得知玉清昭應宮知宮李知損,“曾與其徒茹葷聚飲宮中”。因此,也不能排除用火不慎的起因?!爸獙m”,是玉清昭應宮的直接主管官員,名“知損”,就有點巧合了,當時就有人議論,好像他知道玉清昭應宮要損毀在他的任上。還有一說,他不是主持這個宮的治理,而是主持這個宮的損毀。
火災后第二天,垂簾聽政的劉太后哭著對眾大臣說:“先帝力成此宮,一夕延燔殆盡,猶幸一二小殿存爾?!痹掃€未說完,樞密副使范雍已知劉太后有重建玉清昭應宮之意,搶著說:“不如燒光了的好?!眲⑻笞穯枮槭裁础7队赫f:“先朝為修此宮,耗盡天下財力人力,豈料化為灰燼,非出人意。如要動工修復,則民不堪負擔,就違背了上天警告的本意?!遍T下侍郎兼戶部尚書、昭文館大學士王曾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呂夷簡等一干宰輔,也贊成范雍的話,太后只好無話可說。
在士大夫反對重建的聲浪中,劉太后把氣出到了守衛(wèi)者的身上,將有關守衛(wèi)人員全部關進御史臺監(jiān)獄,準備殺頭。又有幾位大臣反對,“此實天災,不當置獄窮治”,“若反以罪人,恐重貽天怒”。劉太后迫于眾議,把關起來的守衛(wèi)人員從輕發(fā)落,一個也未殺,只把知宮李知損撤職,下放陳州(今河南省沈丘縣南)。又借口王曾當過玉清昭應宮使,有監(jiān)管不嚴的責任,貶知青州,趕出了中樞。
如前所述,玉清昭應宮是北宋王朝崇奉道教并將其推向高潮的產物,它是當時道教文化發(fā)展到高峰的代表。玉清昭應宮的一把大火,把代表北宋鼎盛時期建筑藝術高峰和道教文化高峰徹底摧毀,確為莫大的遺憾,但卻使北宋王朝最高領導層在政治上有所感悟,昭告天下,不再修復玉清昭應宮,把剩下的長生、崇壽殿改為萬壽觀,并撤銷全國所有的宮觀使,朝中大臣也不再在名義上兼任宮觀使了,沒有進一步勞民傷財折騰黎庶,這無疑是百姓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