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瑜
我是杭州市學軍中學高三理科生,你問我是不是學霸?唔,我是應該還在努力成為學霸的路上。
說到期末復習,我想每個高中生都有一大堆的話想說,都會遇到不知道什么是復習重點的苦惱,都會面對成堆錯題無從下手,也都會在復習了的都沒考到、考到的都不會的時候感慨造化弄人。不過,讀到高三,我漸漸發(fā)現復習不是一團迷霧,我們終將守得云開見月明。
積累和自律
理科生最容易忽視的科目應該就是語文和英語了吧,趕作業(yè)都趕不完了哪有時間對付這些短時間提高不了的科目。沒錯,語文和英語的確不是一道題就能搞定的科目,每次考試因試卷的不同成績的起伏也很大,不像理科其他科目做出一道題就拿到多少分。但是,語文、英語占的分值并不小,放棄這些科目的復習一定不是明智的選擇。既然考前肯定沒有時間復習,那就將其放在平時。
因此,我會買一些語文基礎知識的教輔,專注于字音、字形以及成語。其他的學習累了的時候,或是數學、物理做不下去心煩的時候,就看看這些,翻翻字典,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種心情。這不用花太多功夫,也不需要特定的某段自習時間,也許是下課10分鐘,也許是吃水果的時候。日積月累,效果就出來了。
英語也是一樣,周末我會看看美劇,聽聽歌,英語的語感好像就慢慢出來了。在考前看英語選擇題錯題的時候,我有時沒有時間去思考每道題細微的語法和時態(tài),就利用英語早讀時間把錯題大聲地讀出來,這既培養(yǎng)了語感,也讓我在寫作文的時候有了充足的好句可以使用(因為選擇題不就是從句套從句嘛)。
糾錯
語文和英語急不得,而理科則是虛不得。我最重要的復習材料就是我的錯題本。上面有老師上課講過的例題、自己作業(yè)的錯題以及自己課外做的教輔上的經典題型。
老師上課講的例題有長有短,上課的時間有限,有些題目太長根本來不及抄,為了不浪費課堂上的思考時間,我就只畫圖,將題目中的已知條件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標注就好了。在高一高二的時候,除了老師布置的習題,我會根據課程進度做一些課外教輔,當作平時的知識點復習,然后在考前就不再刷題了。因為本子上已經積累了很多經典題目了,這比盲目做題效率高得多,也更有針對性。
當然,我也會遇到題目太多看不完的情況,所以后來我就在每次添加新錯題時,把解題關鍵點或者是用到了哪個模型寫在旁邊,來不及全看的時候就可以根據旁邊的關鍵點來選擇需不需要再做一遍。
心態(tài)
我講一個自己的小故事吧。初三的時候,我已經收到通知被保送學軍中學。雖然不用參加中考,但是學校里的三模還是需要參加的。都說“月考月考,越考越差”。但這次三模我卻考出了三年最好的成績。我也沒有比之前花費更多時間去復習,只是按照常規(guī)掃了一遍知識點,但就是沒有去想考不好怎么辦。對成績沒有糾結,對結果沒有負擔,反而在最輕松自然的狀態(tài)下取得了好成績。
而相反的,進入高中后競爭壓力變大,說不在乎成績那是騙人的。因為身邊的人都是原來各校的佼佼者,在考試前我就一直很擔心考不好怎么辦,特別是高二下學期,處于非常焦慮的狀態(tài),而一焦慮就復習不下去,更多的時間浪費掉了,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臨考前的晚上我告訴自己休息半小時就開始復習,結果一睡就睡到第二天。心懷負罪感,惴惴不安地考試,果然考出了很爛的成績。
這讓我明白心態(tài)有多重要??记暗囊粌蓚€月,適度的緊張我覺得很正常,擔心考不好也許還是一件好事呢,因為這可以激勵我抓緊時間好好學。而臨考前,最好還是不要去想沒發(fā)生的事情了,與其去想后果,還不如想想哪些錯題還沒看呢。我把考前的幾天安排列了一個時間表,哪門課什么時候復習,復習哪些內容,越具體越好。當然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是每一個完成的任務都是額外的收獲啊。
很多人說,復習經驗都是成功者事后總結的,所以跟著有經驗的老師、優(yōu)秀的同學一起復習,學習他們的方法,說不定就對路了!